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孝德镇
巧用“3+1”解纷法 夯实“平安细胞”
近年来,绵竹市孝德镇针对婚恋家庭纠纷发现难、调处难、易反复,易引发“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等问题,探索建立“3+ 1”解纷法巧妙化解婚恋家庭矛盾,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类似刑事案件。
专班介入 巧妙化解家事纠纷
“她想逼死我,我也不想活了……”2023年12月14日,绵竹市孝德镇“前哨”观察员浏览微信朋友圈发现该镇居民张某发表扬言杀妻的过激言论,遂立即上报,孝德镇综治中心快速反应,立即组建专班调查汇总相关情况。经了解,张某长期在外地打工,夫妻二人情感不合积怨颇深,且张某有暴力倾向,专班人员电话联系时发现其情绪激动且言论过激。18时,专班研判,该事件存在极大的“民转刑”风险,需及时调处化解。
2023年12月14日至17日,专班人员按照分工,与张某及其妻子小丽(化名)分别保持联系,实时关注二人动向,并对张某进行法治宣讲和情感开导,在试图修复二人感情无果后,张某夫妻二人达成离婚意向,由绵竹市司法局孝德司法所为二人拟定离婚协议,绵竹市法院孝德法庭依法确认双方的离婚协议。双方协议离婚后,专班人员为避免小丽受到伤害,同年12月18日将其护送至成都东站坐上列车。
该事件调解结束后,工作专班对张某思想动态、行为情况进行持续关注,通过专班连续5天的开导和劝解,张某情绪恢复稳定,他表示会按照法律规定来处理婚姻矛盾。经过工作专班及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民转刑”风险及时得到调处化解。
夯实“细胞”平安建设由小见大
“这起有‘民转刑’风险的家事纠纷得到顺利化解,得益于我们的‘3+1’解纷法。”孝德镇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3+1”解纷法,即提前排查矛盾,风险隐患“早发现”;提前介入化解,风险隐患“早介入”;提前抓实管控,风险隐患“早管控”;跟踪回访纾解,风险隐患“实化解”。
孝德镇充分激活社会协同力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利用各类官方平台,公安派出所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对存在家暴、婚外情、情感与经济问题交织、吸毒、赌博、同一事件两次以上报警等情况;乡镇(村社)干部、网格员、派出法庭、派驻检察室、司法所、妇联等部门在工作中了解到以上类型的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及时梳理上报。同时,整合各类社会力量,选任“前哨”观察员,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及时上报纠纷动态。
依托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法庭、村(社区)和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六方联动”矛盾纠纷化解体系,镇综治中心及时组织研判矛盾风险,对可能存在风险扩大的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及时向部门、地区派单“吹哨”,落实稳控化解责任和措施。
综治中心、派出所将重点人员信息推送给派出所民辅警、乡镇(村社)干部、网格员,及时、随时走访重点家庭,加强动态管理。
综治中心对已处置(化解)的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及时组织开展跟踪回访,有效巩固化解处置结果。对公安机关在处警阶段已化解的矛盾纠纷由民辅警进行跟踪回访,对推送到综治中心的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组织干部、网格员、乡贤等进行跟踪回访。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化解成效,建立台账管理,对高风险的加大跟踪访谈力度,对中低风险的定期跟踪纾解,切实巩固矛盾纠纷调处效果,形成管理闭环。
该负责人表示,“平安绵竹”是由无数个“平安家庭”所组成。“3+1”解纷法巧妙化解婚恋家庭矛盾,为构建“平安绵竹”夯实了“平安细胞”。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