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绵阳市委依法治市办、绵阳市司法局制定了《绵阳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方案》,着力聚焦“五类主体”,创新“四大载体”,完善“三个机制”,全力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努力实现“三个明显增强”“三个着力”试点目标。
聚焦“五类主体”精准施策
聚焦“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村(居)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五类主体”,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围绕各类主体的法治需求精准施策。
创新开展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调研,了解学法用法需求,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以具有侧重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实现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法治素养提升。
创新“四大载体”确保实效
通过建设“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优化法治宣传教育资源、优化公民法治素养测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数字赋能”的“四大载体”,结合法治阵地建设、法治文化建设、测评体系建设、数字普法建设,从法治素养提升、法治素养观测、法治素养测评三个角度建立有重点、有特色、可操作、能观测的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体系。
健全“三个机制”强化保障
健全“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责任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工作保障机制”“三个机制”,将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列入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各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履行主体责任。
落实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督导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治监督员、社会媒体、市民代表等参与,广泛吸引和采纳社会意见和建议;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纳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平安创建和年度综合考评等活动,确保工作任务落实。 (曾维花 张丽青 赵银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