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上10点,广安不夜城的霓虹灯依旧璀璨,小吃摊前升腾的烟火气中,身着反光背心的民警李警官正带着两名“夜间义警”巡逻。

“张老板,今天液化气罐检查了吗?可得记得关紧阀门。”他熟练地和摊主打着招呼,目光同时扫过人群密集的通道,这是广安市广安区公安“亥时警务”中的寻常一幕——从夜幕降临到深夜时分,一道道藏蓝身影穿梭在商圈、夜市、居民区,织就一张守护夜间平安的“防护网”。
夜市里的“快反力量”:5分钟化解一场纠纷
“老板,你这串儿分量不对啊!”9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吾悦广场夜市的烧烤摊前,两名食客因消费问题与摊主争执起来,情绪激动时甚至推搡了对方。
正在附近巡逻的铁骑队员王警官通过对讲机接到指令后,仅用3分钟就赶到现场。
“先冷静下来,有话好好说。”王警官一边安抚双方情绪,一边查看菜单和食材分量,同时联系商圈市场监管派驻人员到场。
经过耐心调解,摊主主动为食客补送了两串烤串,食客也为自己的冲动道歉,一场可能升级的冲突在5分钟内顺利化解。“以前遇到这种事,要么吵半天,要么只能等民警慢慢过来,现在巡逻的警察随时都在,心里踏实多了。”旁观的市民陈女士说。

这样的高效处置,源于广安区公安对夜间警力的精细布防。
针对吾悦广场、广安不夜城等7大夜间经济核心区,分局通过分析人流峰值与警情规律,在21:00-23:00的“亥时黄金时段”,布设4个快反屯警点、10个铁骑巡逻组,搭配“步巡+车巡+视巡”模式,让警力始终跟着人流走、围着风险转。
今年以来,仅夜市区域的消费纠纷、口角冲突等警情,平均处置时间就缩短至8分钟以内。
商圈中的“安全伙伴”:300名“义警”筑起共治防线
“大家注意保管好随身物品,遇到可疑人员及时联系我们!”每晚9点半,摩尔春天商圈的“夜间义警”张大姐都会拿着小喇叭,在商场出入口和停车场进行安全提醒。作为商圈里的老商户,她今年加入“公安+社会力量”联勤队伍后,不仅参与巡逻,还成了民警的“眼睛”和“耳朵”。
上个月的一个深夜,张大姐在闭店时发现一名男子在多家商铺门口徘徊,形迹可疑,立刻通过“警民联系群”告知社区民警。
民警迅速赶到,当场查获该男子随身携带的撬锁工具,避免了商铺被盗。“以前觉得治安是警察的事,现在才知道,我们商户多留意一点,大家的生意才能做得更安心。”张大姐笑着说。
如今,像张大姐这样的“夜间义警”已有300余人,他们中有商铺业主、物业保安,也有社区网格员。广安区公安通过培训指导,让他们成为治安信息员、矛盾调解员、安全宣传员,与民警形成“1+N”守护模式。同时,分局还推动商圈管理企业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督促落实消防、食品安全管理,今年夏季以来,商圈内的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
深夜里的“平安温度”:50米半径圈的贴心服务
“警察同志,我家老人出门散步,到现在还没回来!”10月上旬的一个夜晚,西溪新城的居民刘先生焦急地跑到街面警务站求助。
值班民警立即调取周边天网监控,发现老人在附近公园迷路后,正坐在长椅上不知所措。仅用20分钟,民警就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这处街面警务站,是广安区公安构建的“50米夜间服务圈”的一环。分局在主城区布局6个街面警务站、5个驻勤服务点,不仅承担巡逻防控、应急处置功能,还为夜间出行群众提供问路指引、物品寄存、应急救助等服务。今年以来,警务站累计帮助走失老人、儿童12人次,接收群众求助30余起。
“夜间经济越繁荣,越需要安全的环境作支撑。”广安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分局将继续深化“亥时警务”,优化警力配置,完善联勤机制,让“看得见的守护”延伸到每一个深夜角落,让群众在烟火气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平安与温暖。
(邓芦茜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雍剑波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