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14万元的执行案款,被执行人杨某拖欠两年之久,声称“没钱”,其微信却流水巨大,还开着“坦克”越野车逍遥自在。面对这场执行“拉锯战”,近日,武胜县法院执行干警重拳出击,最终让“老赖”一次性付清全部款项。
“消失”与“偶遇”
2023年,因杨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陈某、席某向武胜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标的额共计14万元及利息。
执行初期,杨某仿佛人间蒸发,法院查无财产、寻无踪迹,案件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对杨某处以罚款1000元。
今年8月,在武胜县公安机关协助下,执行干警精准出击,在一家茶楼与杨某“偶遇”,并强制拘传到院。面对询问,杨某先谎称“不知晓执行”,后又改口“不是不还,只是没钱还”。
“谎言”与“铁证”
执行干警依法检查杨某手机,发现其名下两个微信账号流水巨大,远超其自称的“月入两千”。
杨某继续狡辩,称一个号是“帮忙卖陶瓷”,另一个是“帮老板转账”。然而,支付明细的异常戳穿了他的谎言。因杨某拒不申报财产、满口谎言,武胜县法院果断拟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恐慌”与“反转”
眼看拘留决定即将下达,杨某慌了神,先是提出“借一两万元”部分履行,后又欲以“身体有病”“需照顾老人”等理由博同情,企图逃避拘留。
执行干警不为所动,依法宣读拘留决定。直到此刻,杨某才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威慑力,慌忙表示“别关我!马上筹5万元”,并迅速将5万元汇入法院账户。
戏剧性的是,在搜查随身物品时,执行干警意外发现杨某身上竟有一把“坦克”越野车钥匙。法院当即扣押了该车辆。
“服软”与“清结”
爱车被扣,杨某慌了手脚,提出分期支付剩余案款并要回车辆。
武胜县法院结合案情,暂缓实施拘留,准予其分期履行剩余款项,但明确告知:必须付清全款才能取车;若再逾期,将依法拍卖车辆并追究拒执责任。
面对法院“零容忍”的坚决态度,杨某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次日,他主动将剩余案款连本带息一次性付清。执行干警在案款全部到位后,依法将扣押车辆退回,并对杨某进行了严肃训诫。这场历时两年的执行“拉锯战”告终。
毛龙 张敏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