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孚县“洞嘎波”法治宣讲团开展干部法治培训

甘孜州“甘孜红”普法团队深入虫草采挖点开展以“法润甘孜治在人心”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甘孜州司法局供图
巍巍雪山见证法治进程,滚滚江河奔涌普法热潮。“八五”普法期间,甘孜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主线,以系统化夯基、精准化施策、多元化融合的方式有效提升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法律条文化作春风细雨,浸润雪域高原,法治信仰在110万名干群心中落地生根,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绘就了浓墨重彩的法治底色。
系统化夯基
筑牢普法工作“压舱石”
2020年,甘孜州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普法工作意见建议,并组建专业团队科学编制“八五”普法规划。2021年,这份凝聚全州智慧的五年普法规划出炉,标志着甘孜州“八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为法治甘孜建设绘制了崭新蓝图。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伊始,甘孜州便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列为综合绩效、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全州上下闻令而动,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普法格局。通过科学规划、系统布局,普法工作如格桑花般在全州次第绽放。”甘孜州司法局局长刘学林表示。
在“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田里,甘孜州深耕细作“一月一主题”普法活动,建立实施“工作要点+普法清单+提醒告知+履职评议”制度。截至目前,全州动态完善年度普法清单411份,发出普法提示函22份,组织现场评议76场,通过清单到岗明晰责任、评议到人激发活力,让普法目标更加明确,动力更足。五年来,各级普法责任部门把普法工作深度融入执法、管理和办案全过程,通过以案释法、法治宣讲、制作动漫说法视频、普法直播等形式传播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法治理念,这些实在举措惠及群众180万人次,进一步培育了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要提升普法实效,就离不开队伍、阵地两大基础。大普法工作格局下,甘孜州注重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挖掘各方资源优势,联动打造44支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普法队伍,精心培育“洞嘎波”“甘孜红”“正义雪莲”“甘孜绿芽”等特色普法宣传队伍品牌。甘孜州重点发展壮大“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扎根于基层、活跃在群众身边,用群众听得懂、容易记的语言开展法治宣传,带头参与基层法治实践,色达县塔子乡泸角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约呷就是其中一名代表。如今,无论是在牧场草原还是军营工地,无论是在机关学校还是乡村寺庙,到处都能看见普法队伍活跃的身影。
甘孜州高度重视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将其作为常态化开展普法的重要载体。“八五”普法期间,建成使用法治文化广场等75个,乡村、寺庙法律图书室、宣传栏4024个。雅康高速泸定服务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石渠县十八军进藏红色教育园等6个阵地被命名为第三批、第四批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康定市榆林街道公主桥社区等29个村(社区)分批被命名为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这些法治宣传阵地逐渐成为了农牧民群众茶余饭后、办事途中就能学习法律的“身边课堂”。
精准化施策
提升法治宣传“靶向性”
针对区域实际和普法重点对象,甘孜州有序面向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学生、寺庙僧尼等群体开展多样普法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康巴高原蔚然成风。“八五”普法期间,甘孜州以实施分层分类分众的全覆盖法治宣讲“浸润”行动为抓手,围绕维护稳定、命案治理、边界纠纷、婚育乱象等内容,组建三级骨干宣讲力量,多层次、全覆盖开展法治宣讲7600余场次,让法治精神在无形间深深融入甘孜群众的血脉基因。
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法治素养和履职能力直接关系法治建设成效。甘孜州出台实施《关于建立甘孜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的实施意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甘孜州司法局分管副局长戴慧说:“甘孜州领导干部的学法清单是动态调整的,不仅要重点学习党内法规、国家法律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还要学习与履职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按照规定列入年度述职内容。”五年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1200次,1453名领导干部开展年度述法,5.2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参与线上学法,101名个人荣获省级学法达人称号,6个集体荣获省级优秀组织奖。
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2025年8月,德格县法院走进麦宿镇中心小学,带领青少年们在麦田边、工坊内、村道上情景式的深入学习防范校园霸凌及相关法律知识,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心中有法,行为有度。甘孜州聚焦青少年这一“未来多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防范性侵害等方面“点单式”普法进校园活动4700场次,开展模拟庭审、“小小检察官”等实践活动450场次,覆盖师生77万人次,配备中小学法治课教师1710名、法治副校长572名,“法检公司”等多方协同配合发力,纷纷走进学校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课,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牢守法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为把涉寺涉僧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甘孜州藏传佛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甘孜州全面推行“经前学法”,构建起“1+1+N”寺庙法治宣传体系与“州级团队示范讲+县乡两级自主讲+宗教团体带头讲”联动宣讲格局。“今年,我们实施了‘经前学法’制度,制定了学法方案、学法清单,常态化开展法治学习活动。”康定市南无寺寺庙“法律明白人”彭措感慨到。截至目前,甘孜州17县(市)27座寺庙入选省级“经前学法”试点寺庙,培养寺庙“法律明白人”1156名,深入开展“法律进寺庙”活动3600场次。
多元化融合
提升普法方式“感染力”
甘孜州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多民族聚居,法治需求多样。为满足群众多元化、差异化的法律需求,甘孜州坚持效果导向,在创新手段、探索模式、讲求方法上下功夫、出实招,持续提升受众获得感参与感体验感。结合甘孜实际,围绕社会治理现代化总要求,聚焦“房屋”这一最小治理单元,甘孜州掀起“法治宣传进房”热潮,推动普法宣传、阵地读物、法宣队伍“进房”。截至目前,“房内”开展“以案说法”活动850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万份,培养“一户一法律明白人”14.4万名,有效引导农牧民自觉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同时鼓励房主积极提出意见,共同在法治轨道上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夏日的康巴高原,绿草如茵,牛羊成群。草地上,牧民群众围坐一起,仔细聆听律师宣讲民法典。群众迁移到哪里,宣讲队伍就陪伴到哪里。每到虫草采挖季,宣讲队伍全程跟进,深入甘孜远牧点、田间地头、森林草场、农户家中,通过设立“法治服务帐篷”“马背宣讲队”“摩托普法队”等,扎实推进“法治宣讲进虫草山”特色普法,有效维护了采挖秩序和社会稳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甘孜州以普法助企“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着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针对不同企业,甘孜州采取上门“问诊”、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法治体检”、法律咨询4200次,开展小快灵法治宣讲1200场次,覆盖经营主体3000余家,成立“企业园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治体检”等一站式服务。川藏铁路建设前线,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深入开展普法宣讲,充分运用“枫桥经验”,当场调解施工单位与工人的劳动纠纷,将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消除在萌芽、化解在基层。重大工程建设现场,法治护航作用也愈发凸显。
“大家好,今天普法主题是森林草原防灭火……”甘孜县抓住流量密码,成立甘孜州首个普法演播室,日前,“甘孜红”抖音普法直播间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法治宣传,2.4万名网友在线观看。甘孜州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法律法规解读、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采用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增强普法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各级新媒体平台开设《咔哒时间·法治之窗》等普法专栏23个,创推《不再沉默》《拒绝家暴》等普法作品300余部。2024年3月5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为了让文明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广,甘孜州文明办着力在线上宣传造声势,精心制作了3部条例宣传片和14部以动漫为主的单项条款宣传短视频,受到群众欢迎好评。
法治宣传抓前端、治未病。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甘孜州“八五”普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的法治素养大幅提升,遇事找法的多了;干部的依法履职能力显著提升,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水平提高了;州域的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各类矛盾纠纷数量持续下降。
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下一步,甘孜州将认真贯彻落实法治宣传教育法,着力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普法质效,让法治之光照亮高原上的每一个角落,为甘孜州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柴自慧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实习生 孙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