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小法庭”释放“大能量”——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德阳法院实践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3-12-28 10:10:39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image.png


  绵竹法院汉旺法庭的法官调解一起陈年纠纷


image.png

  

  什邡法院蓥华法庭联调小队深入当事人家中开展调解工作


image.png

  

  服务乡村振兴,中江法院仓山法庭的法官走访当地农业农村合作社 德阳中院供图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60年来,“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德阳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载体,从司法角度进一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基层的显著优势,让“枫桥经验”在德阳全域扎下了根。

  

  强雁领航

  

  培育一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作为一名律师代表,我认为绵竹市法院汉旺法庭的全域立案制度及针对短期履行的案件建立回访督察台账的经验应当在全市法院得到推广。”在今年9月召开的德阳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展示汇报会暨公开评议会上,作为特邀评委的德阳市人大代表、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吴德刚对现场参加展示评议的人民法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次评选结果将作为我们向省高院推荐挂牌‘枫桥式人民法庭’的依据,后续我们还将根据相关创建工作要求,结合各人民法庭的特色、亮点,不断丰富‘枫桥经验’内涵,打造德阳特色‘枫桥式人民法庭’。”德阳中院民一庭庭长王婧介绍道。

  

  今年以来,德阳法院紧扣全省法院“培优”年度关键词,按照“一院一品”创建思路,以“提质培优、强雁领航”模式先后出台《“枫桥式人民法庭”培优评选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党建阵地建设的通知》等系列指导文件,并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办公、研讨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典型案件、品牌亮点的总结提炼,在不断增强人民法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能力水平的同时,突出地域特色培育出一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通过‘枫桥式人民法庭’培育挖掘一批法庭建设经验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德阳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郭晓政在公开评议会总结中这样说道。

  

  小汉法庭:

  

  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的特色“枫”景

  

  2022年5月1日,广汉法院开始集中管辖德阳片区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小汉法庭立足知识产权审理,探索打造知识产权特色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三型”人民法庭建设,做实乡镇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化解。

  

  “感谢蒋法官居中调解让我们公司这么快就拿到了欠款,如果进行判决,说不定还要进行鉴定、二审,不知道多久才能拿到货款呢!”今年8月11日,在小汉人民法庭门口,当事人专门找到了小汉法庭庭长蒋澍云说道。

  

  “在接收的知识产权案件中,同一原告针对德阳地区不同被告起诉的类型化案件占比超过一半。”广汉法院谢剑法官介绍道。

  

  针对该情况,小汉法庭积极运用要素式审判,建立了以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类案件为主要适用范围的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同时,突出庭前程序,制作《诉讼要素表》,通过在庭前组织双方填写要素表,第一时间明确双方的主要争议焦点。并对无争议的事实直接予以确认,减少无效主张和抗辩,快速推进庭审流程。在保证案件审理质量的前提下,以适用要素式审判处理了一批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减至35天。

  

  通过与德阳市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绵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的《关于展开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委托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知识产权协作保护机制的协议》,加强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的信息、业务、知识交流,发挥行政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优势。通过双方合作,在广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旌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主持调解下,已成功处理多起商标侵权纠纷案件,有效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和维权周期。

  

  此外,小汉法庭还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高诉讼服务信息查询、立案快速处理、在线诉讼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案件审结效率。在信息化终端设备的支持下,小汉法庭为当地群众和企业提供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等便民工作,在线调解、在线普法也为诉源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让“背篼法庭”搭上信息网络化的便车,让当地群众与企业感受到方便舒适、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诉讼服务环境。

  

  蓥华法庭:

  

  家和、业兴、居安,大山里的法治“枫”景

  

  什邡市法院蓥华法庭结合人民法庭职能定位及法庭位于山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和治”为主线,以“联动”为引擎,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家和、业兴、居安的共治环境,展现出别样好“枫”景。

  

  山区法庭家事案件占比大,如何有效化解家事纠纷避免次生隐患发生呢?蓥华法庭联合辖区政府,共同探索建立家事纠纷综合联调机制和多元共治机制双核带动联调共治。

  

  78岁的赖大娘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原本和儿子一家共同生活,但因生活琐事经常发生不愉快。赖大娘因此在外出租房居住,但由于租房和生活花销导致经济困难,便将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子女平摊其租房费用。受案后,法庭立即通过家事联调平台委托家事调查员对案件各方当事人情况展开详细了解。法庭联系赖大娘所在村的“乡贤”高大姐,在村委会,通过面对面、背靠背等方式联合对当事人开展工作,最终在多元解纷合力之下,各方达成赡养方案。“如果只有法庭,矛盾实质化解有困难,解决群众的问题还得依靠群众。”承办法官说。

  

  法庭根据山区特点和群众需求,设置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对因农事等无法到法庭立案的当事人,不分节假日上门立案,就地审理,做到“维权不误农时,权利及时兑现”。

  

  今年是鲁力回乡创业种植猕猴桃的第四个年头,本应是第一个丰收年,成都一家企业早早地看上了鲁力的百亩猕猴桃,与他签订订购合同。可7月上旬的一场狂风暴雨让鲁力猕猴桃园的猕猴桃几乎全部倾倒,鲁力与邻居发生了纠纷并闹上了法庭。若进行鉴定等程序,时间拖不起且不一定能鉴定出倾倒的确定原因,法庭考虑到果实需及时抢收、果园需尽快修复减损,便立即着手联系有经验的“土专家”、行业带头人等进行调解。一周后,在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和“土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鲁力撤回了起诉。数月后,法官对该案开展案后回访,倾倒的猕猴桃园已恢复勃勃生机。

  

  “树不能乱砍,鸟也不能随意捕,我要把今天学到的环资知识分享给我的家人。”蓥华法庭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生态法庭携手的环资普法系列活动上,一位山区少年留下这样的感言。蓥华山区曾为环资犯罪的高发区,一个村曾有12人因滥发林木获刑。法庭与镇村、各职能部门携手开展浸入式法治宣讲,山区环资案件发案数逐年降低,近3年来,山区未发生一起环境资源类犯罪。

  

  汉旺法庭:

  

  法官“多走动”,描绘乡村振兴亮丽“枫”景

  

  绵竹市法院汉旺法庭为弘扬与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将审判实践融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需求,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让纠纷在家门口即能得到化解,注入“枫桥经验”新活力。

  

  “这个事情解决了,我们还是老伙计,还是要相互走动……”木材厂里,五双耄耋老人的手在汉旺法庭法官彭军的牵引下再次紧握在了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出了褶子。在这之前,横在他们中间的,是一笔15年之久的糊涂账。2008年,吴某与4位朋友合伙做木材生意,吴某在记账期间漏算了一笔11万余元的开支,直到2021年吴某退伙后,才发现当年漏记的这笔开支原是自己垫付的,于是找到4位合伙人要求返还。但因老账难算,4位合伙人耿耿于怀,一直未履行支付义务,矛盾也就此埋下。为方便几位老人诉讼,彻底化解心结,彭军把庭审搬到了木材厂。庭审现场,彭军弯着腰耐心组织大家从2008年开始逐笔对账,5个小时后,终于查明吴某漏记的开支与2009年结算时堆放的木料折价款金额一致,大家疑惑终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汉旺法庭结合基层审判实际,通过法官“多走动”,让群众“少跑腿”的巡回审判,不仅减少了人民群众诉累,也让法官通过实地走访掌握案件基本事实,更加贴近群众感受把准审判中的情理法,从而作出科学判断。

  

  今年以来,汉旺法庭调撤率相较于去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指导人民调解员诉前化解纠纷近100起,在诉讼阶段邀请人民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30余件。同时,法庭还常态化以“巡回审判+法治宣讲”为载体,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后接受村民的法律咨询,进一步提升审判“附加值”,真正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汉旺法庭辖区汉旺、清平两镇,矿产资源丰富,又身处九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独好。为此,汉旺法庭坚持以修复生态环境为主调,妥善审理每一起破坏自然资源环境案。

  

  近年来,汉旺法庭根据审理破坏自然资源环境案例的共性特点,联同当地政府、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构建起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联动协调机制,共同助力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回访制度,定期实地跟进受损生态环境修复进度,形成“审判—修复—监督”的完整闭环。

  

  仓山法庭:

  

  “枫”平“郎”静筑牢妇女司法保护屏障

  

  近年来,中江县法院仓山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留守妇女保护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进乡村、进社区,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切实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筑牢妇女权益司法保护屏障。

  

  “法官你好,我男人扬言要动手打我,家中东西也被摔得稀烂,我报了几次案了,我爸妈和娃娃现在都不敢回家,我该咋个办啊?”近日,一名妇女带着哭腔来到仓山法庭寻求帮助。在详细了解情况后,法官意识到男方具有明显的家庭暴力倾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起家事矛盾很可能会升级,甚至出现“民转刑”。法官立即引导当事人提交人身保护令申请书,依法作出禁止对该妇女及其近亲属实施家庭暴力的人身保护令。通过多部门释法明理,男方也意识到自身行为不当,表示今后不会诉诸暴力来解决问题,求助妇女也顺利返回家中。

  

  “仓山法庭吗?我这是中江县会龙镇政府,我们这里有一名社区矫正人员,他的妻子正在起诉离婚导致他情绪波动,该人员曾有自伤行为,存在不稳定因素。”得到镇政府反馈后,仓山法庭立即对该案进行了风险评估,意识到该案除了依法审理外,还应当做好当事人情绪稳控工作。仓山法庭与会龙镇政府共同召开了风险研判会,共同制定风险处置预案。经过各部门耐心疏导,解开了当事人心结,最终案件顺利审结。

  

  仓山法庭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时,了解到被告行动不便,参加法庭审理存在困难,被告认为原告离家外出多年未尽家庭义务从而心生埋怨。为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仓山法庭决定将案件开庭地点搬到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因当事人双方文化程度不高,庭审中,承办法官尽量使用“土话”与双方进行沟通,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最终,在当地村委会干部和承办法官的大力调解下,一场家庭纠纷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人民法庭处在服务群众、解决纠纷第一线,办理的每一件案件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仓山法庭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部门对接,落实多元解纷机制,合理配置审判资源,提升办案质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展望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道路上,德阳法院始终秉持能动司法理念,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着力把人民法庭打造为彰显司法公信的最前沿、诉源治理的主力军、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阳实践的基层治理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德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徐文昌表示,全市两级法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实质化运行,优质化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载体,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中,坚持党的领导,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助推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提升,推进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易国娟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


编辑:漆颖
初审:
二审:
终审: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