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长安网群 > 雅安 >
为司法审判聘请“智能管家”——芦山县法院推进审判事务中心高质量发展纪实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07-09 11:12:27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审判事务中心负责人郭维(左)与同事探讨财产保全措施 杨永杰 摄



  审判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中间库


  2025年3月,芦山县法院悄然掀起一场新时代司法改革浪潮,新成立的审判事务中心作为这场改革的“心脏”,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中心依托已成立的扫描中心、送达中心,通过集约化管理,将原来分散于各庭室的扫描编目、卷宗管理、文书送达、初次接待、执行保全等各项辅助事务纳入审判事务中心实行集中管理、精细办理。


  同时,审判事务中心还组建审判事务中心办公室团队、保全团队、送达团队、接访团队、无纸化扫描团队五个工作团队,实现了对4大类10项辅助事务的集约管理,辅助事项办理周期压缩近40%,节省法官事务性工作30%以上,实实在在地为法官减了负、给司法提了速、让群众解了忧。


  集约办理


  让财产保全驶入提速增效“快车道”


  在司法实践中,财产保全能有效防止债务人转移、隐匿资产,是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平有效的法律利器。那么,这种保障机制如何在实践中高效运转,真正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芦山县法院审判事务中心给出了答案。


  2025年3月,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后,审判事务中心根据承办法官在办案系统中流转的保全申请,依法对被告武某某名下财产采取了集约化保全措施。武某某在收到保全法律文书后,也很快现身前往法院寻求和解。在法官的调解下,原、被告双方达成分期付款调解方案,该案仅用5天便成功办理。


  “审判事务中心成立之前,财产保全的工作是由每个庭室的人各自负责,在保全的环节中卡壳,整个流程就得停摆,当事人急,我们也忙得焦头烂额……”芦山县法院民庭法官马骏表示,该中心成立之后,不仅建立起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还设置专人专岗,让对接相关单位、准备资料等流程“化繁为简”,真正让法官从琐事中解脱出来。


  财产保全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法律约束力,更是打开僵局的“钥匙”。上述案件成功化解的背后,是该院审判事务中心推行财产保全集约办理模式的持续发力。


  审判事务中心通过从“诉前保全、诉中保全、查控措施、信息闭环”四大方面入手,整合财产保全工作。


  诉前保全,48小时必达,审判事务中心在接收材料且提供担保后当日内作出裁定,并移送采取保全措施;诉中保全,无缝衔接,配合审判业务部门,协助完成诉中财产保全审查,确保保全措施与案件审理进度实时同步;查控措施,双轨并行,运用网络查控与线下查扣两大措施,确保查得准、冻得快、封得牢;信息闭环,全程畅通,完成财产保全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审判业务部门,确保案件后续审理或执行环节信息畅通,形成工作闭环。


  据统计,自审判事务中心运行以来,已完成诉前保全审查36件,协助业务庭室完成诉中保全审查13件,集中高效实施各类保全措施82件。


  云端服务


  让电子送达贯通指尖诉讼“全过程”


  “叮咚!”两条带着网络链接的短信,分别送到了远在外地务工的李某某、张某手机上。点击链接后,民事调解书五个大字在当事人手机屏幕中显现出来……这正是芦山县法院审判事务中心集约化电子送达工作后的实践缩影。


  当事人李某某与张某婚姻家庭纠纷一案,从立案、调解、文书送达均在“云端”上进行。该案受理后,承办法官发现双方均远在外地,传统的“面对面”调解成了难题。“既然人回不来,就让法律文书和司法服务‘飞’过去。”承办法官当即通过审判事务中心,将起诉状、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送至双方手机。


  在法律文书确认后,法官组织双方登录在线调解平台,线上开展调解,经过法官耐心释法明理,最终双方同意解除婚姻关系,并达成调解协议:张某在约定期限内归还李某某款项3万余元。双方在“云端”签名确认后,法院依法出具民事调解书,再次通过审判事务中心,送达至当事人“掌中”。


  “我不是芦山人,但为了送法律文书,我几乎跑遍了芦山的每个角落,就这样还经常找不到人。现在好了,审判事务中心集约化电子送达,省去了我们很多事务性工作。”一名在审判一线工作了十余年的法官助理王娟深有感触地说道。该中心在每个工作日及时审查、推送全院审判、执行案件的电子送达工作,聘请专职人员紧盯流程,及时审查推送文书,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与审判、执行部门联动解决,确保送达“云端通道”时刻畅通。


  但电子送达并非万能,对于部分需要纸质文书或线上送达未果的案件,审判事务中心同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即采取集约化邮寄送达或集约化线下送达。此外,针对“行踪不定”的当事人,该中心还会协同相关部门进行寻踪,多管齐下,只为破除“送达难”堵点。


  “集中电子送达782件次、3763人次,邮寄送达204件次,线下直接送达21件次……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我们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答卷。”审判事务中心负责人郭维向记者说道。


  如今,芦山县法院审判事务中心让司法温度穿透千山万水,精准抵达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奋力书写让公平正义更加高效、更加可感可触的新时代司法篇章。


  一网流转


  让无纸化办案实现在线流转“全覆盖”


  “滴滴滴……”走进芦山县法院档案室,一个显著的变化映入眼帘,曾经堆积如山的纸质卷宗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设计有序的智能中间库。它发挥着中转站的作用,临时存放纸质卷宗。在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拿起刚送来的卷宗,经过密码输入、库门确认等操作后,将卷宗送往对应的库位,等待着电子化。


  2024年以来,芦山县法院以案件归档方式改革为突破口,依托审判事务集中管理和信息化深度应用,全力推进无纸化办案,实现了案件材料在线流转的“全覆盖”。改革的第一步,是打造强大的电子“心脏”。建成电子数据采集中心,外部、内部案件资料的扫描、录入、编码、保管、归档等环节一气呵成,确保了电子卷宗的高质量与高效率。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完成2200余件案件的同步扫描工作。


  同时,针对流程规范问题,该院及时出台《芦山县人民法院无纸化办案集约化服务工作规程(试行)》办法,为电子数据采集、卷宗材料管理、人员职责及流转程序形成标准化流程;全面启用电子签章、电子签名工作,让案件在线移送、转档畅通无阻。原生性电子文件采集比例逐步提高,减少了归档环节的重复操作,有效降低了纸质材料消耗。


  无纸化办案带来的方便快捷,一线工作人员感受最深。“现在,材料交到扫描中心,我们完成数字化处理后,法官、书记员在电脑上就能随时查阅、流转,需要哪个环节签收处理,系统一点就通,真正实现了‘一网流转’。”审判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彭俊丽深有体会地说道。截至目前,已扫描、归档民事、执行案件1313件,借阅案件22件,无纸化办案率达到了98.05%。


  “审判事务中心从无到有,现在已稳步运行,在未来工作中,我们会逐步加强与‘先行调解、简案速裁、信访接待’这几项工作的融合力度,真正减轻后端法官的工作负担。”采访最后,郭维谈到了下一步工作打算,将现有的科技法庭“武装”成功能更强大的融合法庭,给法官办案再加把劲。同时,坚持“人岗相适应、统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调配人手,通过审判事务的集约化、模块化、精细化管理,推动案件归档方式改革工作全面提速增效。


  在这场司法改革浪潮中,芦山县法院通过审判事务中心这颗“心脏”让财产保全驶上了“快车道”,让电子文书飞越千山万水精准“送达”,更让无纸化办案的“一网流转”成为现实。这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革新,更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兑现司法为民承诺的有力实践。展望未来,随着更多功能的整合与科技法庭的升级,芦山县法院审判事务中心必将以更强劲的姿态,推动司法服务持续提质增效,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更快、更暖地照进每一个司法案件。(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郭雨迪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