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成都市检察院检察长吕瑶向大会作成都市检察院工作报告。报告聚焦过去五年工作,展现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法律监督新格局形成后的阶段性成果,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总体思路。
报告显示,五年来,成都市检察机关办理各类案件25.7万件,2件案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141件案件获评国家级、省级典型案例,办案质效位居副省级城市检察机关第一方阵。这五年,司法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等12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
记者注意到,深度融入中心大局,依法能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这五年成都市检察机关工作的主线。其间,服务唱好“双城记”,首倡建立18项成渝地区“4+2”检察协作机制,办理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案件45件,续写成渝“一家亲”法治新篇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发展战略,成立天府新区(四川自贸区)检察院,建成天府中央法务区检察服务中心,提供海上丝路(东南亚)外贸国别法律指引等涉外法律服务,保障成都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同时,全市检察机关聚焦维护公民人格权,严惩在酒店安装针孔摄像头偷拍个人隐私贩卖牟利等犯罪,督促公共服务组织、网络支付平台等妥善保存公民个人信息,防止泄露隐私。开展打击养老诈骗、网络诈骗专项行动,依法办理一批大要案件,挽回群众财产损失2.6亿余元。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对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违法行为提起刑事诉讼180件、提起公益诉讼48件,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对高空抛物不止于民事追偿,办理相关刑事案件20件。
今后五年,全市检察机关将强化法律监督、依法能动履职,为建强“大后方”、唱好“双城记”、做强“都市圈”、建好“示范区”、打造“幸福城”,提供有力的检察保障。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