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被执行人无理扣押 白酒面临变质毁损风险……
执行干警跨省追回 8000 公斤白酒
近日,泸州市龙马潭区法院执行干警顶烈日、战高温,奔赴重庆追回8000公斤白酒,为申请执行人挽回20余万元损失。
本案系一起运输合同纠纷,申请执行人系某酿酒公司,在运输中介庞某某介绍下,委托被执行人某运输公司运送一批散装白酒到天津。不料货到天津后,被执行人竟以“庞某某欠其公司负责人一万元债款”为由,扣留了属于酿酒公司的白酒。“不还钱就不还酒!”被执行人态度强硬。
时值盛夏高温,价值20余万元的白酒随时面临变质、损毁的风险,必须尽快采取执行措施。
“债务与运输合同是两码事,扣酒行为已涉嫌违法!”面对被执行人,执行干警在调解室展开了一场情理法交融的攻坚。一方面,严正告知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将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耐心向被执行人分析利弊,如果白酒储存不当发生事故,被执行人将承担额外损失,欠钱的并非申请执行人,继续僵持下去只会“两败俱伤”。
经过连续多日的释法明理,被执行人终于松口,提供了白酒的位置信息,执行干警立即联系申请执行人做好运输准备。
“法官,我公司运输车辆和人员已就位!”“收到,立即出发!”正午时分,高温炙烤大地,执行干警疾驰奔赴重庆某物流园区。在第三方仓储公司配合下,迅速完成法律文书送达、货物清点等程序。当这批被扣白酒被安全装车后,申请执行人激动地说:“我都以为这批酒追不回来了,谢谢法官为我们挽回了损失!”
(龙法宣)
案例二
每年还1000元,还50年?实有隐形履行能力
被执行人“半世纪还款计划”被终结
“每年还1000元,还50年?这分明是耍赖!”当被执行人罗某某抛出“半世纪还款计划”时,申请执行人阿某某气得浑身发抖。在洪雅县法院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这起历时三年的执行拉锯战,终于在今年6月迎来转折——执行干警通过执行联动机制,从新办手机号绑定的微信流水中,揪出了被执行人年逾数十万元的“隐形履行能力”。
案件回溯至2021年,被执行人罗某某因与阿某某的民间借贷纠纷被洪雅县法院判决偿还5万元借款本金及利息。2022年1月立案执行后,被执行人罗某某向申请执行人承诺,每年偿还1000元,50年后还清欠款。这一荒诞的还款拖延术让申请执行人大为光火。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穷尽所有查控措施,均未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无奈只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2024年,申请执行人申请恢复执行,执行干警迅速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查控措施,仍未查获财产线索。
即便多次核查财产无果,执行干警始终将案件放在心上。转机出现在今年,执行干警依托执行联动协作机制,再次对被执行人罗某某启动查控措施,这次查控结果却给了执行干警意外之喜。经核查,被执行人罗某某用新办的手机号绑定了一微信账号,其中有大额资金流水记录。获悉这一消息后,执行干警立即将罗某某传唤到法院,经核查,发现其微信流水数十万元,具备充足履行能力,之前的行为纯属恶意拖延、藐视法律。
面对铁证,罗某某仍然企图抵赖。鉴于其长期逃避执行,拒绝履行生效判决的恶劣情形,为维护司法权威,执行干警果断决定对其采取15日拘留措施。
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迅速产生强大震慑力。被执行人家属闻讯后,主动联系法院,表示愿意代为履行债务,并于当日筹措资金全额清偿5万余元,压在申请执行人心头三年多的大石,终于落地。
(朱启)
案例三
人在新疆?街头现身!
法官精准截停让其当场转账还钱
“喂,法官吗?我是包某详,刚刚得到消息,包某中从新疆回来要到石永法庭参加庭审,你们快去!”
“收到,我们马上出警。”原来,包某详与包某中因民间借贷产生纠纷,此前经邻水县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约定包某中于2024年2月前向包某祥支付借款2万元。期限届满后,包某中仅向包某祥支付了1万元欠款,余下欠款迟迟未履行,包某祥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通过网络查控发现,包某中名下无房产登记信息,其名下车辆也因行踪不定难以实际查扣。最终,仅成功冻结并扣划其银行存款及网络资金1464元给包某祥。执行法官多次尝试约谈包某中,但其均以“远在新疆务工”为由拒不露面配合执行,案件陷入僵局。
近日,执行法官接到包某详的电话,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执行法官立即启动执行联动机制,与石永法庭取得联系,请求协助留意包某中行踪。
然而,当执行团队火速赶到石永法庭时,却发现包某中并未现身庭审。行动扑空后,执行团队没有放弃,转而前往包某中住处“碰碰运气”,仍未发现其踪迹。此时,包某详再次提供关键线索:“包某中今天去了石永镇上!”执行团队立即折返石永镇,并在某商店门口成功锁定包某中的车辆,随即决定“守株待兔”进行蹲守。包某中从商店出来后,便上车驶离。执行团队立即驱车跟随,在路口转角处,抓住时机,迅速反应,果断下车将包某中控制,并依法将其拘传至法院。
面对强大的执行威慑,起初仍坚称“无履行能力”的包某中,在执行法官长达3小时耐心细致的释法明理和思想疏导下,终于松口,表示愿意立即筹款履行还款义务。最终,在执行法官的见证下,包某中通过微信转账方式,将剩余欠款全额支付给了包某详。至此,该案得以执结。
李继宇 张娟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
案例四
被执行人扬言“有钱我也不还”
法院:拒不执行就执“刑”!
近日,自贡市贡井区法院审结一起拒不执行判决罪案件,被执行人朱某因拒不履行25000元债务及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判决义务,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该案源于一起运输合同纠纷,朱某在运输新鲜莴笋到自贡市某农商市场过程中因其自身原因导致莴笋被损坏。双方约定朱某应承担货物损失并于规定期限内支付。期限届满后,朱某没有按协议履行,久拖不还,原告冉某某起诉,法院判决该协议有效,朱某在约定期限内未履行义务,承担全部货物损失,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冉某某25000元。
判决生效后,朱某自恃居住在巴中,长期从事运输业务,法院对其无计可施,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付款义务,声称“有钱我也不还”。该案立案执行后,面对执行法官的多次传唤,均置之不理,甚至扬言“我就是不想还”。法院认为朱某长期从事个体货物运输,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具备履行能力,将该案相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公安机关查明:朱某为躲避执行,使用妻子的微信收取货款、运费等共计450000余元,其收入用于生活及其他开支,拒不偿还欠款。
经检察机关审查,认为朱某行为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依法进行公开审理。
在法庭最后陈述时,朱某深刻反思:“我不应该漠视法律,早知道一开始就还了,现在不仅要还钱,还多了个案底。”法院综合考虑朱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及社会危害性,依法以拒不执行判决罪判处其拘役1个月,缓刑2个月。
(黄映雪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民)
案例五
被执行人提出“不着警服”的请求
柔性司法 便装执行促主动履行
“法官,我们出去的时候你们能不能不穿警服?害怕被其他人看到,影响不好。”在执行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时,被执行人马某提出了这样的请求。近日,叙永县法院在执行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时,面对被执行人“不着警服”的请求,执行干警在坚持法律底线的同时灵活采取人性化措施,最终促成案件顺利执结。
2023年3月至9月期间,雷某为马某承包的装修工程进行泥工工作,双方通过沟通,于同年10月1日确认工程完工。2024年7月,双方通过微信进行结算,确认马某应当支付雷某工资款20000元,扣除马某先行支付的1000元后,马某还应支付雷某工资款19000元。该笔款项经雷某多次催收未果,诉至法院后,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马某支付欠款及相应利息。
案件进入执行后,由于被执行人马某的个人信息变更,现未在叙永县范围内居住,给执行带来一定难度,执行干警遂向叙永县公安局发出查人下落的司法协作请求。后执行干警发现马某经常出现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某社区,并在该区域有家庭住房。
为推进案件取得实质性进展,执行干警立即驱车前往成都市,并联系被执行人到指定地点了解案件相关情况。在交谈过程中,执行干警明确告知马某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此时,马某突然提出一个请求:自己会想办法筹集资金用于还款,但因担心周围邻居看到法院警车和制服会对自己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可否请求法官在执行过程中不要着制服。
一方面,执行干警耐心对马某进行释法说理,引导其主动履行义务,同时也充分考虑到马某的心理压力,在确保程序合法的前提下,同意便装方式同马某一起前往银行筹款。感受到法官人性化执行的马某也卸下了思想包袱,积极联系亲友筹款,并及时将筹集到的全部案款1900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给申请执行人雷某。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执行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承办法官表示,本案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灵活采取执行方式,既维护了法律权威,保障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也减少了被执行人的对抗情绪,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传递司法善意,促进案结事了人和。
(巴佟 杨丹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