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市涪城区检察院成功办理了一起涉食品领域跨省行刑反向衔接案件,这是该院加强跨区域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规范化建设有力推进跨区域“检察+行政”协作的成功实践。
自2021年10月起,陈某伙同他人在福建省福州市购入”植脂末”原料,灌装后冒充“俄罗斯奶粉”,并通过其实际控制的某商务公司对外销售。涉案人姚某受陈某安排,从事修改“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等工作。

涪城区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对姚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后,根据“行刑反向衔接”规定,将案件移送至行政检察部门。为准确把握案涉行为可处罚性,行政检察部门邀请刑事办案检察官参与案件研讨,从案件事实、处罚依据、违法行为地等多方面开展研究。经审查认为,虽然姚某销售伪劣食品的证据不足,但其实施的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的违法行为有相应证据证实,且具有行政处罚的必要性。
姚某的违法行为发生地为福建省福州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其违法行为应当由福州当地的行政主管机关处理。为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涪城区检察院结合前期办理跨区域“行刑反向衔接”经验,细致梳理案件流程优化节点问题。事前,主动加强与福州当地检察机关及行政主管机关沟通,并就案件事实认定、证据材料审查、法律适用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今年7月底,涪城区检察院在征求福州当地检察机关意见后,依法向福州某行政主管机关制发了检察意见书。事中,涪城区检察院持续加强与该地行政主管机关沟通联系,跟进行政处理情况。9月中旬,该地行政主管机关对姚某作出了行政拘留十日的行政处罚,仅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调查取证、审议决定及处罚执行等工作,确保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高效无缝衔接。
同时,为加强跨区域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案标准化建设,涪城区检察院还探索出台了《跨区域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指南(试行)》,有力促进跨区域管辖争议、协作配合、监督力度等问题解决,提升了办案质效。
(朱建华 巫小燕 庞晓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