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长安网群 > 泸州 >
茶香氤氲处 法润荔乡时——合江县 “八五” 普法工作综述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10-16 10:22:05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自 “八五” 普法启幕以来,泸州市合江县以 “制度 + 保障 + 考核” 三位一体构建普法工作网络,将普法纳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与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出台专项规划明确 “路线图”,并按每人 1 元的标准将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基层普法有 “底气”。该县 “普法人” 摒弃生硬法条说教,用乡音、生活场景传递法治知识,推动法治精神覆盖全县 21 个镇(街道)、239 个村(社区),截至中期已获评全国 “八五” 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4个村(社区)跻身国家级、省级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合江县聚焦关键群体推出 “靶向式” 普法服务,针对领导干部开展 “法治大讲堂” 与任前考法,针对青少年组织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泸法麒麟”志愿服务队合江分队模拟法庭活动,针对企业提供 “法治体检” 与川渝跨区域联合宣讲,针对基层群众培育 1254 名 “法律明白人” 并开展方言普法。同时,该县创新打造 “法治茶馆” 品牌,通过 “驿路茶话” 调解室、“巡回法庭 + 新媒体直播” 等形式化解纠纷、宣讲法律,还推出 “1+N+N” 普法模式,让专业力量与乡土人才协同服务,形成兼具 “意思” 与 “意义” 的基层普法格局。


1.jpg

  

  2024年10月,合江县司法局被评为全国 “八五” 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顶层“搭架子”

  

  耕好普法 “荔乡责任田”

  

  法治建设,既要“顶天”的顶层设计,也要“立地”的落地执行。合江县把普法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大局,以“制度+保障+考核”三位一体,织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网络。

  

  高位引领定方向。“普法不是司法局一家的事,是全县上下的共同责任。”这是合江县委县政府的共识。合江县出台《合江县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 年)》,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相关决议,为普法工作画出“路线图”、定下“施工图”。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先后10次专题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当场解决了经费保障、部门协同等12件重大问题;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每次会议都把普法工作作为 “必答题”,确保各项部署不跑偏、不落空。

  

  普法要走心,经费得暖心。合江县将普法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按每人1元的标准足额拨付,成为全市普法经费保障最好的县区之一。这笔钱花在刀刃上,用于印制方言普法手册、支撑“法治茶馆”运营、补贴“法律明白人” 培训……让基层普法既有“底气”,更有“动力”。

  

  为避免普法沦为“软任务”,该县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就像给工作上了“紧箍咒”。五年来,县里组织全覆盖督查5次,指出的16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考得严,大家才会抓得实”,从部门到镇街,普法工作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2.jpg

  

  2023年5月中共合江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靶向“送养分”

  

  配好专属“法治餐”

  

  “普法不能‘一锅煮’,得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合江县聚焦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职工等关键群体,推出 “靶向式”普法服务,让法律知识精准送到需要的人身边。

  

  给“关键少数”补好“法治课”。领导干部是普法的“领头雁”。合江县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必修课”,县委党校的乡科级干部培训班、基层党员示范班,都把法治课排得满满当当。全县举办了超过40期的“法治大讲堂”,开展领导干部任前考法417人次,通过率达92.3%,宪法宣誓、年度述法等制度落地有声。“现在开会前先学法,做决策时心里更有底了”,一位镇党委书记的感慨道出了“关键少数”的法治自觉。

  

  给“未来一代”播下“法治种”。“同学,要是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合江中学的操场上,法治副校长用案例讲解法律知识。全县96名法治副校长扎根校园,开展“开学第一课”“宪法小卫士”活动500余场,50余万名学生受益。荔城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大队入选四川省“七色光”青少年普法联盟首批成员队伍。“泸法麒麟”志愿服务队合江分队更会“玩”,他们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理校园欺凌案,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懂法、畏法。“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知道遇到事能找法帮忙!”一名参与过模拟法庭的学生如是说。

  

  给“市场主体”送上“法治体检”。“多亏你们来‘体检’,帮我们规避了合同风险!”华艺陶瓷公司负责人握着法律服务团成员的手说道。合江县成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立合江县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临港工业园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团,为企业提供15项“法治服务包”,五年来开展“法治体检”265次,解读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80余场。针对民营企业,还联合重庆江津区搞起“川渝同心・典亮生活”联合宣讲,通过“法治茶馆”线上直播,让两地老板们坐在家里就能学法律。全县 239 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企业有难题、群众有困惑,出门就能找到 “法律靠山”。

  

  给“基层群众”带来“家门口的法治”。“张大爷,这‘法律明白人’名片发到家里了,以后有矛盾纠纷,直接找他们!”“八五”期间,合江县培育1254名 “法律明白人”,平均每个村(社区)超过5人,分4个片区开展全覆盖培训。“法治进村(社区)・同讲一堂课” 活动走遍全县,用方言讲案例、用土话唠法律,把 “法言法语”变成 “家常话”。县里还细化 47 项“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每年开展民法典、宪法等主题活动超 2000 场,让群众在赶场、办事时就能学法律。


3.jpg

  

  2025年5月,合江县开展民营企业用工风险防范进企业活动

  

  品牌“圈粉忙”

  

  普法玩出“荔乡新花样”

  

  “光说不练假把式,要让群众愿意听、主动学,还得靠创新。”近年来,合江县跳出“发传单、挂横幅” 的老套路,打造 “法治茶馆” 等特色品牌,让普法既有“意思”更有“意义”。

  

  “法治茶馆”品着茶香学法律。在国家 4A 级景区尧坝古镇,一家 “法治茶馆” 成了网红打卡地。这里不只是喝茶聊天的地方,更是基层治理的 “前沿阵地”:设立 “驿路茶话” 调解室,检察官、法官、民警等组成专业队伍,推出释法、送法、说法等“5道茶点”,用古镇百姓熟悉的方言案例,把法律知识讲得明明白白。

  

  茶馆还搞 “巡回法庭+新媒体直播”,精选本地案例开庭,线上点赞超80万次。五年来,“法治茶馆” 化解矛盾纠纷 100 余件,开展普法宣讲200余场,惠及群众 20 余万人次,纠纷化解率超 95%。央视新闻频道、《法治日报》、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纷纷报道,并入选了新华网“2024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成了全国基层普法的“合江样板”。

  

  “众人拾柴火焰高”普法模式深入人心。该行动由“1名村法律顾问+ N名法律明白人+ N名法治快递员”组合,这就是合江县创新推出的 “1+N+N” 模式,把专业力量和乡土人才拧成一股绳。法律顾问懂法律,“法律明白人” 熟乡情,“法治快递员” 跑田间,三者配合,既能帮群众写文书、调纠纷,又能把普法资料送到家门口。县里还建了信箱互动、单位联动等机制,搞线上线下培训,把 “法律明白人” 培养成 “普法宣传员 + 矛盾调解员” 的多面手,通过线上线下公示,让群众知道 “有事找谁、有法可依”。


4.jpg

  

  2023年12月,“法治茶馆”开展宪法宣传登上央视新闻频道

  

  调解“破壁垒”

  

  织密边界“法治防护网”

  

  作为川渝毗邻地区的重要节点,合江县深知边界矛盾纠纷化解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普法实效的关键一环。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合江县司法局主动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以“边际协作”为抓手,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人群管控帮教等领域与重庆毗邻地区深度联动,将普法融入调解全过程,让法治精神在边界地区落地生根。

  

  在制度层面,合江县积极对接重庆江津区、永川区司法局,签订《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协议书》《社区矫正跨区域协作协议书》等多项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矛盾联调、信息共享、普法联动等方面的职责。同时,辖区内白鹿司法所、先滩司法所等7个司法所,分别与重庆接边地区7个司法所签订 11 份《司法所边际合作协议书》,构建起 “县级统筹、镇级联动、村级协同” 的三级边际协作网络。为确保协作落地,两地定期开展交流学习,“八五”期间累计组织跨区域交流12次,接边司法所召开联席会议57次,共同研讨边界纠纷化解难点、普法宣传重点,让协作机制从“纸上”走向“实践”。

  

  在阵地建设上,合江县联合重庆江津区、永川区,在边界重点乡镇设立联合调解室——江津区塘河镇与合江县白鹿镇联合调解室(系四川首个边际联调室)、永川区朱沱镇与合江县白沙镇联合调解室先后挂牌运行。两地选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轮流坐班,不仅开展日常矛盾纠纷摸排,更将普法融入调解过程:针对邻里纠纷,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相邻关系的规定;针对土地纠纷,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条款;针对婚姻家庭矛盾,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调解员用“以案释法”的方式,让当事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真正理解法律依据、树立法治观念。“八五”期间,两地联合摸排边界纠纷400余次,发现纠纷119件,成功调解117件,调解协议涉及金额300余万元,化解成功率达98%,其中10余起典型案例被纳入两地普法宣传素材,通过“法治茶馆”、村级广播等渠道广泛传播,形成“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良好效果。

  

  此外,合江县还将特殊人群管控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积极对接民盟泸州市委员会,以“黄丝带帮教”为载体,践行“1234N”工作法,构建就业帮教、法治帮教、综合帮教“三位一体”的实体阵地矩阵52个。构建法治服务、就业服务、倾情服务“三元协同”的帮教模式,举办培训班教育社区矫正对象超过400人次。与重庆接边地区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协作监管、安置帮教对象“双列管”机制。通过微信、QQ等平台,实时互通重点人员动态,共享管控经验与普法资源——向社区矫正对象推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解读视频,为安置帮教对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宣传手册,帮助特殊人群增强法治意识、顺利融入社会。“八五”期间,合江县协助重庆接边地区开展社区矫正调查评估23件,办理社区矫正执行地变更5人次,对20名安置帮教对象实行“双列管”,累计开展特殊人群专项普法活动15场,覆盖人群200余人次,有效降低了边界地区再犯罪率,筑牢了平安法治边界防线。

  

  这种“调解 + 普法”的边际协作模式,不仅解决了边界群众的“心头事”,更让法治理念在川渝毗邻地区双向渗透。如今,在合江与重庆接边的乡镇,“有矛盾找联合调解室”“遇难题先学法”已成为群众共识,边界地区的法治氛围愈发浓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5.jpg

  

  2024年4月合江县白鹿镇袁湾村开展川渝联合民法典宣讲

  

  ——结语——

  

  荔乡春来早,法治花正开。回望“八五”普法之路,合江用 “法治快递” 传递温暖,以“法治茶馆”连接民心,让法治从“纸上”走到“身边”。展望未来,合江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把普法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暖,让法治之风吹遍长江两岸,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让荔乡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安心、越过越舒心!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陈博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郭雨迪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