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律师参加以“妇女权益保障”为主题的电台普法栏目 德阳市旌阳区司法局供图
近年来,德阳市旌阳区探索创新“公益律师团+”模式,聘请44名执业律师,成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农民工权益、残疾人权益等特色律师团开展特色公益法律服务,为群众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纠纷、守护正义,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法治公益之路。
“+专业领域”
拓展服务深度与精度
近年来,公益律师团成员深入村(社区)、进入企业工地,向农民工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宣传资料,宣传涉及农民工的相关法律法规,现场进行咨询,告知解决争议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农民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公益律师团通过调解和司法确认程序,为10余名农民工解了“薪结”,确保农民工权益得以维护。
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领域,公益律师团通过开展“进社区、送法律”活动,调解家庭关系,化解家庭矛盾。去年,在处理一起涉及妇女财产分割的家庭纠纷时,公益律师团成员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并积极参与调解,最终帮助该妇女争取到了合理的财产份额,维护了其合法权益。为进一步深化妇女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妇女维权意识,增强妇女法治观念,团结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旌阳区司法局、区妇联的主导下,公益律师团开展了以“妇女权益保障”为主题的电台栏目。公益律师为广大听众详细解读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身边的经典案例解读法律法规,以权威的政策解读推动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普及,使广大妇女对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残疾人权益保障同样是公益律师团关注的重点。旌阳区维护残疾人权益公益律师团成立后,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深入社区为残疾人群体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和素质。针对残疾人面临的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公益律师团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和代拟法律文书等服务。例如,在处理一起残疾人就业歧视案件中,公益律师团介入后,通过与相关企业沟通协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了残疾人的平等就业权,帮助其顺利入职并获得合理的工作安排。
“+成效初显”
法治获得感持续提升
“公益律师帮我们梳理了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提出了很多专业的建议。”一名受益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对律师职业的定位,也是三目律师始终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德阳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四川三目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川介绍道。该所青年律师得益于“公益律师团+”模式,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畅通了成长渠道。正因如此,三目律师屡获褒奖:四川省优秀律师事务所、德阳市十佳律师事务所、德阳市优秀律师事务所,连续多年被旌阳区司法局评为先进集体。
通过“公益律师团+”矩阵的持续建设和完善,旌阳区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法治建设创新之路,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旌阳样本”。
自“公益律师团+”矩阵运行以来,已取得初步成效。据统计,今年以来,公益律师团已累计提供线下法律咨询超5000人次,线上解答法律问题超2000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00余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治体检”上百家,避免经济损失数千万元。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大幅提升,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明显增强。
以往,群众寻求法律帮助时常面临资源分散、渠道不畅、专业领域不匹配等难题。如今,旌阳区直面痛点,打破传统单一服务模式,探索以“公益律师团”为核心载体,通过“+”的无限可能,连接多方力量与需求,打造出一个多功能、跨领域、立体化的法律服务网络生态。
旌阳区司法局局长袁正巧表示,打造“公益律师团+”矩阵是旌阳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法治实践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旌阳区将继续丰富“+”的内涵,探索“+公共法律服务”“+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等新领域,持续优化律师资源配置,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律师加入公益服务行列,同时加强服务质量监管,确保每一件法律咨询、每一次服务都能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旌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更加坚实的法治屏障。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