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波
我在乡村出生,从小就对乡村有种特殊的情感。如果说什么是乡村特有的图腾,也许是清晨小道旁晶莹剔透的露珠,也许是正午石墙黑瓦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抑或是傍晚飞鸟掠过的多彩天空。池塘蛙鸣,黄犬鸡禽;农田里忙碌的身影,学堂里愉快的歌声……守护美丽宁静的乡村,身为法律人,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案桌上的法律条文就是答案。为乡村普法,建“无讼”和谐乡村,这就是我与乡村的约定。
普法工作关系到村民法治素质的提升,也关系到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我深刻体会到,普法工作不是敲敲锣、打打鼓就能轻松实现,也不是照两张图片、拉几条横幅就能完成的。如果脱离了普法实际效果来评价普法工作,那么一切都是形式主义。只有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才能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在以案普法的形式中,“坝坝法庭”最受村民欢迎。
“坝坝法庭”普法解纷
张大娘年过九旬,育有三子。三个儿子早已成家,家家建起二层小洋房。老伴在世时,老两口独居祖屋,在左邻右舍看来,虽行动不便,却也其乐融融。老伴半年前过世,张大娘孤身一人独居祖屋。读大学的大孙女陪伴张大娘在祖屋里度过了暑假,可马上就要开学了,见住在祖屋的张大娘无人照料,大孙女就为张大娘代写诉状,递交到法院。
在登记立案时,按照诉状上的联系方式,电话联系到张大娘的孙女。此时暑假已结束,她也回到大学校园。电话那头,她询问案件办理流程,讲述案件经过。“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把你奶奶的案件处理好的!”对此,孙女表示感激。在后来的走访中,村委会反馈道:“三个儿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这个纠纷我们村组也多次组织调解过,还动员了左邻右舍和亲属,儿子们对于赡养问题没有什么意见,主要是三个儿媳之间为赡养问题闹得很僵,互不让步,才让老太太受这样的罪。”
我在村组干部的陪同下,在祖屋里见到行动不便的张大娘。祖屋里收拾得整齐干净,老人坐在屋中,眼神平静深邃,只是带着些许无奈。老人十分健谈,我也从中摸清案件症结,遂决定就在张大娘的祖屋大院里开庭审理这起赡养案件。村组干部对“坝坝法庭”很是支持,并要组织群众前来旁听案件。
到了开庭审理日,院落里围坐着几十号人。老人见到我们,拄着拐杖来迎,但三个儿子及家属见着身着制服的我们,只是低头沉默。趁着书记员准备庭审的空当,我与张大娘聊起家常。聊老人年轻时柴米油盐的生活,也聊挣工分养孩子的经历;聊孙辈们的孝敬,也聊他们未来的发展。聊着聊着,儿子们也开始搭上几句。书记员示意可以开庭时,大儿子拉着自己的妻子走进屋里。其他几家伸头探望,怕错过什么。过了一会儿,大儿媳出了里屋,坐回原来的位置。大儿子随后招呼着两个兄弟进屋,两人进屋前都望向自己的妻子,可她们倒像是什么都没听见,不约而同地望向正对祖屋大门的秧田。
“法官,今天这事我们仨兄弟刚刚商量好了,我们仨轮流将妈接到自己家去照料,每家住四个月,顺序由妈定。要是妈住着不满意,想去哪家住都行。如果到时再有纠纷,到时我们兄弟再来找你处理。”
“你们商量好了?”“商量好了。”“家属没意见了?”家属在座位上低头看着地,也不回应。“这事闹得村组干部和四邻八舍的都知道,不赡养老人是当儿子的不孝,这事我们能做主。”
“那好,那你代表你们几个弟兄,给大娘和在场的所有人都表个态。”
大儿子上前几步,脸有点微红。“我们也正养育着子女。我们小时候,父母千方百计不让我们饿着、冻着。现在,我们作为儿子也绝不能让妈饿着、冻着,更不能让妈寒了心。”此时,村组干部带头鼓起掌,小朋友们也蹦着跳着拍起小手。
“家属们还有没有补充的?”三个儿媳表示没有意见。“大娘,您满意吗?”“满意!”
“模拟法庭”呵护成长
除了老人,我还格外关注孩子这个群体。“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中,我的联系学校刚好是一个乡村初中。孩子们对“模拟法庭”的角色扮演甚感新奇,老师让孩子们自愿报名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模拟法庭”剧本选取的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刑事案件。我提前将剧本发到孩子们的手里,在孩子们了解剧本内容后,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我相信这有助于孩子们更深刻了解剧本人物角色与“审理”程序。
到了“模拟法庭”开庭日,孩子们根据扮演角色换上法袍、检察制服与警察制服,我帮他们整理衣领时,希望今日“庭审”能点亮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探求之路。案件“审理”进展很顺利,无论是台词还是审理程序,孩子们都一丝不苟地诠释着自己的角色。
活动结束后,几个孩子追了上来把我围住。“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叔叔,能不能帮我签个名?”“签我的名字吗?”“对,签你的名字。”看着孩子们递上的笔记本和笔,我笑了,“我又不是什么明星,小朋友们怎么会想到要签名呢?”
“你就是我们要追的星呀!”低头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眼神里透露着满满真诚。围过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双手都举着笔记本和笔,一个劲地请求着,让我始料不及。我想,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不仅只是让孩子们了解人民法院案件审判流程,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让崇法守法成为他们一生的准则。
九层之塔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会在不断发展,法治也在不断完善,普法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我与乡村的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单位:广安市中院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