在外地读书的初三学生小江(化名)来到德阳,看着母亲每日顶着酷暑外出工作,心疼的她便开始在网上寻找兼职工作,想着为母亲减轻经济压力。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险些惹来祸事。
据德阳市公安局旌阳区分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今年14岁的小江在资阳读书,由于近期放暑假,便来到在德阳工作的母亲身边生活。为了减轻母亲的经济压力,小江决定利用暑假寻找一份兼职工作。因她尚未成年,小江便用母亲的手机上网寻找工作机会。很快,小江找到一个替人发布短信广告的兼职工作,工作内容是按照“老板”提供的含有“你的包裹尚未领取,请拨打以下电话或点击以下链接……”等信息内容,使用自己的个人手机将信息发布到指定的手机号。而每完成一组含有数十个手机号码的信息发布任务,便可获得200元的报酬。小江觉得操作简单,便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然而,小江并不知道,这些看似普通的信息里面所包含的手机号、网址链接等,实际上都是境外诈骗团伙用于诈骗的工具,内容均为虚假信息,受害人一旦拨打手机号或是点击链接,不但手机当中的信息很可能暴露给不法分子,更可能落入诈骗陷阱。
不久后,小江所使用的手机号由于发布了违法信息被公安机关察觉,立即被采取了封控措施,同时,为了核实情况,民警联系到手机机主也就是小江的母亲到反诈中心配合调查。
“警官,我没有参与违法犯罪的事啊,怎么手机号就被管控了?”在反诈中心,面对民警的询问,小江的母亲一脸茫然。“我们核查到,你的手机曾经发送过大量含有电信网络诈骗内容广告出去,你不知道吗?你有没有把手机给哪个用?”民警问道。“我女儿放暑假过来陪我,我就只给她用过!”小江的母亲说。来到反诈中心,小江将自己在网上兼职发广告的事情经过全部告诉了民警,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急于在网上找工作的小江被境外诈骗团伙利用,无意中竟成了诈骗分子的帮凶。
鉴于小江是未成年人且无主观恶意,民警对小江的母亲进行了警示并要求对孩子严加管教。同时,民警也向小江宣讲了相关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提醒她切勿再上当受骗沦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
赵彬羽 曾可嘉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