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通讯员来稿 >
情法相融 巧解赡养难题——赵某与周某大、周某二、周某三赡养费纠纷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07-17 17:14:12 】 【 来源:四川天府新区法院

  一、基本案情

  

  年逾八旬的赵老太凭借个人积蓄和退休养老金,平日生活能够实现自给自足。2024年,赵老太被诊断罹患恶性肿瘤,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周某大、周某二、周某三迟迟未达成一致的赡养方案,导致赵老太生活和医疗费用难以为继。病重的赵老太一纸诉状将三名子女告上法庭,希望人民法院能够帮助她化解“赡养”困境。

  

  二、调解过程

  

  本案除了赵某的赡养问题外,还夹杂着三名子女多年的隔阂与矛盾,一判了之,并不能解决老人赡养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激化家庭矛盾。承办法官先是通过“唠家常”,梳理出三兄妹产生隔阂的原因在于老人多年积蓄去向。周某大和周某二认为,过去几年周某三照顾老人期间私自转移母亲积蓄并诱导老人提起诉讼。为解开心结,承办法官与主要经办老人医疗事务的周某三多番沟通,向医疗机构核查了赵老太的医疗开销,向银行机构调取了老人近年账户流水信息,主动搭建沟通平台进行财产公示并组织各方线下对账,以清晰明了的账目打消了三兄妹心中多年的财产去向困扰。在打开各方心结后,承办法官向三兄妹发出《家庭赡养指导令》,从法律规定层面对三人进行释法明理,明确指出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在子女不自觉履行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予以强制执行以保障老人的赡养费权益。《家庭赡养指导令》发出一周后,三兄妹在充分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就赡养费、医疗费、就医照护、精神抚慰等一系列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主动联系承办法官请求组织调解。为了进一步修复亲情纽带,承办法官将调解协议签署地点从法庭转移到赵某的住院病房,三兄妹消除隔阂后同聚在母亲身边,让老人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柔情和亲情弥合的温暖。调解当日,三兄妹按照协议约定当场履行了赡养费用和第一期医疗费用,并表态让母亲能够安度幸福晚年。

  

  三、典型意义

  

  本案通过情感疏导、文书指引、保障履行三维一体,将司法裁判的“终点站”转化为家庭和睦的“新起点”。首先通过情感疏导,用客观事实破除家庭成员间的信任壁垒,为化解矛盾奠定事实基础;其次,通过《家庭赡养指导令》将法律条文、道德义务转化为具体行为指引,实现法律震慑力与伦理感召力的深度融合;最后,将调解场所移至病房,突破“一付了之”的传统模式,围绕医疗费动态分担、照护轮值安排、精神关怀方案等建立可操作的履行框架,确保赡养义务从金钱给付延伸至生活照料、情感慰藉等实质层面。本案的成功化解是人民法院深化家事审判改革、以司法调解弥合亲情裂痕的典范。

  

  齐家伟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郭雨迪
终审: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