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法院:心系群众司法为民 力促教育整顿实效化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1-09-29 10:14:26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心系群众司法为民 力促教育整顿实效化

  

理县法院坚持“集中学习+业务创新”工作模式显成效

  

理县法院法官开展普法宣传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焰 文/图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理县法院坚持“集中学习+业务创新”工作模式,全院干警在提升政治素养的同时,持续提高业务能力,创新工作思路,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工作宗旨,将教育整顿成效落在实处。

  

  学以致用

  

  思想政治建设带动业务能力提升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后,理县法院于3月6日召开部署动员大会,并按照“学理论、促业务”的要求,对集中学习做出具体安排。

  

  全院开展“每月一讲,每月一学”,参与人员不仅有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业务骨干,还有基层普通干警,做到了学习全员覆盖。集中学习的内容既包括学党史、学理论,还包括学业务知识。

  

  为全面提高全院干警的学法用法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理县法院在内部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将专家学者“请进来”进行专题培训。5月31日,理县法院举办“每月一讲 每月一学”民法典专题讲座,邀请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晋康为全县领导干部、各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和政法干警作民法典专题讲座。此次授课以《我国〈民法典〉的编纂、特色与创新》为主题,对民法典各编进行了体系化解读,对重点条文进行了深入分析。此次培训后,全院干警在理论学习上更上一个台阶,全县干部对民法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理县法院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了党史学习教育和业务案例分析两个方面。业务案例分析学习由该院每月主讲人员从民法典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解,尤其是在当地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涉及婚姻关系、财产分割、赡养老人以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通过培训,干警们不仅熟悉了相关理论知识,更充分理解了具体案件的审判标准,有效地提升了法官团队的综合业务素质。

  

  半年的时间里,时时学、人人学,带动了全员干警的工作干劲;学理论、学业务,两者相互促进,全员干警精神风貌和业务素养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司法为民

  

  群众与法院之间搭座桥

  

  在基层,老百姓和法院的距离可以说既远也近。老百姓的司法诉求需要寻求解决,如何更快捷、方便地为他们提供多样化解决纠纷方案和权利救济渠道,理县法院有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3月,理县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提上议事日程。该院将进一步加大“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工作力度,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品质,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理县地处阿坝州,辖区内汉、藏、羌等少数民族共同居住。在“一站式”诉讼服务的打造上,理县法院更多地考虑、引入民族特色,尊重民族习惯,让老百姓在寻求司法帮助的同时感受到法院工作的贴心与温暖。

  

  司法为民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如何将法院职能延伸至基层,将其打造成为服务百姓、普法宣传、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枢纽,理县法院下足了功夫。

  

  为方便群众办事,努力将法院职能向基层延伸,理县法院积极探索基层法庭的运行模式。今年5月17日,理县法院下孟法庭正式启动运行。下孟法庭是继米亚罗法庭、薛城法庭和通化法庭之后该院新成立的法庭,它的成立标志着理县法院所辖的四个基层法庭均实现了实质化运行,同时也标志着该院司法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的便民、利民举措落实落地。

  

  理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宝全表示,新的下孟法庭要结合“四圈四同”环资品牌,做好辖区旅游、工业发展情况及案件特点调研,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司法审判工作,建设专业化法庭;要学会“借力”,用好“外力”,加强与党委、政府及各基层组织的沟通协调,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注重调解工作,推进诉源治理,努力将矛盾化解在群众家门口;要发挥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注重履行法庭职责,丰富普法形式,坚持巡回审判,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建设。

  

  除基层法庭外,理县法院的法官工作站也颇具特色。理县境内的旅游景点众多,旅游纠纷时有发生。理县法院相继成立了甘堡藏寨景区、孟屯河谷景区、桃坪羌寨景区、古尔沟温泉小镇、鹧鸪山自然公园景区等六个法官工作站,并完成了挂牌,保障第一时间化解纠纷。法官工作站公示了联系法官电话,方便旅游纠纷快速处理。只要涉及景区纠纷,联系法官将随时提供法律咨询,并根据情况现场进行处理。法官工作站的设立,是理县法院将定分止争的工作职能延伸到诉前,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为理县旅游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网络助力

  

  集约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理县法院始终将“为群众办实事”同“不断拓展在线多元解纷辐射力”相结合,通过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区域等限制,将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职能协同起来,充分运用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做深做细做实,多措并举,集约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近日,理县法院在互联网上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72岁的李大爷在承办法官的帮助下成功参与了线上庭审。李大爷作为本案的原告,家住河南,由于年龄大、腿脚不利索,出门非常不便。考虑到这些特殊情况,承办法官及时与李大爷及被告联系,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决定使用互联网开庭。为保障开庭顺利畅通,承办法官在庭前邀请老人反复数次模拟开庭,通过电话及视频一步一步指导其完成操作,最终成功引导老人完成庭审的各项流程。

  

  据承办法官介绍,“云上法庭”采用线上模式,全程录音录像画面清晰,实现当事人“零接触”却又“面对面”。理县法院这一举措极大地便利了诉讼参与人,节约了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展现了司法温度。

  

  今年上半年,理县法院执行了一起价值超千万元的不动产网络司法拍卖案件。这起案件是理县法院通过“议价模式”,由双方协商确定起拍价的司法拍卖案件。

  

  理县信用社与被执行人严某某、罗某、陈某某、付某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在执行过程中,理县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名下的四套房产。后经该院组织协商,双方当事人都希望法院拍卖该四处房产。按照传统拍卖方式,往往需要耗时数月,申请执行人还需负担万元以上的评估费用。同时,该案标的金额大,执行财产分布在成都、内江、理县等地,为最大程度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节约司法成本,尽快执结该案,理县法院执行局在执行过程中实地调查财产现状,制定详尽的拍卖方案,并在查明房产的权属、抵押、租赁等情况后,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立即组织双方当事人就拟拍房产协商议价,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议价模式”实现了可执行财产定价“零佣金”、司法拍卖“零成本”、财产变现“零负担”,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使申请执行人的权益更快得到兑现,受到当事人好评,最大程度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模拟法庭

  

  让青少年对校园暴力说不

  

  法治宣传教育不仅重在普法,更重在激发普法对象学法、用法的意识。青少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理县法院在关注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同时,更关注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

  

  为切实推进法治校园建设,激发青少年学法兴趣,减少校园欺凌和青少年暴力事件发生,理县法院联合该县薛城中学组织开展了以校园霸凌事件维权为主题的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参观法庭、旁听庭审,让同学们零距离感受法庭的威严、法律的公平公正,充分调动同学们学法用法的自觉性。通过初步感受后,让愿意参与的同学加入模拟审判团队,在法官的指导下,自行组织一场模拟庭审。在模拟庭审中,法官精心地“策划”了一起校园霸凌受害者维权案件,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庭审,体会违反法律应当担负的法律责任。以“反对校园暴力”为着力点,运用模拟法庭实战化的庭审方式,法官向在场旁听的同学传达“反对霸凌 拒绝暴力”的法律理念。参与模拟法庭的法官表示,青少年的普法应该以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去展现。法院通过这种模拟法庭,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与进来,让自己模拟成其中的一份子,让他们在这种虽然是模拟的场景中,接受到最真实的法治教育。


编辑:潘红

四川长安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栏目 | 投稿须知 | 投稿:sccaw@sina.com |

蜀ICP备13011412号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蜀ICP备13011412号-1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