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四川 >
成都市司法局“1+3+3+N”数字赋能 加速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3-06-20 10:01:18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image.png


  全省“智慧矫正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召开


image.png

  

  成都市龙泉驿区“智慧矫正中心”成都市司法局供图

  

  名词解释

  

  “智慧矫正中心”创建,是按照司法部的统一部署及创建标准,以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数据一体化、管理智能化、移动互联化、指挥可视化为特征,对原有社区矫正中心进行的升级改造工作,是“十四五”期间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重点工作任务。

  

  自2021年8月全省启动“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以来,成都市积极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赋能“智慧蓉城”建设,实现从粗放型散射监管向精准型靶向监管,从碎片化信息管理向智慧化场景执法蜕变。其中,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市郫都区作为全省首批部级试点单位,于2022年3月1日顺利通过司法部远程验收。今年3月27日至28日,全省“智慧矫正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召开,青白江区“智慧矫正中心”作为全省“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样板,得到司法部、省司法厅高度肯定。

  

  统筹推进 高标准创建“一个中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相关要求,成都市坚持系统谋划,将创建工作主动服务大局,加强统筹推进,积极争取支持,高站位推动创建。

  

  坚持“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必须主动服务大局,成都市司法局把创建工作列入《成都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中,将“智慧矫正中心”创建融入到“智慧蓉城”建设中,并纳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成都市司法局还统筹制定了“智慧矫正中心”创建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指导督促各区(市)县司法局制定实施方案,加强过程督导,分段验收成果,要求各区(市)县司法局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迅速推进场所选址、施工建设、资源整合等工作,为顺利完成创建工作奠定重要基础。

  

  成都市青白江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区长担任主任的社区矫正委员会,并率先在全市成立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管理局,下设2个社区矫正分中心,实现了“机构专责、队伍专职、执法专业、矫治科学、帮扶人性”。在此基础上,青白江区司法局按照司法部“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要求,以及省司法厅、成都市司法局关于“智慧矫正中心”建设的部署安排,于2022年底顺利建成“加强三个保障、构建三大平台、优化三项机制”的高标准“智慧矫正中心”。选派监狱民警、戒毒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青白江区司法局被省司法厅评为优秀单位。同时,青白江区社区矫正中心获评“省级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

  

  成都市龙泉驿区、郫都区司法局则以融入社会治理为牵引,通过强化人才供给、争取资金支持、整体规划设计三大保障,紧贴“智慧蓉城”建设规划,对已建成的社区矫正中心进行优化再造的同时,同步推进司法所社区矫正场地建设,高效高质完成创建任务。

  

  智慧驱动 高水平整合“三大场景”

  

  智慧司法是人类法律文明跃迁的当代探索。在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过程中,成都市司法行政系统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发展要求,强化“数字治理”思维,通过强化场景智慧驱动,高效率数字赋能,最大限度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效能。

  

  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依托四川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基础信息库、生物特征数据库、动态矫正方案库,嵌入自助报到签到、“青心助矫”心理测评、“新我”在线教育、远程视频会见等系统,实现接收报到、智能监管、指挥调度、心理测评、教育帮扶、案件评查等全业务全流程“一网通办”。

  

  成都市龙泉驿区司法局重点打造社区矫正指挥系统,将远程视频督查系统、电子定位系统、政法“雪亮工程”、公安“天网”等高清视频监控资源集于一体,构建了社区矫正一体化指挥网络,可以动态掌握社区矫正对象活动轨迹。

  

  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依托“大联动·微治理”平台,将公安“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与司法社区矫正平台无缝对接,通过全区3118个智能监控摄像头人脸识别功能,自动比对社区矫正对象位置信息,追查行为轨迹,实现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成都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创建业务应用、执法应用和智慧应用三大场景,建成了集调查评估、衔接接收、矫正宣告、矫正执行、教育帮扶、解除矫正等业务办理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应用系统,建成了集中心监控、司法所监控、移动监控、电子定位监控、视频点名功能五位一体的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并外接“矫务通”“在矫通”“协矫通”移动App、自助报到终端、移动执法车等设备,确保全领域“线上线下”同步办案。

  

  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电子档案建成率100%,人脸、指纹、声纹录入率100%,信息化核查率100%,动态轨迹实时掌控,实现社区矫正“精密智控”。

  

  标准领先 高质量打造“三区标杆”

  

  占地千余平方米,内部按照监督管理区、综合管理区、教育帮扶区三区科学设置了18个功能室,拓展图书阅览室功能打造延伸型“法律之家”,并增加了未成年矫治室、远程探视室等特色功能室,30余台自助矫正终端、移动执法终端、VR眼镜等智能设备,3个LED屏、2台触摸屏整齐摆放,1辆移动执法车随时待命……为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实现“智慧矫正中心”提档升级,成都市在“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一开始,就坚持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功能区划、拉高创建标杆,高标准打造监督管理区、综合管理区、教育帮扶区。

  

  成都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司法部“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标准,分别设置综合管理、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三个主要功能区域,又将每个功能区域细分为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心理辅导室、驻检室等18个不同功能属性的办公室,构建起了“三区十八室”业务功能用房。该局根据各区(市)县社区矫正中心业务特点,逐一指导各区(市)县社区矫正中心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统一规范建筑形象,对适用要素作出统一要求,合理设置LED显示屏、高清摄像头、“指纹+声纹+面部”识别仪、执法记录仪等设施。成都市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司法局等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新增了未成年人矫治室和远程探视室,在全省树立“智慧矫正中心”创建新标杆。

  

  整合资源 高效能推进“多元共治”

  

  2020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社区矫正法》,在信息化建设、部门间信息共享等方面作出规定,“国家支持社区矫正机构提供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工作相关部门之间依法进行信息共享”。

  

  近年来,成都市整合多方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实现有关部门之间社区矫正信息互通、共享、共治,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为整合社区矫正安全保障资源,全市两级社区矫正机构主动接入政法委跨部门办案平台,实现线上办理入矫送达回执、反馈调查评估意见。同时,链接“雪亮工程”“天网”等系统,实现远程视频辅助监控,促进社区矫正机构及时掌握动态情况。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通过打通当地公安机关视图应用平台,利用社会面感知源采集社区矫正对象行为数据,精准设置个人“电子围栏”。

  

  为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成都市金牛区将“智慧矫正中心”创建项目与“平安金牛治理中心”进行整合,成都市武侯区将“智慧矫正中心”创建项目与“武侯区禁毒教育基地”进行整合,合力解决了创建工作中场地建设等难点,推动数据联通、服务联接、治理联动,实现统筹有力、协作密切的工作局面。

  

  为整合社会专业资源,成都市两级社区矫正机构主动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成都市龙泉驿区司法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了社区矫正和人民调解志愿者协会,广泛吸纳法学、社会学、计算机、心理学等专业人才加入,165名社区矫正志愿者在司法所的指导下开展日常帮教工作,全方位充实工作力量。同时,全市各区(市)县还引入远程教育系统、智能心理测评系统、VR场景教育系统开展心理矫正,开发社区矫正在线教育管理系统,推动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移动化、数据化。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编辑:漆颖
初审: 赵晓璐
二审: 潘红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