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
秋分丨中国农民丰收节—我是农业遗产与农耕文化 继承者 传播者 守护者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3-09-26 14:32:21 】 【 来源:四川长安网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三大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开创了“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逐渐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中华农耕文明开始萌芽肇生。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华农耕文明终汇集星星之火,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色彩缤纷的精神财富。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耕耘畜养绵延了上万年。在这年复一年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的农业实践中,华夏民族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他们不仅在发明与革新农具、改进农艺、治水灌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的技术体系,农耕技术革新进步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刀耕火种、协田耦(ǒu)耕、畎(quǎn)亩法、代田法、耕耙耱(mò)法、耕耙耖(chào)法等,通过耕作技术的更新改进,土地利用率和农耕生产效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方式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现代化农业,实现了粮食前所未有的增产。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仓廪实,天下安。端好“中国饭碗”,始终是筑牢民生“幸福线”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十九连丰”捷报频传,给全国人民吃下“定心丸”。我国仅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14亿多人口,粮食供求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仍然需要对粮食安全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既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立足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种业发展短板,为粮食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探索空间和潜力。

  

  近年来,广安市广安区法检两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全力保障“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3年8月,广安区法院、检察院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8个部门建立“天府粮仓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凝聚合力,精准发力,携手打造优势互补、协作联动、便捷高效的粮食安全现代化司法保障体系,协力为涉农涉粮主体提供高品质司法服务,协同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在守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接下来,广安区检察院将综合运用检察建议、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多元化措施助力耕地保护治理,实现检察监督与耕地保护、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多赢共赢。

  

  (何波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


编辑:漆颖
初审: 赵晓璐
二审: 潘红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