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内江市市中区机关党员干部以最高政治站位,上下“一盘棋”,全域“一条心”,攻坚克难、日夜鏖战,依托自治基础和资源禀赋,通过区级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干部“下沉服务”“红袖标”大巡防行动等,织密安全网,全力护航成都大运会。
下沉 党员干部田间地头办公
7月25日上午9点,史家镇政法委员钟仕奇准时来到史家派出所,参加市中区成都大运会安全保卫领导协调小组每日的指挥调度,他的笔记本上条理清晰地写满了前一天安全维稳排查情况。与此同时,镇长郑永科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吉方乾来到镇上蓄水大坝察看情况,“昨天下了大雨,之前又是持续高温,我们不放心大坝安全,过来看看。”史家镇结合实际情况,从做好道路交通、在建工地、森林防灭火、重点单位安全方面作了提前预判、部署,开展镇机关干部“下沉服务”,组建了39支“红袖标”队伍。“公司要求我们严格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做细做实“保大运”各项工作,其间,我们班子成员是24小时值班值守,全力保障大运会顺利举办”中国石油四川内江销售分公司史家油库主任张庆告诉记者。他们提前1个月制定了《成都大运会期间安保防恐工作方案》,对员工进行安保防恐工作宣传教育和防控演练,做到高级别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这是市中区全域护航大运会的一个场景。牵头制定《区级领导“下沉服务”活动的通知》《党政机关干部“下沉服务”活动的通知》,印发《市中区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开展“红袖标”大巡防行动的工作方案》,市中区委政法委从制度层面为护航大运会做了全方位安排部署。
打卡 “红袖标”一日三巡
早上9点,大洲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身穿天蓝色马褂、佩戴红袖标在社区辅警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天的第一次巡逻。辖区内餐饮店众多,每次“红袖标”们都会重点关注燃气安全。看到他们的队伍,有的餐饮店主笑道:“你们咋又来了哦,我们都很注意安全。”除了餐饮店,辖区还有复印店、医院、学校等,“红袖标”们都要一一“打卡”。最后一个打卡地是书香小区,之前该小区有很多人乱拉电线给电瓶车充电,内江城市更新行动后,该小区焕然一新,真正有了书香的味道。“不放心,还是要去看看,虽然私拉电线得到了根治,但还是要防止死灰复燃”社区主任杨清勇说。
中午1点,在史家镇牛桥村,另一支由派出所民警、村干部、志愿者组成的“红袖标”队伍也出发了。由于持续干旱,农村地区缺水严重,他们沿线询问村民是否有水,有什么需要帮助。“旱情也会伴随矛盾,我们走下去,老百姓看到有‘红袖标’心里会更安定,觉得有人管他们”村党总支书记韩勇说。巡逻中队员们发现,由于长时间干旱,很多村民家中的水井已经打不上来水,搜集好情况后,村上买了一辆几万块的送水车,挨家挨户给村民送水。村党总支委员、退役军人曾侯翔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最多的一天送了十趟,送到晚上十点”。曾侯翔说他是退役军人,也有大车驾照,理应由他来为大家服务。
吃过晚饭,大洲社区居民赵嬢嬢喊上她的网联委成员开始了夜间巡逻,“都是老街坊,有什么事情好说,周围的邻居我都比较清楚”。他们的巡逻队专走背街小巷,在迷宫一般的各楼栋连接处穿梭。“很多路只有我们这些老居民才清楚,有些地方社区巡不到的我们可以去看一下。”赵嬢嬢说他们都希望大运会成功举办。
“为保障成都大运会期间全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稳定和谐,市中区委政法委要求由各镇(街道)政法委员牵头,指导各村(社区)建立治保委员会。整合辖区派出所民(辅)警、城管人员、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长等社会力量,组建镇(街道)、村(社区)“红袖标”巡防队伍,做到一日三巡,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市中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支撑 综治中心实战检验
“红袖标”巡防的背后是强大的数据支撑。一到市中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张丽萍就打开了四川省网格化服务综治中心平台,把昨天的数据和今天的数据作比对,特别是四类重点人群的走访情况。有网格员上传了事件,张丽萍仔细察看并电话联系询问情况。她的手边放着2023年大运会期间市中区红袖标巡逻联防巡网记录表,有巡防记录的社区她会在表上打一个勾,上传了图片的还要在旁边标注。
“我们的工作必须精准细致,才能给党委政府提供数据参考”市中区综治中心主任张建波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大运会安全稳定,区综治中心提前几个月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四类重点人员的数据采集比对。依据四川省网格化服务综治中心平台,区综治中心对录入数据和部门反馈数据逐一进行比对,如遇到不一致的情况,就要联系社区,依靠网格员的“铁脚板”定位走访、确保核实,绝不能出现脱管漏管情况。
在内江市中区,“成都大运会”和“红袖标”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词以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时空关系相互牵连着。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野阡陌、不论是党政机关还是社区乡村、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人人都仿佛佩戴着“红袖标”,人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平安,期待着大运会的胜利召开。(郑婷婷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