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平安四川 >
建品牌 创特色 展风采 成都市锦江区平安建设彰显新时代活力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01-24 14:25:43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平安锦江,品位锦江。近年来,成都市锦江区委政法委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将“平安”二字深深植根于群防群治、矛盾纠纷化解、校园安全防护等每一项工作中,使之成为城市治理中最亮丽的底色。于是,我们欣喜地目睹了一系列基层治理品牌的涌现:亲民又高效的“春熙嬢嬢”群众工作室,特色鲜明的“朱哥调解工作室”,更有创新机制“平安驿站+平安联盟”,它们如同城市的守护者,默默守护着每一寸土地的安宁与和谐。

  

  品牌涵义

  

  “春熙嬢嬢”群众工作室

  

  嬢嬢(音:niang niang)在四川方言中是阿姨的意思,而“春熙嬢嬢”则是一群年逾花甲却依然活跃于成都春熙路商圈发挥余热的志愿者阿姨。她们以满腔热忱投身社区公益,无私奉献,为社区居民提供温暖关怀。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践行“植根于民、为民而动”的社区管理服务理念,创新推出社区群众工作室机制,并冠以“春熙嬢嬢”之名,成立了独具特色的群众工作室。此后,“春熙嬢嬢”群众工作室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显著的成效,成为了成都市锦江区群众自治的一张闪亮名片,被广泛推广至春熙路街道的各个社区,共同书写着社区治理的新篇章。

  

  “春熙嬢嬢”群众工作室:打造群众自治的闪亮名片

  

  她们身着蓝衫、臂挽红袖,穿梭于院落巷陌之间,凡有矛盾纠葛之处,必有她们的身影,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春熙孃孃”。

  

  2019年3月,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道总府路社区首开先河,创立了“春熙孃孃”群众工作室。随后,这股浪潮迅速席卷了整个春熙路街道,大慈寺、青年路等社区纷纷效仿。目前,已有200名成员加入各个社区的群众工作室,共同探索实践,凝炼出一套在社区自治中熠熠生辉、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而今,“春熙嬢嬢”已不再仅仅是阿姨们的专属称谓,它更像是一面旗帜,引领着群众的力量,汇聚着群众的智慧,共同促进基层社区治理的新发展。他们走出了一条基层社区自治的新路,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效应。

  

  创新组建群众工作室 让基层群众参与自治

  

  “人员来源于民、平台服务于民、运行根植于民”,“春熙嬢嬢”群众工作室让基层群众参与自治,以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家长里短之类的“小事”。

  

  记者了解到,群众工作室在社区党委指导下,设队长1名,担负着评判美丑善恶、调处邻里纠纷、服务居民游客、监督公共事务、倡导文明风气等工作职责,成员则是从有威望、有能力、有守望精神的老党员、老干部及热心群众志愿者中选拔产生。

  

  群众工作室制度推行后,社区再动员、再组织能力明显增强,社区居民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主动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例如,大慈寺社区存在市容环境、消防安全隐患等较突出问题,群众工作室成员带头劝导督促超线商户规范经营,并深入各商铺动员筹备“大慈寺社区商铺自律会”;吸纳商铺代表加入群众工作室,自觉查看灭火器等消防设备状况,消除安全隐患;设立环境卫生专员,带领义工为超线经营的商户搬物品、扫垃圾,清理乱张贴和乱堆放物品等,在辖区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该制度实施以来,各群众工作室累计接待居民5000余人次,收集各类意见200余条,协调解决180条,解决率达90%。

  

  集六大职能于一身 拓宽社区自治广度

  

  依靠行政力量难以达到矛盾纠纷调处预期效果,而群众工作室集社情民意“收集站”、矛盾纠纷“化解站”、社区居民“救助站”、文明风尚“劝导员”、社区居民“欢乐场”、社区居民“应急队”六大职能于一身,以更加灵活高效的方式精准解决社区内部的矛盾纠纷,彰显了群众自治的强大生命力与独特优势。

  

  总府路社区群众工作室队长陈朝珍,是一名名声在外的“谈判高手”,她善于解开群众心中的“千千结”,仅一年便成功调解了5起积怨已久、非常棘手的邻里纷争。像陈朝珍这般能干的“春熙孃孃”不胜枚举,她们深耕基层,时刻关注并化解着邻里间的矛盾,确保小事不越巷、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真正发挥了社区“和事佬”的中坚作用。例如,青年路社区商贸企业和服装商铺较为集中,劳资、租赁纠纷高发频发,群众工作室自觉排查,主动听取多方意见,全力帮助商家、消费者及居民解决纠纷,积极引导消费者依法维权,形成以“社区为本”的纠纷调解机制。2024年,总府路社区信访总量同比减少30%,累计接待来访群众543人、受理务工人员各类合理诉求20宗,成功化解率达98%。

  

  “我们不仅要参与街区治理,也要帮助商场楼宇发展。”这是“嬢嬢们”的想法。天府红商场凭借“次元文化”新消费场景深受“00后”年轻群体青睐,也逐渐成为成都“跨次元”的新地标。和五颜六色次元文化服饰同框的是银发的“春熙嬢嬢”,她们在周边持续开展秩序维护、文明劝导、安全监督、城市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联动楼宇物业、社区网格员、城管队员共同守护年轻的“热爱”。

  

  此外,群众工作室切实把应急解难作为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切入点,真心实意当好社区居民的“应急队”,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推动服务管理创新

  

  制度建设乃基石之固,为充分发挥群众工作室在社区群众自治中的积极作用,春熙路街道以制度建设为舵,引领运行发展之航向。

  

  迄今为止,一套成熟且完备的运行机制蔚然成型:从关注倾听民众的心声到民意收集,从合理分类整理到化解矛盾纠纷,再到快速有效的处理——这套机制以利益诉求受理制度为核心,围绕社区内的热点问题、公共服务开展工作。同时,建立领导挂点包案制度,各群众工作室每半月举行一次“百姓说事”,街道与社区的代表深入其中,倾听并收集每一份宝贵意见,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党政领导挂帅,逐一落实包案。联席会议制度并行,即街道每月召开一次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分析群众工作室汇聚的信息,研判社情民意,探寻解决群众利益诉求的良策。

  

  最后,建立双向评议制度,树立群众工作室的威信。凡涉及评先评优、社区制度设立等,都要听取群众工作室的意见。而街道每年对各群众工作室的工作进行评议,对理事出色、成绩显著的“孃孃”进行奖励,同时,评选优秀理事长、优秀理事,并开展慰问、表彰活动,树立典范,推动群众工作室工作深入开展。

  

  “朱哥调解工作室”

  

  一声朱哥,是大家对他的亲切称呼。Logo上,朱哥扶着左右两人的肩膀,他们笑着握手言和。朴实的画面,是朱哥最真挚的愿望。“朱哥调解工作室”是以调解员朱克华为核心而建立的个人调解室,凭借他二十年来积累的声誉,以及十年专业调解的深厚功底,工作室不仅彰显了他的个人品牌效应,更成为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不可或缺的力量,构建起矛盾化解新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朱哥调解工作室”:探索纠纷调解“品牌化”建设

  

  “你坐下慢慢说。”“稍等一下,我先接个电话。”……在成都市锦江区沙河司法所的“朱哥调解工作室”里,朱克华忙碌地接待着当事人。

  

  朱克华自2015年起便在沙河司法所担任专职调解员,这一坚守便是整整十年。他逐渐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艺术——“借力打力、冷处理缓冲、耐心周旋、群策群力、精准平衡”。他亲眼目睹着沙河旧貌换新颜、高楼拔地而起,不仅见证了这片热土的蜕变,更亲身经历了基层矛盾纠纷的层出不穷与愈演愈烈。在这纷繁复杂的调解一线,他以智慧与耐心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矛盾,守护着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2021年,在成都市锦江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沙河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遵循“一街道一品牌”发展战略,创新性地成立了“朱哥调解工作室”。沙河街道发挥品牌调解效应和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一套可供学习、借鉴与复制的工作范式,进而推动全辖区多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迈向新高度。秉承“人为本,理为先,和为贵”的理念,2024年,他们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48起,涉及金额1079万元。

  

  先期预警 形成线索摸排“常态化”

  

  “某房产项目有1300多户业主没拿到产权证,计划聚众维权。”沙河街道收集信息时,一条线索浮出水面。于是,“朱哥调解工作室”迅速响应,参与到该矛盾纠纷的化解中,一方面积极做业主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导致产权证办理停滞的问题,历时半年,促使开发商正式启动办理产权程序。

  

  该事件的圆满解决,离不开沙河街道构建完善的多元矛盾纠纷网格化预警体系。该体系以社区、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为基础,广泛通过小区业主群、物业群、QQ群等收集信息。“我不定时会去参加辖区物业协会每月召开的矛盾纠纷摸排会议。”朱克华告诉记者,这种预警机制让很多矛盾在尚未激化时就得到妥善处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朱克华还提及了另一起纠纷成功处理的案例。该案例同样源自预警体系的线索摸排。某小区的健身房因与物业方产生经济纠纷,导致开发商和物业方采取极端措施关闭了健身房,致使会员无法正常健身,进而引发会员聚集维权。在矛盾尚未升级之前,“朱哥调解工作室”介入,为三方搭建沟通平台,多次协商后促成各方最终达成一致。

  

  据统计,近几年,沙河街道共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780余次,排查出各类纠纷318起,成功调处318起,调处成功率达100%。

  

  精准施策 实现纠纷调解“高效化”

  

  在线索摸排的基础上,“朱哥调解工作室”针对不同类别的矛盾纠纷,采取不同的措施快速化解。

  

  鉴于辖区内工地众多、涉农民工工资纠纷多发,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采取了定期摸排建筑工地的策略,严格检查农民工工资发放台账,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排查和监管的重点。对于排查出的欠薪事件,“朱哥调解工作室”积极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主动介入调处,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成都市锦江区人社局在“朱哥调解工作室”成立一站式劳动纠纷分中心,为讨薪农民工开启“绿色通道”,以调解的方式更高效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难题。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朱哥调解工作室”协调处理涉农民工工资纠纷310余起,涉及金额6250余万元。

  

  针对辖区内涉及人数较多的纠纷,“朱哥调解工作室”则更加注重政策宣讲与法律法规的普及,同时做好现场安抚工作,有效防止矛盾的激化和事态的扩大。“朱哥调解工作室”还有针对性地组织群众中的“带头人”做好其他人的思想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例如,处理某教育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家长和老师维权事件,经过十余天反复沟通协商,471名学生家长和教师涉及的381万余元按84.45%的比例进行了退款,退款金额为331万余元,促使该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对于个人消费纠纷,朱克华则侧重于找利益平衡点,以共情化解消费者难以释怀的情绪。“前年有个案子,我就陪着当事人一直聊到除夕的下午。”朱克华告诉记者,节假日加班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凝聚合力 推动矛盾化解“多元化”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锦江区正在构建一套高效、便捷、全面的“一站式”阵地运行体系,让群众“一扇门进出”、纠纷“一揽子调处”、矛盾“全链条化解”。而作为沙河街道的调解主力,“朱哥调解工作室”还承担着做好各种力量“连接桥”的功能,负责整合街道大力发掘的社会资源,增强矛盾纠纷化解的实效性。

  

  对于辖区内高发的物业纠纷及邻里纠纷,“朱哥调解工作室”充分利用社区两委、社区律师、街道民生办及相关专业人士的力量参与调解,调解效果良好。近几年,“朱哥调解工作室”有效调处业主和物业、业主之间的一般性纠纷2368起。

  

  值得一提的是,“朱哥调解工作室”通过“街道呼、部门应”系统,与成都市、锦江区各职能部门能够快速有效互动,形成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从力量分散到形成合力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模式的转变,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迅速化解矛盾纠纷。例如,“朱哥调解工作室”联动住建部门成功化解辖区某商业中心停车收费纠纷,赢得了沿街商铺经营者及小区业主的高度认可。

  

  “平安驿站+平安联盟”:构筑校园安全防护网

  

  2024年,成都市锦江区委政法委创新“平安驿站+平安联盟”群防群治新模式,以平安驿站为纽带,建设学校、商场、企事业单位等最小应急单元,旨在把治理力量向学校、街面、商圈、医院等前移,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风险防控在萌芽、应急处置在前端。

  

  “有一名可疑人员在娇子小学门口与保安发生争执,请求协助处置!”一天下午2点左右,成都市锦江区综治中心收到消息后,立即启动“135”处置机制,调集附近综治巡防队员、平安志愿者前往协助公安机关处置,有效维护了校园安全。这是2024年成都市“蓉义卫”最小应急单元拉练会上的精彩演练场景,也是“平安驿站+平安联盟”模式生动实践的一环,类似的校园安全应急演练2024年已开展了500余次。

  

  据了解,成都市锦江区有中小学校、幼儿园165所,在校学生达13万余人。校园安全和学生健康,关乎千家万户之心弦。因此,2024年,成都市锦江区把平安校园建设纳入强基建设年行动,以“平安驿站+平安联盟”为牵引,打好“三四五”组合拳,构筑校园安全防护网,坚实守护全区学校的安宁与稳定。

  

  健全三项机制 压紧压实校园平安责任链条

  

  机制先行,成都市锦江区将校园安全的保障措施细化为一系列具体而有效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种稳定而持续的工作常态。

  

  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成都市锦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专题召开平安建设推进会。成都市锦江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引领协调与监督落实的作用,全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教育部门与政法机关携手,梳理并细化《校园安全领导责任清单》与《校园内外风险隐患管理清单》,明确风险类型、责任边界与整改路径,将校园安全管理责任细化为一道道坚实的防线。

  

  健全多方联动机制。成都市锦江区委政法委联动法院、检察院、公安、应急、市场监管、消防、卫健等专业力量,深入各学校指导反恐防暴、禁毒反诈、欺凌治理、火灾应急逃生、食品安全保障及卫生防疫等工作,全方位增强校园安全防护与治理能力。定期召开校园安全联席会议,精准剖析安全态势,深度解读典型案例。

  

  健全考核督导机制。成都市锦江区创新组建教育系统内专(兼)职责任督学、专家责任督学、公众责任督学制度,并印制《锦江平安校园周报》,对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隐患整改不及时的学校进行通报。

  

  实施四项工程 凝心聚力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平安锦江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学生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因此,心理健康工作被纳入成都市锦江区政府重点工作。为此,成都市锦江区实施了学校教育服务提质、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社区教育水平提能、医疗支持体系共建四大工程。

  

  全区57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升级为“快乐加油站”,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开展心理测评,及时掌握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成都市锦江区建立了253所家长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并开发家长教育课程与微课程。此外,76个社区全覆盖开展心理公益巡讲,建立“友邻教师工作坊”,100余名友邻教师提供社区咨询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锦江区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等医疗资源,组建“锦江区心育联盟”,提供心理评估、危机个案转介等服务,帮助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就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心理门诊,探索建立“学校—医院网上咨询门诊直通车”平台,让辖区学生就近就便接受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

  

  突出五个环节 从严从细落实校园平安措施

  

  据了解,成都市锦江区的工作重心明确聚焦于五大环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将关于校园安全的各项举措扎实落地,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精准到位、发挥实效。

  

  锦江区全面深化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去年以来,已组织消防、食品、交通等多项专项排查;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对教职人员进行背景筛查,确保无前科人员入校。

  

  锦江区还在成都全市率先开展“一校一警”工作,整合公安、综治、交警、校园四方力量,全覆盖配备驻校民警,组建由民辅警、交警、综治巡防队员、网格员、校园保安组成的校园安全护卫组,落实护学岗,全时守护校园安全。优化“135”快速处置机制,抽调人员组建3支校园涉暴恐突发事件快反小组,确保涉校涉生警情第一时间出警、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依法依规处置。

  

  全面建强校园最小应急单元。以街道辖区为单位,结合平安驿站分布,全覆盖、高标准建设校园类最小应急单元,并进行应急演练。推进“鸿蒙校园智能安防”,视频监控接入公安天网、综治中心,实现“一键报警、一呼多应、一屏统管”。

  

  全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编制《锦江区校园法治建设蓝皮书》,打造“亮晶晶·心雨梦工厂”“豌豆荚”等未成年人保护品牌,设立法治校长160余名,为学校法治教育提供专业支持。实施青少年禁毒“五个一工程”“大手牵小手”等项目,开展“青少年反诈小课堂”200余次,编制防范欺凌处置工作方案,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潘红
终审: 李家亮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