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长安网群 > 成都 >
成都市成华区法院创新“三融合三集成三协同”执行110举措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03-05 10:15:04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成都市成华区法院创新“三融合三集成三协同”执行110举措


探索执行难新路径 奏响司法为民最强音



  执行兑付现场


  

  升级改造后的执行诉讼服务大厅

  

  “呼叫‘执行110’指挥中心,发现被执行人和车辆,请立即出警!”前不久,成都市成华区法院执行团队接到报警线索,一名隐藏的涉案被执行人现身成都某写字楼,执行干警随即出动,经过现场释法明理,该被执行人承诺在期限内付清拖欠的8万元执行款。

  

  这是成华区法院“执行110”办理的一起普通案件,也是当前我省各地法院将警务融入执行工作的缩影……作为全省最早推行“执行110”的基层法院,成华区法院锚定“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聚焦“规范提质”工作主题,以创新“三融合、三集成、三协同”举措为抓手,构建形成了以“执行+警务”为核心的“执行110”联动协作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执行工作的瓶颈问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部门、身份、业务“三融合”

  

  实现法警到法官身份转变

  

  执行工作,犹如一场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博弈与“赛跑”,若不能及时锁定“战机”,执行则可能陷入被动。而良好的运行机制则是做到高质量执行的关键,对此,成华区法院构建起了部门、身份、业务“三融合”的执行组织体系。

  

  首先是实现“部门融合”。建立责任共担机制,组建“1名法警大队副大队长+6名法警+5名聘用制干警”的执行警务团队,将警务工作的指挥权、决策权回归至法警大队中层领导,由“执行110”警务负责人直接实施调警、出勤等警务工作,并对警务工作承担直接责任,打破执行局与法警队在警务工作中的部门壁垒。

  

  其次是实现“身份融合”。建立角色共通机制,司法警察能动开展警务和执行工作,目前,3名法警通过司法考试,1名符合条件的法警经过法官遴选成为员额法官,“法警—法官”的职级转换通道更加畅通。同时,将执行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司法警察评先选优考察范围。

  

  最后是实现“业务融合”。建立素能共提机制,坚持按照“法官标准”培养司法警察,团队成员全程学习掌握案件法律关系,全面提升司法素能,按照“法警标准”培养法官助理。

  

  “‘三融合’作用下,能有效缓解执行工作部门联动不畅、响应效率不高、威慑力度不强等问题。”该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警务与执行内嵌交融,推动形成高效、协同、规范的“执—警”融合新格局,实现了给予执行法官更多执行资源和便利的可能,这也使得获取被执行人动态信息更为快速流畅,解决了许多异地执行的难题。

  

  前不久,一起离婚纠纷子女抚养执行案中,被执行人上诉被驳回后拒不配合,私自将孩子带到省外,这一携子躲避的行为给执行造成了障碍。“执行110”团队在警务融合下,迅速协同公安机关通过车辆轨迹锁定了被执行人位置,掌握其出行规律后,又与山西省灵丘县法院、北京市大兴区法院进行了联动协作,经过充分研判与蹲守,最终成功控制被执行人,并将孩子带回了申请执行人身边抚养。

  

  法务、事务、警务“三集成”

  

  完成单兵作战到团队协助升级

  

  过去,一名执行法官不仅要负责执行案件的具体办理,还要操心调查、扣押、财产处置,甚至是亲自拟定具体强制腾退执行方案,在“案多人少”的大背景下,这必然对执行案件的办理质效产生影响。为此,成华区法院打造了一条法务、事务、警务“三集成”的执行运转体系。

  

  首先是做深做实“法务集成”。以能否快速执行完毕为标准、将案件“分道”为快执案件和普通执行案件,以是否需要处置财产为标准、将普通执行案件“分流”为简案和繁案,共设置2个“简案团队”和5个“繁案团队”,“执行110”团队则重点参与难案、“骨头案”处置,进一步实现执行警务资源精准配置,也最大化发挥“执行110”作用。据悉,繁案团队挂拍案件数同比提升52%。

  

  其次是做深做实“事务集成”。实现执行事务工作全流程剥离,员额法官仅负责案件推进、文书签发、指令下达等工作,“执行110”团队接到员额法官指令后,集约办理上门张贴、尽职调查、扣押车辆、强制腾退等财产处置事务性工作,极大减轻法官工作负担。2024年以来,“执行110”团队累计办理事务性工作826件,完成财产调查544宗。

  

  最后是做深做实“警务集成”。鲜明“执行110”团队为司法惩戒工作负责人的角色,除出具法律文书外,拘传、拘留、罚款等惩戒工作均由警务团队独立完成,无需法官全程参与。责任主体转换以来,执行团队对司法惩戒的负担大幅降低,惩戒流程进一步畅通,2024全年,共拘留77人、罚款167人,实现小标的案件应罚尽罚。

  

  在成华区法院依法执结的一起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相邻权纠纷执行案中,刘某某将一辆汽车停放在施工现场阻挠施工,致该小区电梯加装工程无法施工,让其停止妨碍行为的判决生效后,刘某某始终抗拒履行义务,在穷尽了所有的告知和释法举措后,法院开启强制执行。法院发挥了府院联动的优势,联合公安机关、属地街道社区制定了详细执行方案。经成华区法院“执行110”现场布防、属地街办社区安抚群众情绪、属地公安机关维持现场秩序等,执行法官主持推进执行,最终电梯安装打围工作顺利完成。

  

  此案中,执行法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更多与审判法官联合对被执行人做好法律解释工作。“三集成”的实现,正式让执行法官从事务工作中剥离出来,从而推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真正做到了为群众解忧、帮法官减负、让正义提速。

  

  内部、外部、社会“三协同”

  

  推动实现执行工作综合治理大格局

  

  今年伊始,成华区法院针对涉民生及小标的案件开展“攻坚克小”和“司法大拜年”专项行动。行动中,成华区法院“执行110”团队强化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保险机构协作,加大了财产查找力度,迅速将一批案件转化为了人民群众的“真金白银”。

  

  陈某某在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做运营客服,后该公司陷入经营困境,陈某某未能拿到3.4万元工资。进入执行后,“执行110”团队认真核查案件财产线索,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住房公积金及保险现值,遂立即采取相关执行措施,最终案件在公积金中心和保险机构的协作下得以执行完毕。

  

  这是成华区法院建立内部、外部、社会“三协同”执行联动体系的一个缩影。对内,深化立审执协同机制,对外,巩固完善执行工作综合治理大格局,努力推动内外执行资源高效汇聚。

  

  内部协同方面,做实三个坚持。一是以“立”促执。深化“执源治理”措施,新收执行案件同比下降,执源治理成效初显。据统计,去年以来成功调解执行案件543件,执行完毕率同比上升11.03个百分点,长期保持城区法院前列。二是坚持以“保”促执。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通过控制被执行人财产督促履行。去年以来,已实施保全案件2276件,同比上升43.60%,保全标的金额3.29亿元。三是坚持以“破”促执。探索“执破融合”改革,对“僵尸企业”加速出清,促使涉企“执行不能”案件转入破产程序,目前,移送执转破审查案件已超10件。

  

  外部协同方面,深化与成华区检察院和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的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建立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犯罪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证据收集、线索移送、同步通报、立案侦查、检察监督”等16个方面事项,形成打击拒执强大合力。同时,与成华区税务局创新“法·税联动”工作机制,就180余家重点欠税企业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全面加强税款征缴协作、打通涉法涉税信息线上线下咨询渠道,实现税收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社会协同方面,深化与街道社区合作,依托网格协助执行平台,“执行110”警务人员与社区网格员共同进行查人找物,去年以来,共向全区网格员发出传查4133份。同时,大力动员社会力量查人找物,发布悬赏公告12条,切实提升财产传统调查效率。

  

  成华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法院大力推进了“执行110”指挥调度中心与执行诉讼服务大厅改造升级,集成了立案登记、信息查询、集约查控、执前和解等多种功能,使执行更快更优更便民。同时,法院还加强了物资和人员保障,推动实现“执行110”常态化、标准化运行。(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文/图)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潘红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