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防邪知识 阻断邪教传播
——大竹县发挥“一老一小”大喇叭在反邪教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初探
内容提示:此文反映的大竹县为提升反邪教整体水平,根据反邪教斗争经验,着力抓好老年群体、中小学生群体(称为“一老一小”)识邪辨邪能力提升和农村大喇叭宣传手段的利用,以此为抓手,向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普及防邪知识,提高防范邪教能力,减少误入邪教对象,逐步达到阻断邪教传播的目的所作的反邪教宣传教育探索。
在反邪教斗争的实践中感知,不少涉邪人员因缺乏防范邪教的基本常识或反对邪教的简单理论知识而被骗入邪,成为邪教的受害者。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最大限度普及了防范邪教知识,不知要阻拦多少被邪教蒙骗的老百姓。痛定思痛,大竹县立足县情,经过认真分析,着力把老年协会和中小学校(称为一老一小)、村村通大喇叭作为反邪教载体打造,铸造“一老一小”大喇叭三只抓手,使其在普及防邪知识、阻断邪教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了一些探索。
发现问题
在多年的反邪教斗争实践中,我们逐步发现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涉邪人员老年人居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查获的“FLG”“QNS”“MTH”三大邪教组织案件中,参与邪教的人员大多是老年人,60 岁以上的老年涉邪者约占 70%。二是“邪盲”人员多。所谓“邪盲”是指没有防范邪教的常识,对邪教一无所知。邪教都打着宗教或气功的旗号骗人,绝大多数邪教受害者是有信仰宗教愿望,但对宗教知识都不甚了解,甚至是一片空白,凭着信仰宗教的热情落入邪教的陷阱。很多受害者在被解救中还执迷不悟,认为加入的组织就是宗教活动,反而还觉得是政府干扰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三是“新生代”开始出现。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受西方不良思潮影响,国内封建残余也沉渣泛起,邪教也开始疯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甚嚣尘上,对反邪教斗争提出了严重挑战,九十年代末反对邪教的呼声达到了高峰,开始了与邪教针锋相对的斗争。而近两年来查获的邪教人员中不仅有七八十年代的中青代,更有反邪教兴起之后出生的“九零后”也不在个别,最年轻的出生于九十年代末,邪教“更新换代”趋势越来越明显,“新生代”已经冒头。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反邪教斗争警钟,说明反邪教斗争任重而道远,阻断邪教代际传递的重任历史地落在反邪教人肩上。
产生背景
邪教的欺骗性极强,他们“挂羊头卖狗肉”是一贯做派,加上广大老百姓缺乏防邪知识,不能及时分清谁是宗教、谁是邪教?导致大量有宗教信仰愿望的普通群众掉入邪教陷阱。究其原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背景,主要是防邪知识普及面不够宽,教育程度不够深,宣传手段不够多。宣传不力的根本原因是“一多三少”所致,造成邪教乘虚而入。
一是基层组织工作头绪多。无论是乡镇街道,还是社区村委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眼,大到方针政策传达贯彻,小到惠农政策补贴、居民健康筛查、安全隐患排查等等项目,都要通过基层组织这个“针鼻孔”一一落实,千头万绪,千言万语,千篇一律一句话“完成任务”。基层组织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错综复杂局面,哪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着手防邪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基本处于无暇顾及或蜻蜓点水状态,不出乱子即可。
二是农村空心化程度加重宣传少。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留下的基本上是老年人、病残人、儿童和学生。常住人口骤减,不少村落空泛无人成了“空心村”。随着农村常住人口迁徙入城,农村工作重心转向了城镇,各种政策宣传包括防邪知识宣传也相对较少,信息匮乏。有的家中虽有电视但收看时间不多,空闲时看看娱乐节目放松心情就算不错,对于收看时事新闻或知识宣传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网络无法收看,防邪知识宣传更是鞭长莫及。
三是农村工作方式转变会议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信工具的普及,农村工作方式也得到很大的改变。过去,各项方针政策的传达、信息传播、知识灌输都要层层召开会议,直到传达给农民群众。现在,随着农村撤乡并镇、并村并组体制改革以后,乡村组幅员面积扩大,干部职数减少,农村工作方式也随之转变减少会议,多用手机电话、短信、微信信息传导。必要的会议最多也只到达村民组长之处,如无选举之事基本不会召开村民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有关村民事宜,村民组长也就采用微信群通知则罢,更何况不少老年人无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很多老年人要得到相应信息是很难的,或者说是很晚的。
四是城镇社区宣传手段少。在城镇新型小区虽有物业服务机构或居民业主自治组织,但只负责与居民生活服务事项,不关乎社会服务。老旧小区居住相对集中,但社会治理相对松散,没有公共服务组织或服务机构,社区基本无法召开居民会议传达相关事项,涉及居民公共事务服务时,一般采用公告方式告知居民,居民之间口口相传或相互打听获取信息,几乎没有其他宣传方式。对于大政方针政策或社会治理相关信息,主要依靠电视新闻或报刊杂志传播,社区没有其他传播手段。如果不善关注国家大事者,不看电视不看报,仅凭人云亦云甚至道听途说也视为“上方宝剑”者大有人在,谈何容易不被邪教蒙骗上当呢?
探索出路
在反邪教斗争中经过认真分析研判,在全社会普及防邪知识才是根本出路。针对邪教侵害对象,有的放矢从细微入手,向老年群体和中小学生群体宣传防邪知识,以农村大喇叭为宣传载体,运用“一老一小”和农村大喇叭打造出普及防邪知识、阻断邪教传播的三只抓手,大力宣传防范邪教知识,潜移默化,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使邪教找不到“叮咬的缝隙”。
老年协会是反邪教战斗堡垒。邪教侵害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老年协会理应站在反邪教斗争前面保护自己的群体。近年来,以县老年协会为依托,大力开展全县老协组织反邪教骨干培训,着力普及防邪知识。在反邪教协会和县老年协会的推动下,全县各级老年协会积极行动起来,采用报告会、宣讲会、知识讲座、健康讲座、广场舞、坝坝舞、腰鼓曲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防范邪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了老年人识邪、辨邪、拒邪能力。白塔街道老年协会利用“五一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座谈会,对辖区内老协组织负责人、秘书长开展防邪知识培训,以“仙女散花”方式培训骨干,播撒“火种”。社区、村委会老协组织开展走访慰问,送防邪知识传单、手册进小区,进院坝,与老年人面对面宣传,较好地普及了防邪知识。石河镇是过去六个乡撤并而成的大镇,辖区人口近 10 万,又是邪教侵害的“重灾区”,镇老年协会把普及防邪知识作为向老年人送福利的一项内容,会长张官成亲自到六个老协分会逐个宣讲防邪知识,为老年人送去防邪“护身符”,深受欢迎。
校园是反邪教的前哨阵地。校园是青少年学习长知识的地方,成才的摇篮,也是邪教紧盯浸染、争夺人才的地方。邪教利用学生涉世较浅、分辨能力不强的弱点,打着关心成长的幌子拉学生入邪教,意欲培养成他们需要的所谓“人才”,实现邪教的“更新换代”,校园就被邪教盯上了。同时,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又是父母的希望,家长对孩子寄予了莫大的期待,他们对孩子反馈的信息是顺风顺耳,重视有加。学生掌握的各种知识,包括反邪教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都会欣然接受。因此,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防邪能力,也有利于全社会防邪知识的普及。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就是反邪教的前哨阵地。为此,反邪教协会联络教育行政部门,把反邪教进校园活动作为了常态化工作安排,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部署。近几年来,已先后在 30 余所学校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为 10 余万师生普及防邪知识,占全县学校的四分之一。经过校园反邪教知识宣传,学生识邪辨邪能力显著增强。县第三中学和百岛湖职业学校,先后 5 名学生在校园周边和在场镇市场发现邪教人员秘密活动,学生们与邪教人员斗智斗勇,大胆周旋,一边稳控,一边报警,协助执法机关将邪教分子抓获,一举捣毁了盘居川渝结合部的邪教窝点。
大喇叭吹响了反邪教的战斗号角。在全面小康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正确舆论导向的宣传能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立了以乡镇为主、村(社区)协同管理的“村村通”农村大喇叭宣传设施。农村大喇叭以居高的山头或开阔地带为中心,一组喇叭四方辐射,覆盖一至二个村民组,每天由乡镇文化站统一播送一次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时长一小时。农村大喇叭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大政方针政策、党的各项主张靠会议层层传达的“最后一米”问题。正是有了这一宣传手段,反邪教也搭上了开往农村战场的战车,补齐农村普及防邪知识的短板。反邪教协会将防范邪教的基本常识和反邪教的简单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对比的手法录制成语音音频作品,发送到乡镇进行播放。在全县农村,每到大喇叭响起时都能听到“我是反邪教志愿者小防…”的声音,向广大农民宣传什么是邪教,邪教有哪些特征、哪些危害、哪些骗人手法,如何识别邪教,遇到邪教怎么办等防邪知识。现在,不少农民为大喇叭宣传防邪知识举起了大拇指,夸赞宣传防邪知识是在“迷路的时侯”为他们找到了“向导”。大喇叭声音响彻广大农村上空,日复一日,如雷贯耳,潜移默化,不少农民知道了邪教是与我们不共戴天的敌人。大喇叭声音为人民群众增强了防范邪教的“免疫功能”,大喇叭声音吹响了向邪教发起进攻的冲锋号,大喇叭声音敲响了邪教走向灭亡的丧钟。
反邪教永远在路上!
(陈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