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中巴州公安的藏蓝方阵中,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是案件数据的“活字典”,是矛盾调解的“解铃人”,是社区邻里的“贴心棉袄”;她们用笔尖记录正义,用脚步丈量平安,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警色芳华。值此三月春风暖,让我们走近这群守护山城的“她力量”。
余婉玲:28年笔尖耕耘 铸就警营“中枢大脑”
“我来!”这句口头禅,是巴州区公安分局办公室教导员余婉玲扎根警营28年的注脚。
翻开她的办公电脑,年度学习文件夹里整齐归档着300余份上级文件、100多篇领导讲话修改稿——这是她自创的“成长宝典”。从接听电话的“小白”到撰写全局总结的“笔杆子”,她以“零差错”标准完成52000份表格填报、百万字材料撰写,用数字诠释“警营工匠”的极致追求。年终冲刺时,她与年轻同事共挑灯的身影,成为办公室最温暖的风景。
张艺陶:刑侦“大管家”的数字化战场
刑侦大队内勤民警张艺陶的工位,是键盘声与打印机嗡鸣交织的“数据中枢”。
“本月立案37起,破案29起,追逃4人……”面对每月动态变化的20余类报表,她如同精密运行的“警务AI”,连续7年保持数据“零延误”。同事们说她是“万能小陶子”:外勤民警深夜急需案件编号?她3分钟调出档案;跨省协查缺嫌疑人轨迹?她瞬间锁定关键信息。在这位“95后”警花眼中,每个精准数字都是正义的刻度。
李奕秋:从“金牌调解员”到“法治副校长”的双重使命
东城派出所副所长李奕秋的履职词典里,“矛盾不上交”是最醒目的关键词。
田间丈量土地纠纷、街头化解摊位争执……她将200余起矛盾消弭于萌芽,更创新推出“调解五步法”,实现100%化解率。脱下警服,她还有另一个身份——辖区5所中小学的“秋姐姐法治课堂”主讲人。从防范校园欺凌到识破AI换脸诈骗,她用真实案例改编的课程让万余名学生直呼“比追剧还精彩”。
文秘战线“娘子军”:在字里行间守望平安
李秋林:11年撰写700万字材料的“键盘战士”,在“百日行动”“大运安保”等专项任务中屡获省厅通报表扬;
肖琴:党建台账“细节控”,助力食药环侦大队连夺省市“最强支部”桂冠;
王建梅:挎包装满温情的“社区女儿”,独创“三勤工作法”惠及8000居民,暴雨中背出独居老人的身影登上央视新闻。
没有叱咤风云的壮举,没有刀光剑影的辉煌,这些警营玫瑰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接警电话、数据报表、调解记录中绽放芳华。正如王建梅警用挎包里那张泛黄的纸条所写:“你护我们平安,我们暖你心田”——这或许就是对“她力量”最美的注解。
赵娜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