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琢为乘客提供帮助
一年365天,8760个小时,525600分钟,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天府机场),每天都有几百名机场公安民警在忙碌着,疏导交通、巡逻防控、化解矛盾纠纷、办理临时乘机证明……他们时时刻刻守护着机场辖区的安宁,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天府机场分局候机楼派出所教导员徐琢就是其中的一员。
算起来,徐琢扎根派出所一线工作已有13年,是天府机场的首批守护者之一。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天府机场二号航站楼,与这名“90后”警花一起随警出动,以匆匆脚步丈量千万人的归家路,从形形色色的面孔中看见机场里的烟火故事。
从警13年的变与不变
3月5日,初春的晨曦中,天府机场已是人声鼎沸、车流不息,一批又一批旅客踏上远行或归家的道路。徐琢早已穿戴好装备,开始了持续24小时的值班日。
“2012年,我大学毕业后就在双流机场候机楼派出所工作,一干就是7年。”徐琢回忆道,“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需要比最早航班起飞时间提前90分钟到岗,当天要工作到次日凌晨,直至最后一班航班离港,每天看着飞机平安起落,看着旅客平安回家,就是我最开心的事。”在双流机场的2500多个日夜里,徐琢帮上千名群众找回遗失物品,参与办理行政案件300余起。
2021年6月27日,天府机场正式投运通航,同月,天府机场分局候机楼派出所应运而生,担负起这座21.01平方公里国际机场安全的神圣使命。2023年,徐琢来到天府机场分局候机楼派出所担任教导员,来这里之前还组建了双警家庭。
一晃13年,当初那个青涩女警已锻炼成机场警方一名成熟的业务骨干。机场的每一寸土地她几乎都踏遍了,机场的每一个变化她都了然于胸。从双流机场到天府机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
旅客的事都是心中的“要紧事”
在机场,没有太多大案要案,更多的是寻路问话、行李遗失、家人走散等旅途“小插曲”。这每一件小事都牵动着旅客的切实利益,也是徐琢心中的“要紧事”。
“徐教导,扶梯那里有个小孩,无家人陪伴。”去年11月29日下午,候机楼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男童在T2航站楼GTC至T2水平扶梯处来回攀爬,无家人陪伴、行为异常。徐琢立即对男童进行关注,她发现该男童在攀爬扶梯后前往摆渡小火车处,并用脚抵住小火车车门,导致小火车运行停摆。徐琢立刻对该男童的行为进行了制止并尝试与其沟通,但发现该男童答非所问、口齿不清、交流困难,察觉到该男童可能存在交流障碍,徐琢立即将其领回派出所开展进一步核查,通过多种方式,最终成功联系上男童父亲。
“太感谢警官了,孩子患有自闭症,由于家人看护不慎,他直接走出了家门,走失后,我们一直在寻找。”男童父亲见到孩子后激动地说道。徐琢叮嘱男童父亲平时要注意对孩子的看护,可以在孩子身上放置家人联系方式以便查找。
类似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天府机场里发生,也是候机楼派出所日常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平安机场的“守护者”,徐琢牵头强化警群联系模式,以定期通报辖区治安动态,收集掌握社情舆情信息等方式,调动辖区单位内部齐抓共管积极性;组织创建“N+1”联合巡防工作模式,与其它驻场单位通力协作,形成联勤联动巡逻防控工作机制,多途径、更高效地预防和减少辖区内可防性案件发生,有力保障辖区内空防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两年来,徐琢牵头建立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登记制度,共收获旅客留言 500余条;建立遗失物品登记制度,登记旅客遗失物品400余件,找回390余件。
双警家庭“最遥远的距离”
从天府机场分局到天府机场候机楼,距离是4公里。徐琢工作的地点是天府机场候机楼,徐琢的丈夫陈洋工作地点是天府机场分局,这4公里的路程成了这个双警家庭“最遥远的距离”。
“今天我加班,孩子辛苦你照顾了。”“放心吧。”这是夫妻俩的日常对话。
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里也装满了“执勤”“加班”“写材料”“你们先吃,给我留点就行了”等话语。
夫妇二人携手相伴走过六个春秋,互助、互信、互谅,成为彼此坚实的后盾,并肩作战,携手并进。
“老婆,你辛苦了。我们是双警家庭,所以更能理解对方无法信守承诺的无奈,也更懂得体谅对方。警徽下我们共享同一份使命,执勤表上错开的姓名是守护者最温柔的默契。因为热爱,我们选择了责任与担当,这身藏蓝‘情侣装’,就是我们双警夫妻的别样浪漫。未来的日子里,还请你多多关照,祝你节日快乐,天天开心!”在记者采访途中,遇到了正在执勤的陈洋,得知记者前来采访关于妇女节的报道,陈洋将这段话写在贺卡上,托记者带给妻子。简短交流后,陈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巡逻,一遍遍地提醒旅客注意安全,耐心地回答他们的询问。
记者手记
一天的采访结束,已是夕阳西下。机场航站楼内,依旧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远远望去,徐琢的身影在光影交错中仍在奔忙不息。机场是一个见证人间悲欢离合的地方,这里的脚步永远匆匆。
位于航站楼到达层一隅的派出所,守护的是一年以千万计的过客。警灯依旧,守护不变。
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候机楼派出所,从白天到夜晚,见证了、听到了许多人间烟火气的故事。入夜,候机楼里的办证窗口依然亮着,照亮千万人的归途。深夜,一波波旅客到达又离开,只有这里依然灯火通明。我问徐琢:“在机场执勤13年,有什么想说的?”她说:“希望警情少一点,辖区平安。”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