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长安网群 > 攀枝花 >
攀枝花市西区金沙西苑蝶变之路:法治筑基 共治共享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10-28 16:45:43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小区依法治理既是关键拼图,更是法治社会建设的“神经末梢”。它不仅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更是全面依法治市落地生根的重要基石。

  

  2024年7月,随着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启动小区依法治理试点工作,攀枝花市西区金沙西苑小区被纳入首批试点名单。自此,一场以法治为底色的基层治理革新在这里悄然展开。在西区依法治区办统筹引领下,小区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搭建起业主、物业服务、社区多方共建共治平台,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促进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协同发力,曾经矛盾交织、人员关系复杂的小区,正逐步蝶变为和谐幸福的法治家园。

  

  在攀枝花市西区清香坪街道路北社区,建成于2008年的金沙西苑小区见证着984户、2460名居民的烟火日常。小区住宅集原塑料公司、大修厂安置房,原攀煤集团腾空区搬迁安置点及经济适用房、商品房于一身,近日,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这个正在经历蜕变的小区,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法治如何重塑社区肌理,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的创新实践。

  

  党建引领法治 “四位一体”夯实治理基础

  

  “请下载反诈APP。”“请看一下小区法律服务指南”6月24日20时许,华灯初上,金沙西苑小区法治长廊里灯火通明。西区依法治区办正在举行“夜晚法治宣传活动”。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西区依法治区办统筹下,小区以党建为核心引擎,构建起“四位一体”治理格局——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党群议事会协同发力,形成社区书记牵头、“六步议事法”贯穿的民主决策闭环。从“党群问事”收集民意,到“群众评事”检验成效,28场议事会累计解决9项急难愁盼问题,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人翁”。

  

  法治元素的深度融入,让治理更有温度与力度。法治长廊、法律服务之家、法治广场等阵地拔地而起,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网络同步铺开。夜幕降临,西区司法局牵头,社工部、住建局、清香坪街道、清香坪派出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夜晚法治宣传活动”点亮社区,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化身“法治夜校”讲师,将反诈防骗、禁毒、物业管理条例等知识送到居民身边。这种“目之所及皆有法、行之所至皆循法”的沉浸式普法,让法治信仰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


微信图片_20251028153715_33_3.jpg

  

  多元共治增效 “集约化”整合服务力量

  

  “以前小区卫生差,路灯坏了没人修,停水停电只能干着急!”说起曾经的金沙西苑,老住户李阿姨直摇头。作为多方的安置小区,这里居民大多习惯了单位福利房模式,对缴纳物业费十分抵触。物业公司收不齐费用,服务质量自然跟不上,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社区多次调解都收效甚微。

  

  2024年,在西区依法治区办指导下,一套“五级联动”治理体系应运而生:部门统筹政策资源、社区党委牵头协调、业主委员会凝聚民意、物业公司优化服务、党员代表带头示范,五大主体拧成一股绳。同时创新推出“三互四联五共”工作法——资源互联共享、优势互补协作、服务互动提升;思想联建聚人心、事务联办破难题、品质联创提标准、物业联管强规范;资源共通、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发展共商,将治理的“一盘散沙”凝聚成“一股合力”。

  

  如今走进小区,新增设的52个停车位整齐有序,健身器材、休闲长椅等5项便民设施成了居民新去处。2025年初,300万元专项资金注入,供水、供电管网焕然一新,绿化带里花草摇曳,居民活动广场热闹非凡。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治理机制的深度革新。

  

  “业主圆桌派”让居民围坐共商身边事,“法理大家谈”邀请法律顾问释法说理;物业“权责清单”白纸黑字明确服务内容,退出预警机制高悬监管利剑。停车难、账目不清、设施老化等5大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最直观的数据见证着改变:物业费收缴率提升23.43%,投诉量下降63.64%。曾经矛盾重重的老小区,正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鲜活样本。


微信图片_20251028153716_34_3.jpg

  

  化解矛盾纠纷 “大合唱”奏响小区治理新美景

  

  “治理小区就像看病,找准病灶才能药到病除。”西区依法治区办负责人形象比喻道。自2024年起,一场以“四方协奏”为特色的治理变革在金沙西苑小区悄然展开。街道统筹协调、社区精准对接、小区居民自治、物业协同服务,四方力量打破壁垒,共同奏响基层治理的和谐乐章。

  

  这场变革从倾听民声开始。小区建立起“三张清单”动态管理机制——需求清单记录居民“急难愁盼”,服务清单明确解决路径,问题清单跟踪整改进度。居民在微信群里“吹哨”,部门单位“报到”,形成“诉求收集-分类派单-限时办结-群众评价”的闭环流程。依托“部门联动+司法护航”的联合调处机制,停车纠纷、物业矛盾、家庭琐事都能在家门口找到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事有地说、难有人帮、怨有人解”。

  

  “本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工作人员比我还上心!”“物业纠纷半小时就调解好了,太高效了!”小区公告栏里贴满的感谢信,业主群里刷屏的点赞,都是这场治理变革最生动的注脚。在“三说会堂”里,社区法律顾问用家长里短的语言释法说理;法律服务之家的“一站式”服务台前,法律援助、公证咨询等业务“一窗通办”。试点以来,18起矛盾纠纷100%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微信图片_20251028153719_36_3.jpg

  

  随着业主委员会依法换届、党支部建在小区里,住建、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力量下沉网格,曾经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如今旧貌换新颜。绿荫下孩童嬉笑玩耍,法治长廊里居民闲话家常,信访量同比下降的数字背后,是群众满意度节节攀升的幸福答卷。这场以法治为笔、以民心为墨的治理实践,正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描绘出温暖而坚实的基层底色。

  

  苏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郭雨迪
终审: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