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凉山到川西高原,从脱贫攻坚到检察一线,江油市检察院干警黄飞用十年坚守与两次援边,践行“缺氧不缺精神、艰苦更能担当”的誓言。他以“螺丝钉”般的坚守和“拓荒牛”般的闯劲,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检察人的初心与大爱。
援彝三载:脱贫禁毒双线攻坚淬初心
2018年脱贫攻坚决胜关键期,黄飞主动请缨,奔赴全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地区——凉山州布拖县拖觉镇。这里平均海拔2500米,山高路险、语言不通、习俗各异,脱贫与禁毒任务艰巨,他立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
踏遍山乡的“脱贫尖兵”。清晨,迎着晨雾出发;傍晚,踏着星光返回。这是黄飞的日常。为摸清底数,他带着翻译走遍拖觉镇10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针对产业薄弱问题,黄飞协调引进马铃薯良种和肉牛养殖产业,推动建立“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菲各村100余户彝族群众实现年均增收2000余元。看到村里孩子因贫辍学,他多次对接教育部门劝返多名失学儿童,还自掏腰包捐赠学习用品。“‘卡莎莎’(彝语谢谢),帮我们脱贫,更让娃娃们看到了希望。”村民的朴实点赞,是对黄飞最好的认可。
斩断毒源的“禁毒卫士”。担任禁毒专职副镇长期间,黄飞深知“防毒先防心”。他牵头组建彝汉双语禁毒宣传队,开展宣传活动80余场,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落实“索玛花工程”,对辖区戒毒人员定期签到、谈话、尿检,助力多人戒断毒瘾。他曾不顾山路泥泞和潜在危险,连夜随民警翻山踏查,铲除深山中的毒品原植物。“只要能让老乡们过上安稳日子,再苦再累都值!”这是黄飞常挂在嘴边的话。
三年援彝,黄飞见证了拖觉镇脱贫摘帽、外流贩毒归零,而他晒黑的皮肤和手上磨出的茧子,正是这段岁月最深刻的印记。
援藏新程:雪域高原多岗履职显担当
2025年,黄飞再次响应号召,奔赴平均海拔3285米的壤塘县检察院。面对高原缺氧与多重任务,他迅速成为“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的“多面手”。
检察业务的“全能选手”。办案中,黄飞参与讯问3次,多条取证建议被承办检察官采纳,推动3起案件办结;针对涉藏地区部分群众法律意识薄弱问题,他走进寺庙、牧区、街道开展“检察护航美好生活”普法宣传2次,发放宣传册100余份;在公益诉讼领域,他深入海拔近4000米的尕卡岭山区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棒托寺,排查生态环境、文物保护等线索3条。
技术保障的“攻坚先锋”。壤塘县检察院办公设备老化、国产化替代滞后,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黄飞主动扛起检察技术工作重担,逐台登记设备参数、对接供应商,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20台电脑、12台打印机的国产化更换;设备出现故障时,他既是“技术员”也是“维修工”,累计排查检修故障40余次,确保办案系统、政务网络零中断。“以前设备坏了要等外援,现在‘黄老师’随叫随到,办案更有了保障。”同事们对黄飞如是评价。
综合保障的“幕后参谋”。黄飞还主动分担综合事务。结合壤塘检察实际,起草领导讲话稿2篇,参与制定修改壤塘县检察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规章,让管理更规范;坚持每周更新维护门户网站,及时公开相关板块信息,点击量同比提升30%。黄飞深知“授渔重于输血”,通过“传帮带”培养本土检察骨干2名,为壤塘县检察院留下了“带不走的能力”。
从大凉山到川西高原,从脱贫“冲锋者”到检察“多面手”。黄飞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却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检察蓝的底色是忠诚,援边路的风景是奉献,只要祖国需要,我永远在路上。”
黄飞的这份初心,正激励着江油检察人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佘乙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