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四川 >
世界杯激战正酣 这份防诈指南请收好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2-12-06 09:40:50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陈依依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夏菲妮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正火热进行,球迷们开启了足球狂欢盛宴。与此同时,不少犯罪分子趁机利用赌球赚钱、钓鱼网站、中奖短信等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敛财,让“世界杯”成了“世界悲”。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和手法有哪些?老百姓要如何识骗、防骗,避免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为此,记者采访了省高院反电诈办主任王明奎、副主任王静宏,绵阳中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刘雨林,请他们结合具体案例,为读者详细揭露骗局。

  

  法官“科普”

  

  诈骗手法层出不穷 涌现多个诈骗“新变种”

  

  据王明奎介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犯罪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以此骗取钱财的“投资型”诈骗;二是犯罪分子冒充领导紧急用钱、冒充“公检法”人员虚构涉及案件被处理等“冒充身份型”诈骗;三是犯罪分子通过社交软件骗取受害人信任后用借钱周转等理由骗取钱财的“交友恋爱型”诈骗。

  

  老百姓最熟悉的“杀猪盘”,即是典型的“投资型”诈骗。王明奎说,在这种诈骗中,诈骗分子将社交平台称为“猪圈”,准备好人设、交友套路等“猪饲料”,再寻找被他们称为“猪”的诈骗对象,通过人设、聊天套路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向他们推荐所谓的投资平台引导投资,在不断榨干“猪”的价值后,卷款潜逃即完成“杀猪”。

  

  “目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新型网络诈骗犯罪快速上升,诈骗窝点不断转移、犯罪组织逐渐升级、诈骗方式日趋‘精准’。”王明奎告诉记者,现在还涌现出了“杀洋盘”“杀鱼盘”“套路嫖”等“杀猪盘”的变种型电信网络诈骗。其中,“杀洋盘”针对的目标人群是外国人,跟“杀猪盘”型诈骗手段类似,也是通过交友聊天以获取被害人信任,后引导被害人“投资”,骗取钱财;“杀鱼盘”则是一种以不特定人群为目标的电信网络诈骗,诈骗分子通过“明星过生日,充钱返利”或“网红公司签约返利”等方式实施诈骗,受害者多为未成年人,单笔诈骗金额较小;“套路嫖”则是通过线上线下以虚构“色情服务”为诱饵,从而骗取顾客高额充值消费的一种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方式。

  

  目前,卡塔尔世界杯正在火热进行中,已有犯罪分子借此特殊时期,利用钓鱼网站、中奖短信等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敛财。王明奎提醒广大读者,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中奖信息勿轻信,也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避免进入钓鱼网站,此外,在网上要谨慎填写个人信息,避免信息泄露。

  

  法官提醒“黑钱”

  

  转移迅速 发现被骗要尽快报警

  

  2020年8月19日,绵阳公安开展网络巡查时发现“新基建”App电信网络诈骗线索,并于同年8月28日在广西柳州将该犯罪集团部分成员抓获。

  

  经查,2020年,张某与刘某、王某杰非法制作虚假“新基建”App,后又邀约李某、鲍某玲、陈某等人共同参与电信网络诈骗,又与林某强、黄某颖、彭某森等人商议合作,专门对诈骗资金进行转移、取现。该犯罪集团通过建立所谓的“新基建”投资App,同时发布大量虚假新闻公告宣称“新基建”项目系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覆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领域,日后必将增值无限,以此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再以高额返利为诱饵诈骗被害人资金。为逃避打击,以项目需保密为由蒙骗投资者对外保密。

  

  仅仅26天时间,该犯罪集团利用“新基建”App,陆续在广州、佛山、柳州等地骗取5851人次,涉案资金1415万元。据了解,该案系2022年全省法院受理的单案被告人数最多、上下游关联犯罪同步打击最全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今年9月29日,该案二审公开宣判。

  

  刘雨林分析说,许多电信网络诈骗呈团伙性和专业性,诈骗分子为了逃避打击,隐匿身份和行为,采取多种手段绕过实名制监管,逃避司法机关侦查,“由此也催生出了一系列助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黑灰产业链,衍生出电信网络诈骗获取信息、技术引流等上游犯罪行为,以及为诈骗分子转移资金、洗钱等下游犯罪行为”。

  

  据全省法院收案数据显示,与电信网络诈骗罪关联的罪名多达52个。其中,上游犯罪行为中涉案最多的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下游犯罪行为中主要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诈骗分子通过上、下游犯罪的配合,围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成了产业链,增加了诈骗犯罪的隐蔽性和打击难度。”刘雨林说,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团伙雇佣“跑分”客,将到手的赃款以最快的速度分拆、转移到大量的其他账户中,并迅速以现金取款的方式或以其他手段转移至国外,导致大多数案件即便侦破,也无法为受害者挽回损失。

  

  发现被骗,如何最大程度挽回损失,打击犯罪?刘雨林进一步介绍到,因为银行卡内金额的取出有额度限制,犯罪分子取出资金需要一定的时间,受害人发现被骗后,应在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并向警方提供收款账号。警方可运用反诈平台“快速止付”机制,对犯罪嫌疑人的银行账户实施紧急止付,尽最大努力挽回受害人被骗的资金。

  

  一直以来,被骗钱财能否追回、追回多少、何时返还、返还多少,始终是被骗群众和社会高度关切的问题。据王静宏介绍,全省法院在全链条、全方位依法从严从快惩处涉电诈犯罪行为的同时,坚持把追赃挽损和依法处置涉案财物放在与打击犯罪同等重要的地位,用好用足追缴、没收、退赃退赔和判处财产刑的法律规定,切实提高涉案财物的处置效率和挽损比例。2021年至今,全省法院共挽回损失超过3亿元。

  

  法院创新

  

  分案跨级同步办案 建立新机制破解难题

  

  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20日,宏盛国际犯罪集团租用成都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客服软件,在菲律宾马尼拉马卡蒂市(音译)电力大厦设立虚假赌博平台——“腾讯彩票”平台,内设“北京28”“加拿大28”等项目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都铁路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将案情层层上报,公安部将此案列为督办案件,并指定成都铁路公安局开展侦查。经查,该犯罪集团骗取青海、河北、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1500余名被害人,涉案金额达1.04亿元。

  

  在办理这一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系列案中,省高院创新指定成铁中院、成铁一院分级分案受理5件个案,省高院、成铁中院分别承担二审工作。三级法院互联互动,于2021年8月终审审结此案。该案获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获评为“新时代推进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和全省法院2021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10·18”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的成功审判,是全省法院创立“分案+跨级+同步”办案模式的一个缩影。据王静宏介绍,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中,为整体推进各级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高质量发展,全省法院创新“监督+指导+办案”模式,全链条压实各方责任:严格落实上下法院“监督责任”,抓机制、抓调研、抓案件,保障打击治理工作一体推进;严格落实办案法院“指导责任”,“一把手”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分管领导专项负责,定期调度;严格落实审判人员“办案责任”,全面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确保承办法官自觉履职担责。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仅给个人造成财产损失,严重时还将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王静宏说,全省法院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毫不动摇坚持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2021年以来,“10·18”、“8·16”、包安缈等一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主犯被判处重刑。去年审理的“5·09”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在省高院的指导下,5市20个基层法院依法高效审结此系列案,590名被告人中,有241名被告人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重刑率超过40%。省委领导批示全省推广审判做法,最高法院多次点赞此案,并写入今年全国两会工作报告。

  

  “法院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除了高压严打的主战场,还有预警防范的大后方。”王明奎说,全省法院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通过案例发布、案件点评、集中宣判、庭审直播、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及时向社会通报打击成果,宣传识骗防骗知识。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已于12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的及时制定颁布实施,是建设完善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法律制度体系的标志性成果。在该法正式施行之际,省高院以已审结的“5·09”特大电信网络诈骗专案等具有影响力的大要案为蓝本,改编创作了反诈微电影《小心!有诈》,拟于近期在各大平台陆续上线。据透露,该片以情景还原的形式深刻揭露了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法,以此警醒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反诈观念和安全意识,共同构建全社会反诈新格局。


编辑:潘红
初审: 赵晓璐
二审: 潘红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