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成都市青羊区上翔街法治文化街区,绵竹法治年画色彩鲜活,红色法治地图默然铺展,无声叠印着法治的悠长记忆。从古代律典到当代法治实践,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到红色法治印记,浓厚的法治氛围在上翔街里流淌,悄然浸染着每一位行人。
近日,记者走进上翔街法治文化街区(以下简称街区),探访这个藏在成都市中心的法治文化新地标。
打卡法治新地标
沉浸式体验中国法治文化精髓
在上翔街街口,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前的“宪法树”和憨态可掬的“法博士”吸引了不少行人打卡。以宪法为主干,以宪法相关法、行政法、刑法等为枝丫,片刻间,行人便能直观、快速地掌握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整体框架与层级关系。
几米之外,一面民法典互动墙格外醒目。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从读书就业到结婚生子……互动墙由若干个可翻动的正方体构成,正面以漫画形式呈现出人生的重要节点,背面则是民法典对于该年龄段的相关法条。
沿着街区前行,省司法厅办公楼前,“上翔街法治文化街区”九个大字正好被阳光镀上金边,法治标语与市井烟火在此巧妙交融。十一幅鲜艳明快、色彩浓烈的绵竹法治年画依次排开,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一一对应。“法治+文化”的创新实践,让千年非遗焕发时代光彩,更让法治精神融进百姓生活。
向前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八个大字穿插在“法治中国”与“法治四川”大事记板块之间。以时间节点的方式,两个大事记板块重点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中国、法治四川建设图景。
向右看,四川省红色法治地图映入眼帘。四川拥有3238个红色旅游资源点,21市(州)均有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为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并服务普法实践,近年来,四川率先在全国启动红色法治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工作。地图上,两批次共20项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分布情况一目了然,述说着峥嵘岁月里的法治探索。中华法治文明的长河中,巴蜀印记灼灼生辉。在这片沃土上,从诸葛亮的“治蜀以法”、陈子昂的恤刑理念,到欧阳修的严谨执法……这些穿越千年的法治智慧跃然壁上,为当下法治建设提供不竭的滋养。
文殊院、青羊宫、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文化资源“家底丰厚”的青羊区拥有文化场馆81家,非遗名录97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居成都中心城区第一。在街区最后,青羊区的这些“顶流”景点串联起街巷肌理间沉淀着的千年光阴,勾勒出青羊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画卷。
“线上+线下”相互联动
将法治元素融入街巷肌理
实地探访之后,记者发现,整个街区由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中国、法治四川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四川红色法治文化、传统法律文化,以及遇见青羊五大主题组成,结合历史轴线系统展示了全党、全国和全省的法治探索足迹和发展脉络,集中展示了从古至今孕育的法治智慧与精神内核。
街区还通过“线上+线下”相互联动,使空间体验得以延伸,达到“线上深度讲解,线下沉浸体验”的效果,悄然延展法治教育的时空维度,深化公众对法治的理解与认同。
线下,五大主题内容简明扼要,以提纲挈领的方式让群众沉浸式体验浓厚法治氛围,并能迅速记住其中重点。线上,扫描二维码后,欢快的背景音乐声响起,群众就能在“法博士”的全程陪同下开启街区深度解读之旅。在充满科技感的VR地图上,关键节点精准亮起,动态路径清晰勾勒,“法博士”的解读让群众对法治四川和文博青羊有了更多了解。
“这条街区将法治与文化巧妙结合,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深度了解法治文化,非常方便。”来自重庆的赵女士说道,街区扑面而来法治的气息,艺术化的表达与老街区的相互交融,让她印象深刻。
正值暑假,来自内蒙古大学的孙同学来到成都旅游,偶然路过街区时被激发了游览兴趣。“成都市青羊区历史资源丰厚,在这里了解到青羊区文化景点,我打算这几天都去看看。”孙同学告诉记者。
“街区将‘无形’的法治文化融于‘有形’的城市空间,将法治文化与地域特征、地理环境、地方文化相融合,把法治理念和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让广大群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 陈姿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