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长安网群 > 德阳 >
“法治三在”激活基层法治“一池春水” 从“背包法庭”到“法治门诊”,什邡市法院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新动能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10-31 11:06:45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11.jpg


1.什邡市法院“涉企巡回审判站点”在经开区管委会挂牌设立

  

22.jpg


2.什邡市法院法官在凉亭开展巡回审判

  

33.jpg


3.蓥华八一学校学生演绎法治情景小剧场什邡市法院供图

  

  品牌涵义

  

  法治三在

  

  创新“法治三在”模式,以“巡回审判在村社、司法服务在企业、模拟法庭在校园”方式,让司法服务接地气、贴民心,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新动能。

  

  近年来,什邡市人民法院坚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树优赋能,提质增效”的工作主线,创新“法治三在”模式,将司法服务触角精准延伸至基层末梢。

  

  在这里,小满节气撞上凉亭审判,“光头强”闯进庭审现场……什邡市法院创新打造“三在”模式,让司法为民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巡回审判在村社

  

  国徽映凉亭 乡音释法理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在什邡市南泉镇,同村两户人家因微信群口角引发冲突,一方上门打伤另一方母子。为减少农忙时节乡村群众诉累,什邡市法院把巡回法庭设在村民日常歇息的凉亭。

  

  秉持“小满未满、精进不止”工作理念,承办法官杨晓斌联合“南泉妈妈工作室”,从情、理、法多角度疏导双方情绪。法官用乡音释法:“拳头解决不了问题,无论如何打人都是违法的。”“南泉妈妈工作室”以“娘家人”身份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什么矛盾说开了来解决。”在双方合力调解下,打人者诚恳道歉,受害方同意调解方案。

  

  望着亭内摆放的国徽,旁听村民感慨:“在纳凉的凉亭里开庭,既亲切又庄严,还不耽误农事!”

  

  这是什邡市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案例。为做到“早防快解”,什邡市法院坚持“村社预防早,乡镇联调快,司法裁决柔”的分级负责原则,把矛盾纠纷预防调解纳入法治轨道,联合司法行政、社区、妇联、综治中心等有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等社会团体建立协同调解机制,构建多元解纷体系。

  

  “在线庭审真方便,不用出村就能在屏幕上看到法院开庭。”今年4月,什邡市法院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创新采用“1+N”巡回审判模式审理一起典型的劳动争议案:员工罗某因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申请仲裁赔偿,而公司不服裁决遂诉至法院。

  

  针对辖区务工人员密集、劳动维权需求突出的现状,什邡市法院将庭审现场设在科技法庭,同步连线蓥华镇、洛水镇4个村社站点实时旁听,实现“一地庭审、多地可看”的普法新格局。乡贤高大姐感慨道:“法院拿真实案件当教材,把难懂的法律条文讲得明明白白。”

  

  截至目前,什邡市法院已建成“固定+流动”巡回审判站点13个,完成46次巡回审判,覆盖村社49个,覆盖率达39.5%,打造“巡回审判+多元共治+普法赋能”的乡村法治实践闭环。

  

  裁判不止于案结事了,更在于人心回暖;服务不囿于形式创新,更重在实效长久。如今,司法服务的春风已吹遍什邡田野乡间,法官们将法庭“背”身上,把服务“送”家门,普法课堂伴着稻浪开讲,智慧法庭借科技连通千家。

  

  司法服务在企业

  

  民宿里“把脉”园区内开庭

  

  四月芳菲,万物竞秀。蓥华山民宿里,法院干警正与经营者面对面沟通“把脉问诊”,这是什邡市法院开展“法治体检”的一个缩影。“这种贴着实际需求的普法方式,让我们经营更有信心!”蓥华山民宿经营者对“法治体检”表示赞赏。

  

  同样令企业倍感温暖的还有法院的善意执行。某化工企业因账户冻结可能面临经营困境,承办法官张荣强经过审慎审查,依法作出变更冻结账户裁定,在24小时内完成跨域账户冻结和解冻,既保障债权人权益,又为企业恢复运转按下“加速键”,避免了“办一个案子、垮一家企业”。

  

  5月28日,什邡市法院“涉企巡回审判站点”在经开区管委会正式挂牌设立。依托该站点,什邡市法院推出“每季一主题”法治体检、巡回审判“示范庭”进园区、“点单式”普法等五大专项活动。这种“靠前服务+机制共建”的双轮驱动,让经开区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司法便利。

  

  “从企业诞生到发展壮大,我们提供全程司法护航。”什邡市法院企业服务队负责人表示,这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推动涉企纠纷从“末端处理”向“源头治理”转变,真正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2025年以来,什邡市法院主动走进辖区21家企业开展司法服务,涵盖制造业、旅游业、食品加工业等多个领域。企业服务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法治体检”8场,排查合同纠纷、用工风险等法律风险5个;举办定制普法讲座8场,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300余人次,以“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什邡市法院把“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变成“热乎乎”的切实帮助,源源不断地为什邡市市场主体注入法治活水。

  

  模拟法庭在校园

  

  靶向式分类 沉浸式普法

  

  “现在宣布开庭!”随着清脆的法槌声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在什邡市法院拉开帷幕。“光头强”被押上“熊熊乐园法庭”,什邡实验小学的同学们穿上法袍、拿起法槌,化身“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现场开庭审案。

  

  “原来法律这么酷!”参与演出的学生兴奋地说。这场融合了动画元素的模拟法庭,是什邡市法院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法院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量身定制普法方案,低年级通过“光头强”等趣味案例培养规则意识,高年级则开展防范校园霸凌、禁毒教育等现实题材的模拟法庭。今年截至目前,什邡市法院在校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8场,覆盖3000余名学生。

  

  这样的沉浸式法治教育已成为什邡市法院的常态化实践。5月29日,德阳市院校共建“模拟法庭+”法治教育在校园行动在什邡中学正式启动,900余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来自9所学校的代表为什邡市法院法官颁发法治副校长聘书,推行“一校一法官”工作机制。从“零星开展”到“系统推进”,什邡市法院构建起“法院+学校+家庭”的三方联动机制,实现普法从“说教式”到“体验式”的华丽转身。

  

  如何让“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一工作真正落地?什邡市法院建立起全方位的工作体系,创新推出“法治+”特色课堂,通过法治情景剧、案例互动课、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延伸模拟法庭普法实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典型案例,构建“体验+学习+实践”的法治教育闭环,培育法治情怀与人文情怀。截至目前,什邡市法院已开展7场特色课堂,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经验。

  

  从“背包法庭”到“法治门诊”,从田间解纷到校园普法,什邡市法院用“法治三在”模式诠释司法为民新的时代内涵,以雨润风清的实际行动办好每一个案件,让法治如春雨般温暖人心。

  

  陈加林 郭开月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郭雨迪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