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市涪城区检察院运用“检调对接+司法确认”矛盾化解新模式,通过灵活运用民事检察“和解五法”,依托驻区检察院人民调解工作室检调对接、联合调解,对调解协议移送法院司法确认,促成一起支持起诉案件有效化解。
今年6月,唐某与妻子带小孩在绵阳城区一道路上,遇见雷某未栓牵引绳的大型犬,唐某的小孩受到惊吓,唐某与雷某论理发生纠纷,雷某殴打唐某致其头部受伤。唐某被送至医院救治,双方就医疗费等民事赔偿协商未果,唐某想维权但不懂如何诉讼,于10月30日向涪城区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活用“和解五法” 达成和解意向
涪城区检察院快速受案后,“涪检·连心桥”办案团队到案发地派出所了解接处警情况并复印相关证据材料,采用“背靠背”方式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说法理,消除双方心理隔阂障碍。
通过几轮线上、线下的“冷却降温”“情义融化”,最终促成双方形成初步和解意向。
委托人民调解 签订调解协议
承办检察官经征询双方均表示愿意申请驻区检察院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并提交《人民调解申请书》,涪城区检察院根据与区司法局会签的《关于建立民事检察“检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委托涪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室驻区检察院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
11月8日,在人民调解员与承办检察官共同努力下,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雷某向唐某赔偿医药费等10000元,雷某当场向唐某微信转账支付5000元,剩余5000元每月支付1000元分5期支付完毕。雷某当场向唐某赔礼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举行公开听证 审查调解协议
11月14日,涪城区检察院邀请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公开听证,承办检察官介绍案情、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内容、履行情况,以及检察机关拟处理意见,3名听证员通过现场对双方当事人、承办检察官提问等方式,审查双方和解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调解协议是否存在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
3名听证员经评议一致认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系真实、自愿、合法的,同意检察机关终结审查本案意见。”
移送司法确认 赋强制执行力
双方当事人对达成的分期支付赔偿款调解协议均有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意愿,并签署提交《申请司法确认承诺书》《司法确认申请书》。近日,涪城区检察院将《司法确认移送函》《司法确认申请书》以及相关案件材料移送涪城区法院。
区法院当天受案召开听证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场参加,邀请检察机关参与听证、发表意见。经听证审查后,区法院当场作出《民事裁定书》,确认了调解协议效力。
检法“无缝衔接”移送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后续履行协议有了保障,让双方当事人吃下“定心丸”。
(龚群 胡琴 赵银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