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潮涌处,春风漫嘉州。近日,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高新人民法庭组织的“法治护航队”深入张公桥商户集群,开展“商标守护+消费维权”专项普法活动,将法治的春雨洒在巴蜀老城的市井之间。
作为乐山首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张公桥经过数十载岁月沉淀,孕育出300余家特色商户,日均客流量逾万人次。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商标抢注、仿冒侵权等问题逐渐显现。为此,法官助理们手持高新人民法庭“烟火知嘉”系列原创普法刊物,走访商户,提供法律指导。
“嬢嬢,最近有没有发现仿冒店用类似商标?”“冷链食材的进货单都保留着吗?”在“古真记钵钵鸡”店前,干警们以“竹叶青商标纠纷案”为切入点,讲解《商标法》核心条款。得知该店已获得“市级非遗技艺传承人”认证,干警们建议建立商标、配方、工艺“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店主感慨道:“以前总以为注册完商标就万事大吉,今天才知道还有续展、监测这么多门道。”
在“苏卫香油米花糖”旗舰店,干警们化身“法治导购员”,为游客现场演示消费纠纷调解流程。游客们纷纷表示:“在美食街看到这么专业的法律咨询点,真是吃得安心、买得放心!”
临近用餐高峰期,法庭干警在热闹的路口分发普法手册,主动询问游客的消费体验和遇到的纠纷。游客们专注倾听,不时咨询法律问题。一旁获得“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认证的“游记肥肠”店主自豪地说:“我们都懂法的!没人侵权我们。”
华灯初上,张公桥的霓虹招牌次第亮起。法治宣传车穿梭在美食长廊,干警们整理着厚厚的《商户法律需求清单》,其中既有对“网红直播带货合同范本”的需求,也有对“老字号商标国际注册”的期望。这场“沉浸式普法”活动共发放定制资料100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28人次,收集到多项特色司法需求。正如李媛庭长在活动总结时所言:“法治护航不是简单的‘贴膜式保护’,而是要为传统商业生态注入‘法治芯片’。我们将打造‘司法诊断+合规辅导+风险预警’全链条服务,让法治成为市井文化最温暖的底色。”
接下来,高新人民法庭将围绕“烟火知嘉”司法品牌建设,持续深化针对商家的“上门问需求”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工作,重点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和非遗美食全链条司法服务,以“法治软实力”滋养“市井烟火气”,为乐山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筑牢法治根基。(罗悦火 李玩泓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