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长安网群 > 达州 >
良法善治润巴渠 普法惠民结硕果——达州市“八五”普法工作综述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10-15 10:05:29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1.jpg


万源市司法局挎包服务队队员在“一条板凳话民情”的活动中向群众进行法治宣传


2.jpg

  

  达州市达川区司法局三里坪司法所所长王竹为同学们上法治课


3.jpg

  

  达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外卖骑手送上法律服务


4.jpg

  

  达州市将税法知识送进课堂 达州市司法局供图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今年是全民普法40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八五”普法实施以来,达州市各地各部门在法治宣传教育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成绩斐然。全市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种子,已经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悄然润泽巴渠大地,结出了丰硕成果。

  

  高位统筹推进 绘制法润达州新蓝图

  

  把普法工作融入达州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切实推动“十四五”时期普法服务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在“八五”普法开局之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达州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相关决议,绘就了达州“八五”普法的“总蓝图”和“施工图”。

  

  谋篇布局,把舵定向。达州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对接方案,将“八五”普法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压实党政主要领导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大普法”格局。

  

  2023年12月4日,渠县在万兴广场举行的“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同步举行了渠县首届“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等群体组成评议团,对各评议对象年度普法工作逐项检阅、打分。这样的形式让大家参与积极性高,掀起了履职评议热潮。“八五”普法开展以来,达州市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为核心,在全省率先出台《达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实施办法》等制度,对25个单位(部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实际情况进行了履职评议,构建起“规划引领、制度支撑、考核落实”的长效机制,对普法工作实行“年初定责、年中督查、年末评议”闭环推进。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五年来,达州全市累计投入普法工作经费1.5亿元,年均增长5%;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9个,吸纳专业人员498名;培育“法律明白人”1.4万余名;建立法治文艺轻骑兵113支,普法志愿者7884名,形成了“专业队伍+基层骨干+社会力量”的普法队伍体系。

  

  突出宣传重点 形成全民普法大格局

  

  在万源市,公安民警通过现场宣讲,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向群众普及禁毒、反邪教、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在宣汉县,巴人广场一角,普法小摊前热闹非凡。法院干警组建的普法小分队向过往群众发放宪法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群众讲解各类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惑。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也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每年“宪法宣传周”期间,达州市各级各部门都会开展一系列宪法学习宣传活动,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今年5月,达州市达川区税务局巧借“川渝陕”龙舟邀请赛活动契机,在龙舟赛赛场搭建“‘典税’普法龙舟流动服务站”,为群众普及民法典和税法知识;大竹县司法局、教育局联合开展“学习民法典 护航青春行”主题法治讲座,引导学生明确法律边界,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达州市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让法治甘霖浸润每个角落,让民法典所蕴含的平等意识、契约精神、诚信观念等直抵人心。

  

  五年来,达州市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为契机,以“法律七进”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民法典,印发各类宣传册页10万余份,开展民法典“三个一百”等宣传活动3900余场次;围绕反诈、禁毒、食品安全、防震减灾、企业合规经营等与群众、企业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宣传;开展“法治达州一月一主题”活动1万余场次。

  

  落实精准施策 法治宣传覆盖“关键领域”

  

  为政者须率先奉法。“八五”普法期间,达州市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建立《达州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累计开展会前学法1106次。全市国家工作人员累计参加学法考试45.5万人次,参考率、合格率均列全省前列。

  

  2023年1月,宣汉县司法局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宣汉县法院庭审现场,零距离旁听了一起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庭审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见证宣汉县首例拒执罪案件的庭审感触颇深。“八五”普法开展以来,达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达州市国家工作人员旁听人民法院庭审办法》,组织旁听162次,进一步提升了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切实推进高质量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普法宣传的重要对象和群体。五年来,达州市把握青少年法治教育“关键期”,构建“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普法网络,全市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率100%;打造“宕渠法芽”“宝莲·灯”等未成年人普法品牌,开展“守未成长·利剑护蕾”等青少年普法活动1800余场次,覆盖学生80余万人次;全市涉未成年人犯罪率总体下降13.3%。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八五”普法开展以来,达州市关注群众“绝大多数”,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通过“院坝会”“板凳课堂”等形式开展“送法下乡”6200余场次,覆盖居民120万人次。开展“法治护航农民工”专项行动,提供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4800余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五年来,达州市持续开展“法治进企业”活动,在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全覆盖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8个,累计为260余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帮助完善规章制度1.2万条。针对中小微企业,举办“法律进企业”专题讲座320场次,覆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7100人次。

  

  厚植法治文化 法治精神落地生根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是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宕渠法治园区、渠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智慧·云税务法治基地……在达州各区县,与法治文化相关的主题广场、街区随处可见,让群众在休闲中接受法治熏陶。

  

  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八五”普法开展以来,达州市各地各部门主动探索,联动发力,创新方式方法,探索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准确解读法律精义:打造以“达州司法”为龙头的新媒体普法矩阵,市、县两级新媒体普法账号开通率达95%以上,推送普法信息视频5.8万条,实现“报网微端屏”全媒体覆盖;组织创作《倒霉的骗子》《不做电诈工具人》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420余个;整理收集红色法治文化遗存91件(处),依托张爱萍故居、万源保卫战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红色法治文化长廊18个,开展“红色法治故事宣讲”活动320场次,覆盖群众50万人次,推动达川区石桥镇列宁街入选四川省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让红色法治根脉在巴渠大地赓续传承。

  

  擦亮特色品牌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王昕羽是达州市通川区东城街道二马路社区的综治委员,她还有一个身份——“法律明白人”。不久前,社区原燃建家属院2单元9楼的居民老张,因顶楼有人种菜导致家里漏水,随之与对方产生矛盾。王昕羽了解情况后,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将是非道理、个中曲直逐一分析。最终,种菜一方居民同意将违建菜园拆除,老张在楼顶做防水解决漏水问题。

  

  像王昕羽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在达州还有很多,他们长期活跃在基层法治建设一线,秉承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理念,承担起收集社情民意、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是基层法治建设的坚实力量。

  

  近年来,达州市积极培养“法律明白人”队伍,在全省率先建立《“法律明白人”履职事项指导清单》,创建了27个省级“法律明白人”实践工作站,打造线上学习平台,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1089场次,建立了“1+N”的联动机制。

  

  “穿真引宪”系法扣,法治护苗惠民生。达州市达川区法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一粒扣子”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从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沃土中汲取精神养分,创立了“红扣子”普法宣传品牌,并通过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设线上普法栏目、送法进校园等方式,开展定制式、互动性普法宣传。

  

  “八五”普法开展以来,达州市注重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达州辨识度的普法品牌,实现从“单点开花”到“满园春色”的跃升。达州市委网信办“巴小虎”、国家税务总局达州市税务局“巴山税语”、达州市通川区检察院“牵牛花”、开江县“田城顾问”、渠县“渠水留商”等一批生动可爱的普法IP形象和经典法治宣传品牌实力出圈。其中,“巴小虎”荣获“四川省十大经典法治IP”。此外,达州还邀请达州籍奥运冠军担任禁毒和反诈宣传形象大使,形成“一局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普法格局。

  

  深化依法治理 法治实践织就善治图景

  

  执政兴国,法治是坚实支撑;百姓福祉,法治是根本保障。五年来,达州各级各部门以“八五”普法为抓手,努力弘扬法治精神、根植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构建善治有序的法治社会,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达州市率先出台加强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工作规定,创新建立乡镇(街道)行政执法联系点。积极推广“1+8”法治账图,厘清权责清单,健全重大决策咨询和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党政法律顾问团制度,推动各级党委依法决策。

  

  法治示范创建成效凸显。达州市不断巩固示范创建成果,累计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

  

  三治融合不断深化。达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办“达州枫桥学院”;在全省率先将“法治小区”打造写入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意见,打造“法治小区”8个,创建“八无”村社143个;开江县“田城顾问”智慧法律服务模式被表彰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渠县“宕渠法治园区”建设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从“八五”普法结出的累累硕果,到法治达州的深入推进,这片秦巴山区的红色热土将继续以法为笔,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的征程中,谱写出巴渠大地的崭新法治答卷。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郭雨迪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