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绵阳市游仙区涪江街道韩家脊社区邀请高校法律宣讲团到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3月31日 ,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江安社区在佳年华新生活小区组织开展“法治护航,平安筑家”依法治理与安全小区氛围营造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4月3日,全省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视频培训在蓉举行。培训中,绵阳市游仙区韩家脊社区党委、泸县住建局、汉源县政府、成都市金牛区西岸观邸小区业委会、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办有关负责人先后分享了在小区依法治理试点过程中的种种“妙招”,让“问题小区”华丽蜕变为居民们的“幸福家园”。
点位:绵阳
探索“一核三治”有效路径
“问题小区”变为“幸福家园”
三江首座小区于2010年建成,位于绵阳市游仙区涪江街道韩家脊社区。建成初期,该小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小区组织架构不健全,相关主体依法履职不到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
自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韩家脊社区党委坚持依法治理,探索“一核三治”有效路径,推动三江首座小区从“问题小区”华丽蜕变为“幸福家园”。
坚持党建引领,韩家脊社区党委推动三江首座小区成立全省首个小区党支部,推行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楼栋长、党员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大事紧急议、小事定期议”。同时,落实“红色物业三公开”要求,创新开展“亮党员形象、亮联系方式、亮服务志愿”的党员“三亮”活动,实现小区治理从“群龙无首”到“核心引领”的转变。
坚持党群联动,搭建“社区牵头自治,小区开展自治,居民参与自治”的自治网,并建立“居民对哪些小区现状最不满意、小区物业和业委会存在哪些问题、居民之间的纠纷有哪些”三本“明白账”,夯实小区“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治基石。
坚持法安天下,精心打造法治长廊,开办居民学法用法讲堂,开展法律顾问“讲法”进家庭等活动,定期组织小区坝坝评议会,将居民间的矛盾交由居民讨论,邀请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评议是非对错,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物业管理混乱、停车难等小区管理难题。
坚持德润人心,推动建成绵阳市首个商住小区“家风家训广场”,从日常不文明行为入手,列出公共空间被挤占等8项负面清单突出文明劝导重点,并长期开展“夸夸我的好邻居”,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奉献友爱的德治氛围。
“别人购房图住宿,我们购房建家园”,这是三江首座小区住户的共同心声,通过持续努力,小区品质显著提升,成为当地有名的“不卖房”小区,先后获评为党员示范小区、法治示范小区、文明小区。
点位:泸州
构建三位一体治理模式
探索小区依法治理新路径
全省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泸县住建局以玉蝉国际城小区为试点,构建“党建引领、法治保障、居民自治”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小区依法治理新路径。
强化物业党建联建,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一方面,泸县住建局成立中共泸县物业行业综合委员会,指导成立小区党组织50个、物业企业党组织18个、业委会65个。推动社区“两委”成员和业委会、物业企业党员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另一方面,构建“1+3+N”小区治理模式(社区党组织牵头,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协同,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参与),小区(网格)党组织覆盖率100%,建成标准化小区51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0余件。
强化法治保障,构建规范治理“制度闭环”。泸县住建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小区治理从“经验管理”向“依法治理”转型。牵头制定《小区治理权责清单》《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等配套制度,明确三方权责边界。创新维修资金“五公开”机制,引入第三方审计和业主监督双重管控。同时,联合司法行政、法院等单位,在泸县建立“1中心+ N站点”法治服务体系(县级物业纠纷调解中心、镇街法律服务站、小区“微法庭”)。在试点过程中,玉蝉国际城小区首创“微法庭+诚信档案”模式,将无故拒缴物业费等行为纳入信用惩戒,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深化共治共享,打造居民自治“幸福共同体”。泸县在全县设立“小区共享发展基金”40个,整合公共收益、社会捐赠等资金400万元,支持绿化改造、智慧安防等项目。同时,推行“居民积分制”,联动140家商户,1.2万户家庭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用以兑换相关服务。
点位:雅安
创新实施“234”工作法
构建协同体系 推动四维提升
汉源县富林镇汇福苑小区始建于2011年1月,该小区曾因长期失管,陷入物业费收缴难、环境维护难、设施改造难、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多的“三难两多”困局。
自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汉源县创新实施“234”工作法,构建“党建领治、依法自治、多元共治”协同体系,推动“治理效能、小区环境、服务品质、法治素养”四维提升。
双轮驱动,锻造试点工作“承重梁”。汉源县建立“双组长+专班化”推进机制,县委政法委书记、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挂帅,整合12家单位及律所力量成立联合指导组,分解12项重点任务62条具体措施,构建“县委统筹、乡镇主战、部门配合、社区落实”四级责任体系;将专项资金重点用以打造法治文化墙等法治浸润工程、攻坚智慧安防等安全筑基工程、实施墙面美化等设施提质工程,让治理成效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民心工程。
三向发力,激活依法治理“动力源”。汉源县坚持党建领治,构建“镇—社区—小区—楼栋”四级党组织架构,实现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推行“政策宣讲到门、诉求收集到人、矛盾化解到点、成效反馈到心”的“党员包户四步法”;依法自治,制定《小区居民公约》等5项管理规约,分发《小区依法治理法律法规汇编》等4项辅助资料,创新“提事、议事、决事、办事、评事”“五步议事法”,解决楼顶饲养家禽等多个难题;多元共治,构建“1个党支部引领,业委会、联包单位、社会组织3方协同,20名党员结对共建”的协同机制,组建“网格员+楼栋长+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治理服务队,同时,培育以德高望重的老人、老党员为代表的“银发和事佬”队伍,化解邻里矛盾。
四维跃升,绘就民生幸福“实景图”。加装电梯惠及70余名老人,破解“悬空老人”出行难题;小区环境实现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创新“便民服务全方位、认领服务作表率、互助服务心连心、社会服务送上门”服务模式,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点位:成都
法治为轴 邻里共建
激活基层治理“邻聚力”
成都市金牛区西岸观邸小区位于金泉街道郎家社区,曾因问题重重,被戏称为“西烂观邸”。该小区内有100多家小旅馆,共有17个民族在此居住,人员复杂,矛盾频发。同时,占用公区、“住改商”现象泛滥,业主对物业服务、公区收益情况十分不满。对此,该小区业委会多措并举,彻底扭转小区不利局面。
建章立制,夯实小区自治根基。该小区明确业委会成员的任务分工,让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召开业主大会修订小区管理公约,制定议事规则;主动邀请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和业主代表参与对业委会工作的监督,让居民们主动参与小区事务。
尊法守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该小区业委会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小区事务的意识和能力;依据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督物业服务公司按约执行;邀请派出所、司法所、社区律师等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到小区开展普法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
多方联动,共建和谐邻里关系。该小区业委会牵头与辖区派出所合作,在小区里建立“石榴籽”警务站,联合社区公益律师、小区党支部、居委会成立调解小组,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日常跟踪反馈机制,督促物业对业主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精准发力,提升小区居住品质。针对部分业主占用公区、小区安全、停车管理等问题,该小区升级改造了小区监控系统、小区电梯轿厢等硬件设施,并安装了高空抛物摄像头,保障业主居住环境安全,同时,配套升级健身房、羽毛球场等,打造中华民族法治长廊。
经过一系列依法治理举措,西岸观邸小区实现了“华丽转身”,曾经的“三多”问题小区,如今“化干戈于楼宇,筑和谐在邻里,治家园有章法”,先后被住建部、省、市、区各级评为示范小区。
点位:成都
探索“四三”工作法
初步实现和谐美好家园蝶变
自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佳年华·新生活A区创新践行党建引领破题、依法自治筑基、多元参与赋能、长效机制固本的“四三”工作法,初步实现了从“问题小区”到和谐美好家园的蝶变。
党建引领破题,打造“三力治理”格局。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该小区组建江韵党群志愿服务队等6支先锋服务团,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等“亲邻坊”微阵地;激活党员先锋力量,推行“4+7”模式(街道、社区、派出所、开发商4方代表+7名业主代表)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围绕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建言献策;创新“小区党支部+自治组织+物业企业”三位一体协作机制,推动电梯故障等多项问题有效解决。
依法自治筑基,建立“三化运行”机制。法治宣传场景化,将法治宣传元素融于小区建设,打造法治小景观、法治小广场等载体;制度建设系统化,形成包括物业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小区公约、门前五包、商业街管理规约等多项制度;自主运行规范化,绘制“法治账图”,厘清小区责任清单、规范操作流程,并设立纠纷调解室,成立调解委员会,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多元参与赋能,创新“三共协同”体系。将小区整体划分为1个一般网格、23个微网格,现有23名微网格长(员)均纳入小区综合治理体系,发挥派出所代表治安联防作用,针对小区高空抛物、楼道堆放杂物、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加强联合巡查。在街区事务共治方面,集中开展商业内街整治,成立共治共建小组,制定经营规范等标准,并开展动态不定时巡查,促进商业内街规范有序经营。
长效机制固本,探索“三议答题”路径。集体审议明方向,物业管委会定期召开“佳话”议事协商会,针对涉及资金使用等重点事项,委托小区法律工作室审核提议内容,并建立“佳话议事”台账;居民决议赋权利,定期召开“五方联动”月度例会,表决通过集体审议方案,及时解决堵点痛点问题;群众评议促提升,关于公共收益问题,推动物业公司将小区公共收益单独列账公示,健全物业服务监督考核机制,形成“治理一反馈一优化”的良性循环。(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实习生 罗的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