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带领泸州各区(县)依法治区(县)办工作人员调研古蔺县金兰街道蔺州国际小区法治建设情况
近日,泸州市委依法治市办以媒体座谈会形式,向中央、省、市媒体首次通报泸州市法治乡镇(街道)建设情况。泸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泸州市司法局局长张伟表示,自2022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乡镇(街道)建设以来,泸州各区县、各乡镇(街道)对标对表、狠抓落实,取得一定成效。两年来,泸州市、县、乡三级紧扣建设要求,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推动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据张伟介绍,泸州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打通全面依法治市“最后一公里”,2022年6月,泸州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的实施意见》,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完善法治乡镇(街道)建设体制机制,规范乡镇(街道)权力运行,提高镇街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公信力和执行力。目前,全市126个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泸州市委依法治市办明确标杆先期建设,为乡镇(街道)法治“抓什么”和“怎么抓”提供精准指导。全市涉及乡镇(街道)的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逐年下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泸县创新将乡镇(街道)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县委巡察范围,古蔺县以“两办”名义出台文件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泸县太伏镇“一站式”联动解纷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合江县法治茶馆获中央媒体多次关注,叙永县“石榴籽”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表彰为全国模范,泸州市龙马潭区安宁街道小区居民议事点调解工作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
张伟表示,目前,泸州126个乡镇(街道)依法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体制机制不断理顺,“网格吹哨、执法人员报到”作用彰显。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泸州将古蔺县金兰街道、江阳区分水岭镇等17个镇(街道)作为标杆进行培育打造。古蔺县率先开展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试点工作,全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有形有效全覆盖”。全市建成法治文化阵地1452处、“雪亮工程”“慧眼工程”64万余路,老百姓幸福生活更有保障。泸州126个乡镇(街道)全面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南城街道、安宁街道和大渡口镇、叙永镇等积极探索,取得良好成效,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下一步,泸州将加大对涉农案件、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严格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元禄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