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12345热线受理分中心进驻武胜县服务群众法务街区,依托升级版县综治中心,大力实施“12345+”工程,高效集约武胜县公安、武胜县检察、武胜县法院、武胜县司法、卫健、住建、自规、综合执法、法学会等多部门“窗口办理”,全方位整合仲裁、行政复议、社区戒毒、网格、调解、心理服务、信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诉讼速裁等多方服务资源,深度融合12345热线工作,打造线上线下12345热线办理总控台,构建多元融合治理新格局。
主要做法:机制创新推动12345热线服务效能跃升
搭建“一站式”热线治理平台。
打造全省首个“武胜县服务群众法务街区”并实战运行,融合劳动仲裁、社区戒毒、律师事务、法律援助、诉讼法务、法制体检等法务元素,优化完善12345热线服务群众体系和功能,聚集“解决群众诉求”发挥作用。
打造升级版综治中心并投用,全方位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司法所、法学会等20余个实体机构,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
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综合执法、住建等部门选派首席代表采用“常驻、轮驻、随驻”方式进驻,归集接待群众、法务服务、信访服务、调解服务、网格服务、快反处置、心理服务、法治宣传等18项服务群众功能并科学分区,建立“五大”专家人才库,无差别现场受理群众诉求,实现群众诉求、矛盾纠纷“一站受理”。全面优化12345热线服务空间布局,通过物理空间聚合打破部门壁垒,打造12345热线诉求办理总控台,实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
推行“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
发挥县综治中心指挥平台优势,优化“接诉即办接诉优办”体制机制,高效集约政法、综治、调解、公证等力量深度融合热线办理流程,建立“首问负责、分析研判、统筹调度、协作配合、信息灵通、分流督办、回访反馈”运行机制,形成“群众诉求—网格响应—依法调解—部门联动—司法兜底”的全链条闭环,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高效联动处置。
发挥“一站式”解纷优势,对一般诉求通过线上分流解决,对土地流转、问题楼盘、物业管理、消费纠纷、劳动保障、房产证办理难等疑难诉求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统筹调度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等资源,凝聚人民调解、诉前调解、公安调解、行政调解等强大合力,依法推动群众诉求解决、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发挥品牌调解优势,对入驻各功能区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诉求,由“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赵忠工作室”领衔专家团队处置,全链条、多路径闭环处置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防控社会风险。
发挥司法优势,对调解未果的诉求引导群众按司法诉讼程序解决,同时做好教育疏导。发挥联动优势,构建“三级联动、多元联调、协同处置”工作格局,确保群众诉求“全域受理、一办到底”,实现群众诉求“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激活“多元化”专业服务效能。
大力实施“12345+”工程,一体推进政法、综治、信访、司法、检察等工作,推动群众诉求有序进行登记管理、现场办理、分析研判、依法流转、统筹调度、跟进督办和反馈回访。立足网格服务,通过1572名网格员深入基层,开展“上门办、预约办、延时办、错时办”及组团服务,实现群众需求动态感知、问题快速响应,打好12345热线“主动战”。
立足调解服务,聚焦矛盾化解,依托“线上+线下”联动调解机制,孵育专业调解队伍,推动12345热线事项案结事了。立足法律服务,提供法治支撑,通过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援助代办等全链条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营造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立足综合服务,突出资源整合,注重服务针对性,统筹民生代办、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多元化供给,优化“预防—响应—处置—兜底”服务流程,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办得了、办得好。
实战功效:服务群众法务街区构建热线治理新样本
法务街区的实体化运行,为12345热线办理注入三大核心动能。
资源集成提效率。通过多部门集中办公、信息实时共享、风险分析研判、问题综合治理,全面提升12345热线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力。
依托网格队伍,落实“未诉先办”机制,发挥源头治理作用,通过日常巡查主动解决群众大事小事,推动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2.89%;网格员化为12345热线的基层毛细血管,协助部门摸排信息,助力协管,提升部门办理质效,推动热线办理周期平均压减1.1天、满意度提升3.12%。依托品牌工作室、调解专家提供“挂号约诊、入驻坐诊、要事急诊、难案会诊、回访复诊”调解服务,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依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介入扬言类、婚恋家庭类、邻里纠纷类,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及时防控风险,实现极端事件“零发生”。依托入驻首席代表,打入行业主管部门内部,首席代表对热线事项专项跟进、督办和反馈,对疑难复杂诉求开展联合攻坚,诉求解决率提升至92.23%。依托110平台与12345热线平台高效对接联动,县域非警情通过110热线与6666880服务电话一键转接,以12345热线为指挥棒,将社情民意一网收集、全网联动、一链解决,为公安部门松绑减负。
法治赋能强权威。指导热线办理流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坐镇,深入渗透12345热线处置全过程、各方面和各环节,规范12345热线办理规则和处置流程,对复杂事项给予法律指引、法律服务,提供法律援助等,确保12345热线办理流程法治化、规范化、便民化。指导诉求责任划分,全程提供《民法典》《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条解读,明确责任划分依据,推动纠纷解决从“情理博弈”转向“法理共识”。指导申请司法确认,依托法学会、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专家等力量,精准破解调解、赔偿、纠纷、合同等争议,现场指导诉求人办理司法确认,有效降低群众维权成本,切实将法治保障延伸到基层末梢,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的法律温度”。
源头治理防风险。强化风险源头防控,坚持关口前移,立足网格队伍、调解员、治理小组长、群防群治等基层治理力量,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体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深入排查、调处和报告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
强化多元参与共治,坚持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格局,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倾。通过网格平台,整合综治、城管、应急、调解等专业力量,打造“一网统管”治理中枢,鼓励公众参与,倡导自治、法治、德治。强化智慧数字赋能,建立线上线下事件处理台账,汇聚现场接待群众、部门流转、上级交办事项、属地报告、网格员上报等事项,着力数据分析应用,找准12345热线办理重点、难点聚焦,实现风险隐患的智能识别与精准预警,真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服务落实在家门、信任构建在日常。
创新启示
服务群众法务街区模式通过空间重构、机制创新和服务升级,将热线办理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兵团作战”,彰显了多元共治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中的实战价值。
(胡桂君 申巧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