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找了25年,遂宁市民李权文、陈晓菊夫妇终于找到了儿子李顺兴。站在舞台上,李权文克制着情绪,从兜里掏出一块手表,颤抖着手为儿子戴上,“我们想送儿子一份礼物,以后我们一直在他身边。”陈晓菊在旁哭着说。1月22日晚,在“忠诚的印记”四川公安“向人民报告”主题展示活动现场,李权文夫妇与儿子相认,这是由绵阳公安举行的“2025常态化反拐团圆行动”第一场认亲仪式。
民警胡祥雨(左一)和李权文(右一)一家
幼子走失
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2000年,李权文和妻子陈晓菊离开家乡,带着两个孩子在绵阳市涪城区务工,李权文开出租车,陈晓菊在金桥商场开服装店,生活忙碌奔波,但孩子乖巧懂事,小家庭日子过得很幸福。
但这一切却随着一场意外戛然而止。
2000年9月1日12点多,陈晓菊在幼儿园给两个孩子报名之后,把他们带回了服装店,就在她忙着接待顾客时,两个孩子跑到了店外,“忙完生意,我就喊儿子的名字,让他快回来,但喊了几声却没人答应。”陈晓菊一下子慌了神,立即在商场内寻找。
楼上楼下找了好几圈,却始终不见儿子的身影,陈晓菊赶紧给丈夫打电话,两人分头行动。“一个热心的商家告诉我,他看到一个孩子骑着车往外走了。我如遭雷击,立刻冲出商场,四处询问,有人跟我说看到一个骑车的小孩在路边摔倒,被一个中年妇女抱起走了,大家都以为那是孩子的奶奶。”陈晓菊回忆道。
意识到儿子可能被拐后,两人赶往汽车站和火车站寻找儿子。在火车站候车厅,李权文发现了儿子的小自行车,夫妻俩求助火车站工作人员,查询了当天所有在绵阳出发以及途经的列车,铁路方面还安排了列车员在车上协助寻找,但遗憾的是,始终未能找回儿子。
苦苦寻子
公安民警带来好消息
李权文夫妇报警后,公安机关迅速组织警力在孩子走失的各大路口、交通要道、车站开展摸排走访工作,由于当时客观条件限制,李顺兴疑似被拐案多年来并无进展。
从此,寻找儿子成了夫妻俩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心里总是自责,觉得自己连孩子都保护不好,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陈晓菊说,她几次站在河边想跳下去,但想到年幼的女儿,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虽然搬离绵阳,但夫妻俩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往返遂宁、绵阳两地,每次都要回当年孩子失踪的金桥商场附近,默默待一会儿。
在公安机关建立全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信息系统后,2009年11月,绵阳市公安局打拐办专程前往李权文夫妇家中采集血样,并及时将采集的血样检验DNA信息录入“打拐库”。
随后十多年间,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打拐民警先后3次采集李权文、陈晓菊夫妇血样,加做DNA位点更新系统数据,增加盲比比中概率。
2024年11月初,公安部打拐专项比对会战专班研判认为:绵阳市失踪被拐儿童李顺兴人像比中河北邢台人王荣健,邢台市公安局打拐办随即按照部专班指令对疑似人员王荣健采集血样检验入库。
11月20日,经比对确认,邢台市公安局采集的王荣健血样与绵阳市公安局涪城分局采集的李权文、陈晓菊夫妇血样所检DNA符合三联体遗传标记,具有生物学遗传关系,“儿子找到了!”接到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胡祥雨的电话后,陈晓菊赶忙给丈夫和女儿打电话报喜,挂断电话后,她失声痛哭。
1月22日,李权文和陈晓菊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了25年的儿子,三人在四川公安“向人民报告”主题活动现场紧紧拥抱,“未来,我们会持续发力,让更多寻家孩子看到家的方向,让更多离散家庭看到团圆的希望,竭尽全力守护万家灯火。”胡祥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