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灰扑扑看不清的交通牌,现在洗得干干净净,我们开车放心多了!”近日,面对渠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的回访,长年往返于国道G318线渠县卷硐镇段的货车司机老王发出由衷感慨。曾几何时,被厚厚尘土覆盖甚至破损的交通信号灯、指示牌,让这条弯急坡陡、日均车流量上千辆,大中型客货车占比近四成的“高危”路段更加险象环生。
此前,“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网格员敏锐地捕捉到关键线索——该路段交通标识污染损毁严重,存在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渠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迅速响应,经多轮实地勘查确认:弯道密集区域的部分交通信号灯、标志牌污损致内容无法辨识,护栏等安全设施亦存在明显破损。该路段日均途经车次1695辆,其中,重型车辆占比高达39.3%,上述问题对过往车辆将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渠县交通运输局对此负有法定养护监管职责。
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渠县检察院迅速对该案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向渠县交通运输局制发检察建议书。检察建议直指问题核心,明确要求主管部门全面履职,依法整改,切实消除交通安全风险。
收到检察建议后,渠县交通运输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对涉事路段开展了深度清理与修复,使用专业设备彻底清洗模糊的标识标牌,对破损变形的交通设施进行更换或修复,短时间内提升了交通设施的识别度与安全性。同时,该局举一反三,迅速启动全县范围内公路标识牌、防护栏等设施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即时整改。为巩固成效,渠县交通运输局结合检察建议制定了《渠县公路日常养护月检季评考核办法》,着力压实日常监管责任。
“此案是渠县检察院依托‘益心为公’平台,有效整合网格员等社会力量拓展公益诉讼线索来源、精准聚焦民生关切的一次成功实践。”渠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网格员前端哨兵预警—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刚性发力—行政机关协同高效履职”的闭环治理模式,不仅快速消除了国道G318线卷硐镇段这一具体安全隐患,更推动了全县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实在守护群众平安出行的每一公里上。(朱博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