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来新添辖区是藏彝文化走廊的要道,上世纪90年代,凉山和云南彝族同胞陆续易地搬迁至此,新添辖区居住着3239名少数民族,占到全县少数民族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新添派出所现有民辅警13人,辖“一乡一镇”,辖区面积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858人。近年来,作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集体的新添派出所以护航辖区平安、彝汉共融发展为核心要义的新添“枫桥经验”实践模式应运而生,让彝族同胞从无序搬迁到安家、安业、安心,辖区民族团结发展新和弦在彝族火塘上空不断奏响。“德古”巫加的故事就从这炙热不息的火塘中冶出,传颂着警营中绽放的民族团结互助硕果。
大寒——巫加一家的冷夜
二十年前,十四岁的巫加随父母搬到新添辖区,和大多无序搬迁至此的彝族同胞一样,那时候他们的生活仿佛高崖薄土里拱出来的杂草,荒蛮地生长,伴随着毒情和盗窃,茫然的捱熬着。成年的巫加误入歧途,染上了毒瘾,长期偷盗。在一个萧瑟的寒冬,派出所民警把巫加带上了警车,留下的是妻子吉克莫列布拖着孱弱的身影和三个年幼的孩子在风雪飘摇的冬夜中熬着、等着。
谷雨——雨生百谷的希望
料峭的春寒中,谷雨淅淅沥沥。新添派出所藏蓝色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巫加家中。民警为巫加的孩子上户口,解决孩子入学的难题,协调助学金,送上生活必需品,帮扶巫加的妻子开展家庭养殖。得知家里安好,高墙中的巫加坚定了戒毒的决心。谷雨无声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新添派出所民警用春风化雨般的举措,滋养着民族团结之花的长盛。近三年,新添派出所累计为310名无户籍群众办理了户籍,协调解决学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13件,协调解决群众工作岗位75个,帮扶群众销售茶叶200余万元。在新添这片土地上,带着希望的满山满野翠绿在谷雨中渲染开来。
夏至——蝉蜕变出的“德古”
初夏第一声蝉鸣中,巫加从高墙中走出回到了家中,面对他的是父母相继去世,哥哥也得了不治之症,巫加的眼中布满了愁云。派出所民警知道巫加的困境后,帮他联系师傅学习焊工技术,头脑灵活的巫加很快就出师了,民警又为他找好工作的“门路”。巫加不仅彻底戒掉了毒瘾,通过焊工活路和收卖药材,每个月至少能有5、6千元收入,蓬勃郁郁的生机氤氲在巫加家院子上空。
夏日,高枝上的鸣蝉总要经历多年破土而出的黑暗,奋力冲裂躯壳挤出一道光亮。巫加在派出所民警的支持和鼓励下,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在莽莽苍苍的山野上,巫加带领着年轻的彝人们奔走在学习技术、收购药材的致富路上。在彝人圈中声望高涨的巫加,成为了新添的一名“德古”,德古在彝语中,指德行好、威望高的人。婚恋纠纷、邻里纠纷、突发事件的处置中都离不开像巫加一样的“德古”们,新添无数的“德古”架起了警民之间的沟通桥梁。近三年,新添的“德古”们依托石榴籽调解模式,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余件。
芒种——麦穗无声的成熟
满山金灿灿的麦穗流淌在新添平安丰饶的土地上,“德古”巫加带着年轻的小伙子们正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新添派出所“光SIR”的反诈视频不时引来人们一阵阵笑声。在山脊上、田坎里、茶园中,还有无数的“巫加”在勤劳奋发中改写着过去贫瘠茫然的岁月,新添派出所在传承发扬“枫桥经验”中,不断凝聚起民族融合的磅礴力量,破解了一处处治安洼地,近两年实现了辖区彝族同胞“三个零发案”,暨涉毒案件零发案、摩托车盗窃零发案、涉诈零发案。
风雨同舟手足情、警民浇灌团结花,无数的“巫加”正在诠释着“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深刻枫桥内涵,续写着荥经“两山卫士”新“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