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灯火渐隐于云海之下,从山脚到海拔3079米的峨眉之巅,一个个“孤峰警务室”的灯光就会为夜爬峨眉山的游客亮起,“夜巡执勤队”也立即出动。
9月4日晚10时,乐山市公安局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分局金顶派出所教导员欧洋与辅警徐仕平,在山脚踏上通往山顶的青石步道,开启两人的夜巡执勤工作。“警察的手电光,就是游客的‘安心灯’。”欧洋对记者说。
夜爬很危险,夜巡很重要。前不久一次巡逻中,民警发现一名因体力透支和寒冷侵袭而蜷缩在路边的年轻游客,迅速将其安全送医。今年“五一”期间,游客刘先生突发严重高原反应,民警伍珂贤与辅警徐仕平接警后,立即携带氧气瓶和急救包赶到现场。由于处置及时得当,刘先生成功脱险。三年来,这样的生命救援已累计进行上百起。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搀扶、每一口热饮,都是对“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生动诠释。
目前,乐山市公安局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分局在全山设立了20个警务室,分布在徒步路线的关键节点上,形成“一站接一站”的接力式守护体系,确保游客报警后,警力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如位于天池峰下、海拔1120米的洪椿坪警务室,这里地处峨眉山山腰,是登山爱好者的必经之地;海拔1460米处的观心坡上有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寺庙——息心所,此地地势险要、云遮雾掩,设于此处的息心所警务室成为守护游客安全的重要屏障。这些警务室大多位于不通公路的山峰上,因此被称为“孤峰警务室”。
驻守这些警务室的民辅警七天一轮换,每次进山都要携带生活物资,徒步翻山越岭。伍明海是驻守洗象池警务室的辅警,位于白云深处的洗象池常年笼罩在雨雾之中。清晨,山间寒气逼人,伍明海紧了紧腰间的警务装备,然后踏入浓雾之中,这是十余年来,他重复过无数次的巡逻开场。而从山下前往九老洞警务室,辅警戚大军要攀爬垂直高差达300米的险坡“九十九道拐”,耗时四五个小时才能抵达。
刘剑波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刘任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