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赋能 筑牢发展“薪”保障
成都市成华区持续提升农民工讨薪群体纠纷调解能力
现场开展纠纷调解
前不久,一场350余人参训的人民调解员“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实例解析”专题培训会在成都市成华区举行。在临近春节的这个特殊节点,提高基层在涉及农民工“薪”事纠纷的调解能力,预防和避免农民工烦“薪”事的发生,就是这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工资是农民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一旦被拖欠,可能会导致其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多年来,成华区对治理欠薪工作极为重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就农民工讨薪群体纠纷的调解工作推进总结出三个“坚持”原则,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依法解纠纷
去年,成华区的甲乙两家公司签订了《装修工程施工合同》,约定乙公司承包甲公司位于某处的住宅精装修工程,期间,乙公司未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工程结束后,两家公司因案涉工程价款结算发生争议,甲公司并未就案涉工程进行最终的尾款结算,这导致乙公司招用的各班组工人劳务工资发放暂停,之后便发生了农民工讨薪事件……成华区司法局联合街道人民调解组织介入后,在调解中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为法律依据,向甲公司阐述事实和法律规定。最终,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由甲公司垫付,乙公司则在两家最终结算时将该款项在剩余工程款中扣除,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这是成华区依法化解农民工欠薪纠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华区不断向全区调解组织灌输农民工集体纠纷调解法律适用与调解技巧融会贯通的重要性,成华区司法局积极提供专业法律指导,确保调解依法依规进行;另一方面,强化普法宣传,定期组织区内企业开展法律法规培训讲座,重点解读《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与农民工权益息息相关的法规政策,让企业明晰自身法律责任,同时,向农民工普及维权途径,增强其依法维权意识,从源头上预防欠薪纠纷的发生。
周某从网上雇佣张某等人从事木工作业,在工程已经完工的前提下,周某迟迟未支付工程尾款,张某等人因联系不上周某,携同6名工人来到项目施工处向总承包单位某建筑装饰公司讨薪。该建筑装饰公司认为,张某与公司不存在直接法律关系,且公司已支付过劳务费20万元,无法解决6名工人的薪资问题。面对双方的僵持局面,辖区街道人民调解员在调解中适用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六条“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发包或者分包给个人或者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单位,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总承包单位清偿”作为法律依据,以此为突破口,最终促使总承包单位及时支付了工人全部工资。
坚持过程无疏漏
工资关乎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成华区充分认识到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要性,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农民工讨薪案件调解的实战,围绕纠纷调解过程的严密性,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和经验。
首先,接到案件要做到梳理各方证据,如欠条、结算单、劳动(劳务)合同、工作证、考勤记录(如自己记录的工时)、工友证言、与班组长或项目负责人等人员的聊天记录(涉及工资协商的内容)、工作成果照片或视频等,同时做到了解工程进度、资金拨付情况等情况,理清案件的基本事实。
其次,明确各方诉求,总结争议焦点耐心倾听农民工、班组长、包工头、公司等参与调解的各方的陈述,了解各方诉求,听取各方观点和意见。通过沟通,梳理出各方在工资支付主体、数额、标准、时间、欠付原因等方面的争议点,找准问题出现的症结。
再次,运用分开调解释法,逐个解决困扰。与农民工沟通,做到向农民工解释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积极缓解气氛和情绪,告知引导农民工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建设单位、项目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包工头等沟通,说明拖欠工资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最后,协调双方达成初步共识,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促进双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达成初步的调解意向,并依法规范签署调解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成华区在调解农民工讨薪纠纷中,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了多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工作平台的互联互通、并轨运行,一旦发生欠薪纠纷,各部门能做到迅速响应,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人社局负责调查欠薪事实;住建局对涉事建筑工程的审批、款项拨付等环节进行审查,督促相关责任方履行义务;工会则代表农民工利益进行协商。”成华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坚持事后“回头看”
由于涉农民工讨薪的群体案件往往人数众多,涉多方主体,且法律关系复杂,因此该类型案件的调解,必须做到善始善终,坚持案结事了“回头看”。
对此,成华区持续对每一起案件进行跟踪,查看协议履行情况,对于群体性案件,建立农民工代表沟通机制,通过代表及时了解整个群体的工资支付情况,提高跟踪效率。同时,还进一步建立了反馈机制,设立专门的反馈渠道,以鼓励农民工和用工方在协议履行过程中或履行后,对调解过程和结果提出反馈意见。
人民调解在化解农民工集体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劳动领域、基层社会治理的鲜活展现,通过不断优化调解机制、提升调解能力、创新调解手段,成华区能够更好地应对农民工集体纠纷带来的挑战。例如,全区依托“律警民e点通”远程视频调解平台线,让涉农民工欠薪纠纷调解灵活便捷,方便农民工参与,同时,提高了调解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到实处。“我们要确保每一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都能够得到有效维护,共同构建起根治欠薪的坚固防线。”该负责人说道。
成华区还着力打造专业调解队伍。从各行业选拔熟悉建筑工程、劳动纠纷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人民调解队伍中,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与案例研讨,提升调解人员应对复杂农民工欠薪纠纷的能力。(易立新 冯钰琪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