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致敬英雄 >
劳动最光荣!我省4名公安民警赴京受表彰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04-29 09:57:48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对2426名劳动者进行表彰,其中包含我省4名公安民警。他们身上有哪些动人事迹?接受表彰后有哪些体会感受?昨日,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他们。

  

  数字时代的守护者 刘芳


刘芳 受访者供图


  获奖感言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四川公安战线全体战友,属于每一名在网络安全战场上默默奉献的“无名卫士”。这些年,我见证了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亲历了没有硝烟的网络空间攻防战。作为一名网安民警,我深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党和人民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后,我会倍加珍惜这个荣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重要嘱托,保持本色,感恩奋进,继续在虚拟世界守护人民群众平安,为国家安全贡献平凡而坚实的力量!

  

  “每一个求救信号都必须被看见”

  

  在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中,她是一名没有防弹衣的“网络卫士”;在数据与代码的洪流里,她筑起一道无形的“数字长城”。她是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刘芳,扎根网安工作14年,她始终以技术为刃、以忠诚为盾,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守护着亿万网民的安宁。

  

  2017年的一个深夜,四川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的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打破了寂静。刘芳像往常一样开展网络巡查,突然,屏幕上一串代码让她瞬间绷直了脊背——境外社交平台上,一款诱导青少年自残的死亡游戏正在向国内蔓延,这款游戏已在境外导致130名少年失去生命。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就此展开。凌晨3时22分,刘芳的鼠标停在一条信息上:“日出时完成任务。”

  

  看到这个终极暗号时,刘芳的血液几乎凝固。她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指挥全省连夜排查,时间一分一秒流逝。5时10分,她成功锁定地址,当民警破门而入时,昏暗的房间里,一名未成年人正握着水果刀割腕自残。

  

  事后,那名未成年人说:“那晚其实在等,等有没有人看见我的求救信号。”这句话让刘芳彻夜难眠——如果漏掉那条消息,如果响应慢半小时,结局会怎样?后来,刘芳常说:“作为一名网安民警,每一个求救信号都必须被看见。”这句话也成了她的工作准则。

  

  为此,刘芳探索建立了“网络自杀预警模型”,成功解救轻生网民480余人次。看到那些曾经困在深渊边缘的孩子,如今有的考上了重点大学,有的成了反诈志愿者——他们眼里的光,就是对刘芳日夜坚守最好的回馈。

  

  “网线的这头是责任,那头是生命”

  

  网安工作不仅是技术博弈,更是光纤里的警民连心。

  

  2023年一个闷热的夏日,四川网警账号弹出一条私信——“永别了”。刘芳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1秒,随即开始了一场与死神的“对话马拉松”。此刻,这名常年与数据打交道的网安民警清楚地知道:在光纤的另一端,连接的不仅是一个地址,更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在接下来的180分钟里,刘芳带领团队顺利完成数据分析、情感疏导、属地联动三重攻坚。当民警冲入房间时候,这名家暴受害女性正在删除手机里的遗书。

  

  当得知那名女性成功获救,刘芳松了一口气,说道:“网安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网线的这头是责任,那头是生命。”

  

  为了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四川网警“温暖”就在身边,刘芳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提高网上“见警率”。近年来,四川网警巡查执法账号累计处置各类违法有害信息近10万余条,回应网民咨询求助8.3万余次,为青少年网民排解疑惑1300余起,受理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线索5500余条,全面提升网络社会公共安全感,四川网警开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为民服务办实事”活动,群众满意度达100%。

  

  这些鲜活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四川网警通宵达旦的坚守。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阻断一次攻击、每化解一场危机、每唤醒一个迷茫者,都是对“人民公安为人民”最生动的诠释。十四年风雨兼程,刘芳和战友们用智慧与忠诚点亮网络空间的每个角落,在亿万网民的每一次点击中,续写新时代的平安答卷。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昭觉县公安局唯一女所长俄木伍呷


俄木伍呷 受访者供图


  获奖感言

  

  从大凉山腹地的彝家山寨到首都北京的庄重殿堂,作为扎根彝区腹地二十载的基层民警,我深知肩上担着的不仅是警徽荣耀,更是各族群众对平安的殷切期盼,这份荣誉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征程的鞭策,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守护好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的这片土地和人民。

  

  “伍呷所长,比我们还能吃苦”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脱贫攻坚。也是那一年,俄木伍呷来到解放沟派出所,成为了昭觉县公安局14个派出所中,唯一一名女所长。靠着扎实的工作、过硬的能力,俄木伍呷在这里扎了根。

  

  解放沟派出所是凉山州昭觉县海拔最高、离县城最远、条件最为艰苦的一个派出所,工作难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全年大雾天气超150天、零摄氏度以下低温天气超100天,冬季和汛期交通安全管理任务艰巨。

  

  在解放沟派出所工作了7年,每个节假日都是俄木伍呷最忙的时候,她忙着值班,忙着工作,辖区里到处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2023年冬季,解放沟辖区出现了罕见低温雨雪天气,突发的极端恶劣天气造成辖区车辆滞留情况严重。俄木伍呷带领着解放沟派出所、交警中队的民辅警设卡劝返、开展救援,连续奋战了两个昼夜,全力保障经过辖区的车辆全部安全通过。冰雪落在她的身上,打湿了她的衣服,冻住了她的睫毛,她却从未喊过一声苦。

  

  这样的恶劣天气在解放沟很常见,突发的交通事故、道路塌方造成的拥堵也时有发生。但不论条件如何恶劣,俄木伍呷和解放沟派出所的民辅警始终坚守岗位。

  

  结合辖区道路实际,他们经过认真调查研判,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应急预案,采取重点路段时段定人、定责的办法,坚守交通易堵路段、路口,使辖区交通拥堵现象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缓解,让辖区交通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1997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俄木伍呷先后在治安、派出所等岗位工作,从内勤到出入境窗口首席,再到派出所所长。20多年来,她行走在群山间,不抱怨不厌倦,总想着为群众做更多的事。所里的男同事评价她:“伍呷所长,比我们还能吃苦”。

  

  “我们看到她,就像是看到了亲人”

  

  四十来岁的拉索(化名)是解放沟镇拉莫村村民,每当向人谈起俄木伍呷,这名汉子总是眼含泪水:“要不是俄木所长,我就回不去家了!”

  

  几年前,拉索还在县城打工,身上却拿不出回家的车票钱。包工头的资金链断裂,拉索的工钱被拖欠。无奈下,拉索拨打了俄木伍呷的电话。俄木伍呷接到电话后立刻动身,从解放沟派出所赶到了昭觉县。她跟工头取得联系,经过多方积极协调,帮助拉索等农民工讨回了被拖欠的工钱。

  

  辖区还有一名快80岁的土比阿妈,说起俄木伍呷就像是说起了自己的女儿,言语中全是依赖和自豪。“平时家里就只有我一人,俄木伍呷基本每天都要到家里面来跟我这个老阿妈聊聊天,问我身体好不好,有没有什么困难,有时候还帮我煮饭!”

  

  解放沟的情况比较复杂,有一部分年纪大的村民不会说汉语,工作比其他地方要难做。俄木伍呷针对彝族群众的特点和当地实际,创新实行了彝汉双语广播普法、农民法治夜校等一系列举措,邀请村里最能说会道的村民和威望较高的家族头人“德古”,分别担任村里的治保主任和法治主任。

  

  “村里最多的就是家常里短,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很重要。”解放沟派出所在昭觉公安机关率先推出“村警制”,实现一村一辅警。通过村警走访入户等方式进行矛盾纠纷摸排,每周一集中在解放沟派出所进行研判分析,针对各类矛盾纠纷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久而久之,解放沟的村民都知道派出所有个真心为老百姓解决实事的俄木伍呷所长。她也实实在在将“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刻进了周围村民的心里。到现在,解放沟的村民都说:“我们看到她,就像是看到了亲人!”

  

  蒋尚姝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唐万贵

  

  “雷锋所长”刘鹏


刘鹏 受访者供图


  获奖感言

  

  劳动最光荣!能获评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这是我一生的荣光,更是对雪域卫士最美的礼赞。这份荣誉属于每一名在圣洁甘孜默默坚守的战友,属于支持我工作的家人,更属于这片滋养我的土地。

  

  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海拔3980米的洛戈梁子警务站大力弘扬“两路”精神和长征精神,时刻践行“缺少的是氧气,拥有的是忠诚”誓言,打造“雷锋式警队”,永做民族团结的平安使者,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忠诚高地最美绽放。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警察”

  

  甘孜县公安局下雄派出所辖区地域宽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约为252平方公里。下雄派出所又是洛戈梁子警务站,位于国道317线旁,距离洛戈梁子垭口仅几百米。两块牌子,实则一套人马。

  

  “缺少的是氧气,拥有的是忠诚”。这是镌刻在警务站墙上的誓言。9年如一日坚守在此的下雄派出所所长、洛戈梁子警务站负责人刘鹏,就是带头践行忠诚誓言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国道317线上撒播着雪域卫士的爱民情怀。

  

  刘鹏个子不高,常爱戴一顶警用剪绒帽,剪绒帽外观尺寸和“雷锋帽”相仿,因他热心服务群众,被大家叫做“雷锋所长”。戴着帽子的刘鹏,总是穿梭于风雪之间,忙碌不停。他说,他要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警察。”刘鹏告诉记者。成为警务站的第三任负责人后,刘鹏以山为家,以雪为伴,把孤勇的信念深深刻在了抗雪保畅和为民服务的道路上。

  

  2021年暴雪夜,他带领民辅警徒步7小时解救被困的油罐车司机。2022年赛马节前夜,他又带队狂飙三千里追回被盗名驹。几年来,刘鹏凭借创新的牛马蹄印比对法,破获了多起偷牛盗马案件,为牧民寻回800多头牦牛。而最让过往司机难忘的,是警务站24小时不熄的灯光和永远温热的酥油茶。刘鹏让洛戈梁子警务站成为了游客旅途中最暖心的平安驿站,也将下雄派出所锻造成牧民群众最信任的温暖家园。

  

  “哪怕只有一名路人经过,我们都要保证他的平安”

  

  “蜿蜒曲折的国道省道,因气候多变,交通事故频发。我们总是在紧急处理事故的同时,还要抽身前往牧民家中调解纠纷。警察这一职业,因其独特的勤务模式,常常需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刘鹏说道。

  

  刘鹏开创了“温旅警务”模式,将警务站从24小时不间断的温情服务,升级为“热水供应+临时休憩+高原急救”于一体的平安驿站。他带领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小分队”也屡屡创造佳绩。

  

  在警务站的荣誉墙上,省公安厅集体三等功、“甘孜青年五四奖章”等奖状熠熠生辉。但刘鹏最珍视的,是牧民群众送来的一条条哈达。“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哪怕只有一名路人经过,我们都要保证他的平安!”刘鹏郑重地说道。据统计,2016年至今,刘鹏救助的过往司机、游客和群众达2000余人。

  

  刘鹏从最初被牦牛追着跑的“外来汉”,到如今能准确叫出每个放牧点名字的“高原通”;从不知所措地应对繁杂困难的“新手”,到如今得心应手地协调好村上、所里事务的“全能选手”……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刘鹏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虽然当警察有点累,但还是很幸福。当看到久侦未破的积案终于告破,看到群众脸上绽放的灿烂笑容,感受到群众与游客在我们的服务下流露出幸福、快乐的神情,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刘鹏笑着告诉记者。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打拐英雄”胡祥雨


胡祥雨 受访者供图


  获奖感言

  

  今天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倍感自豪。这份荣耀是鞭策更是新的起点。我将继续扎根基层,用有温度的工作成就百姓团圆梦,用担当守护万家灯火。在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中,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胡叔叔和寻亲志愿者影响了我一生”

  

  “儿子,爸爸找了你33年啊!”今年3月24日上午10时,在胡祥雨的帮助和见证下,失踪33年的张平(化名)与阆中市的亲生父亲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实现团圆。像这样的团圆认亲仪式,胡祥雨已经见证了300多场。每一次的骨肉团聚场面,都会触动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胡祥雨是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从事刑侦重案及打拐寻亲工作近6年,先后组织侦破涉拐等侵犯妇女儿童权益案件40起,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100余名,帮助数百个离散家庭实现团圆。截至今年4月,胡祥雨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为790名失踪被拐人员照亮回家路,群众称他为“打拐英雄”。

  

  2019年,胡祥雨从警犬队转岗担任刑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面对岗位转换带来的重重挑战,他主动自学、加强训练,积极投身大案要案侦破工作,连续侦破3起20年以上的命案积案。参与侦办相关打拐案件时,一个个失踪被拐儿童与亲生父母骨肉团聚的场景让胡祥雨备受触动,让他更加坚定了做好打拐寻亲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的决心。

  

  寻亲多年无果的女孩小高(化名)是胡祥雨助力成功的第一个圆梦人。收到小高发来的求助信息和DNA血样采集卡后,胡祥雨第一时间完成血样入库,迅速确定一名亲缘关系人,并向其居住地云南昭通警方发送跨区域协作通报。三个月后,经公安机关、村社干部、志愿者三方共同努力,最终确认了小高亲生父母的信息。

  

  “胡叔叔和寻亲志愿者影响了我一生。”小高诚挚的热泪和激动话语,让胡祥雨深刻体会到群众寻亲成功后的喜悦及对警察发自肺腑的肯定,也让他更加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我要帮助所有孩子失踪的离散家庭实现团圆”

  

  通过一起又一起案件的磨炼,胡祥雨在反拐寻亲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他立足具体线索核查,积极整合DNA研判、互联网等各类科技资源,不断练就过硬技能,实现了打拐工作信息化。

  

  2021年7月,绵阳市公安局设立“胡祥雨工作室”,制定规范的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寻亲流程。2023年,“胡祥雨工作室”被省公安厅命名为“省级团圆工作室”。随着一个个离散家庭团聚,胡祥雨的名气越来越大,向他求助的寻亲群众也越来越多,工作量随之不断增大。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胡祥雨工作室”经过几年的运行,已联动全国各地志愿者、7000余个寻亲家庭,形成了反拐团圆“警民共治”新格局。胡祥雨建立的“团圆绵阳—我们在行动”微信群,先后招募和聘任1000余名志愿者,广泛发动和借助民间及网络力量开展宣传、线索收集初查、样本采集等工作,推动打拐工作向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现在,胡祥雨的手机里有6500余个寻亲微信好友、200余个寻亲群组,平均每天会接到数百个(条)寻亲求助的电话、微信和短信。

  

  “胡祥雨工作室”还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缘梦公益等爱心组织开展互动,对寻人线索共同开展分析,共同开展寻亲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2019年找回失踪被拐人员26人、2020年找回41人、2021年找回142人、2022年找回187人、2023年找回139人、2024年找回195人……不断攀升的团圆数字,温暖了一个个家庭,也是胡祥雨和他的团队孜孜不倦的艰辛付出。

  

  对于胡祥雨来说,“找到”并不代表工作的结束,解除他们心理上的顾虑也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2024年,罹患癌症的寻亲妈妈张立花向胡祥雨求助,她想寻找被拐30年的儿子张合超。当胡祥雨通过大数据比对出高度疑似张合超的男子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对方毫无心理准备,且早已成家生子,对认亲十分抗拒。胡祥雨没有急着说服对方,而是从日常聊起,慢慢给他讲述了张立花一路寻子的经历。3个月后,男子的心结终于被打开,开始主动配合警方工作,最终确认他就是张立花失散多年的儿子。此后随着联系越来越多,母子间亲情的联结更加紧密。

  

  胡祥雨说,失踪被拐人员往往与亲人失散多年,他们与原生家庭的融入并不一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双方都可能面临情感联结、身份重建等新课题,适当的心理干预重要且必须。

  

  为此,“胡祥雨工作室”还与绵阳市妇联共建“祥雨圆家”妇女儿童维权站,邀请心理咨询师为一些离散家庭定制辅导方案,用专业力量修复被拐儿童与原生家庭的情感断层。

  

  “我要帮助所有孩子失踪的离散家庭实现团圆。”这是胡祥雨从事反拐工作后最大的心愿。目前,在胡祥雨曾经帮助找回的被拐儿童中,已有100多人主动加入了反拐寻亲志愿队伍。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马超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潘红
终审: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