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丹巴古碉静立百年,镌刻着家园的记忆,也见证着人间烟火中的离合悲欢。当法治的微光点亮美人谷,丹巴县法院“家事审判团队”以法律为尺、以情理为墨,为“家”的命题注入新的温度与力量。
家事无小事,一判关情,一纸系心。这里既有破镜重圆的暖意,也有理性分手的体面;既有对婚姻责任的厘定,也有对子女未来的守护。“古碉下的家音”专栏,将以真实案例为镜,展现司法如何缝合裂痕、重塑信任,让法律的理性与人文的温情在碉楼之下交融。
古碉不语,却镌刻着文明的密码;家音有声,终将汇成时代的和鸣。愿这一专栏,成为“家文化”传承的桥梁,更成为每一名读者思考婚姻、责任与爱的窗口。让我们共同聆听,在法律的理性与人文的暖意中,那些关于“家”的印记与回响。
离异家庭的抚养费困境:责任与现实的碰撞
2021年,拉某与泽某在民政部门协议离婚,约定婚生女梅朵(化名)由母亲抚养,父亲泽某每月支付500元抚养费。这份看似平静的协议,却在四年后掀起波澜。2025年新春伊始,拉某因身体原因辞去工作,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后,母女俩的生活陷入困顿,在梅朵开学季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筹措。无奈之下,拉某攥着几年来累计的多张催款未果的微信截图,在酥油灯摇曳的光影中,将诉状递交至美人谷人民法庭。
另一边,做生意的泽某正面临多重压力:受大环境影响,他经营的店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现还需偿还各种贷款,经济压力较大;面对女儿就读于距离自己家较近学校的现实,他也仅以“周末和寒暑假梅朵常来家里住”“平时长时间住校不在前妻家”为由推脱责任,诉说自己现在无力给付抚养费。这种“各执一词”的矛盾,让梅朵的成长环境蒙上阴影。
法官温情巧解方程式:打破“抚养费僵局”
家事审判团队的法官腊梅接手案件后,没有简单一判了之。她先后多次走访当事人,在拉某家阴暗潮湿的出租屋里,看到墙脚堆放的中药袋和梅朵贴满奖状的斑驳墙面;在泽某杂乱的店铺仓库里,发现账本上密密麻麻的亏损记录和未拆封的儿童玩具。
“梅朵上周在作文里写‘最开心的事是爸爸带她去书店’,您看这张照片……”调解室内,腊梅展示着梅朵的周记本,泽某布满老茧的手指微微颤抖,眼眶逐渐泛红。“我们理解您的难处,但抚养费不仅是金钱,更是孩子成长的底气。”经过6个小时的促膝长谈,泽某自愿将拖欠的抚养费给付给梅朵,并承诺以后每个月的抚养费也会在女儿生日当天一次性给付到位,绝不拖欠,“要让梅朵每月都记得阿爸的爱”。当拉某收到被拖欠已久的抚养费时,这个饱经生活磨砺的单亲母亲,第一次在法庭里落下眼泪。
这次抚养费纠纷的背后,泽某和拉某之间匆忙协议离婚而没有解开矛盾也是一个导火索。法官告诉二人,“离婚是你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你们之间的矛盾不应该成为梅朵成长的枷锁。当年你们在相爱时结下缔约,是不是也约定好要共同守护这朵‘小花’,让她自由生长。”
为了大渡河沿岸的炊烟:司法守护不断档
结案不是终点,司法守护持续在线。案件审结后,腊梅始终牵挂着梅朵的成长,怕她因家庭变故出现自卑情绪。美人谷法庭家事审判团队随即启动“格桑花成长计划”,将梅朵列为爱心帮扶对象。在家事回访日当天,腊梅带着生活、学习用品前去看望梅朵。梅朵十分喜欢这名亲切的法官妈妈,她高兴地讲起了最近阿爸关心自己的片段,嘴角不自禁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如今,梅朵的作文本里多了这样的句子:“我的法官妈妈有双会变魔法的手,把伤心事变成了星星。”窗外的梨花正开得烂漫,仿佛在诉说着美人谷里永不褪色的家音。
“瞧这些历经风雨的石头,哪块不是互相依偎才垒成千年不倒的传奇?”美人谷法庭家事审判团队成员腊梅总爱指着古碉劝导情绪激动的当事人。
三月的丹巴,万亩梨花正绽放如雪。家事审判团队的法官踩着晨露走在乡间小路上,她们的背包里装着调解协议,也装着梅朵们的未来。正如美人谷法庭庭长所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法律条文,更是大渡河沿岸每个家庭的炊烟。”焦前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