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
成都的糕点,成都的包容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03-21 11:46:29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 钱薇伽

  

  成都街头,时常会见到这样一幕情景:一家装潢甚是古旧的糕点铺前,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糕点铺飘出的阵阵甜、咸香味,似有魔力一般,不断吸引路人加入购买队列。

  

  这便是远近闻名的“文殊院宫廷糕点铺”,最有名的糕点有甜桃酥、咸桃酥、椒盐酥、金桔酥、枣泥糕、花生占。

  

  在成都,除了这家文殊院宫廷糕点铺,还有闻酥园、耀华糖果铺、协盛隆川饼等主打传统糕点的铺子,售卖的芝麻糖、绿豆糕、杜甫饼、芙蓉酥、蛋黄乳酪,同样受到大众欢迎。龙抄手、钟水饺等以小吃闻名的老字号里,也出售百荷酥、龙眼酥、黑芝麻饼等糕点。咸甜桃酥色金味香,入口酥脆,绿豆糕冰甜,芙蓉酥色泽鲜艳,外形恰如深秋时节在成都街头雍容绽放的芙蓉花,百荷酥则是面皮细白如纸,层层叠叠,仿佛湖上静雅的白莲。

  

  每座城市,或者每个地域文化都有代表性的糕点。说到京味糕点,稻香村首当其冲,驴打滚、京八件、佛手酥,迎面一股皇城根下的骄傲。说到秀美江南,衢州桂花糕、开化蒸糕、宁波苔条糕、嘉兴粽子,柔得能泛起人心底最深的乡愁。成都的糕点,名字则大多朴实直白,或以“口味+调制方式”命名,如甜桃酥;或是“原料+调制方式”命名,如蛋黄乳酪、绿豆糕、金桔酥;少部分以“外形+调制方式”命名,如芙蓉酥、百荷酥。周作人说,北方(点心)可以称为“官礼茶食”,南方则是“嘉湖细点”。成都的糕点,既非“官”,亦难称“细”,乍看上去没多少特殊的气质,却以质朴直白的口感取胜,用食材本真的味道和原始的香气打动人心,一如成都人敞亮爽朗的性子。

  

  川菜定型于近代,今人喜爱的糕点,也是在近代的茶园里经历了茶客们的“海选”“严选”,代代流传。从清末到民国,茶客们在竹林茶馆间谈天说地,一口清茶,就一口糕点。清雅的茶和油面糖糕点在唇齿间碰撞,不知是茶水解了糕点的甜腻,还是糕点冲淡了茶里的微涩。微风吹起,竹叶淼淼,大概,这就是专属于成都的味道。

  

  生活在清末的傅崇矩在其编撰的《成都通览》中,专列一篇《成都之茶食名目及价值》,列举了茶馆供应的点心品种与价格。书中有现在还能吃到的鸡蛋糕、蛋黄酥、绿豆糕、枣泥糕等糕点,还有只见其名不知其味甜缸炉、玉露霜、蛋杂食。书中还有特意说明的、根据季节临时供应的芝麻猪油汤圆、冰糖瓤鲜藕、玫瑰猪油年糕,名字优美得让你食指大动。

  

  这么一想,成都本土糕点似乎少了特定的节气感。中秋要吃月饼,端午要吃粽子,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譬如在宁波绍兴,女婿第一次探望岳父母,标配是带上软软糯糯的梁弄大糕。时至物质丰沛的今天,在许多地方,重阳节吃重阳糕,清明节吃清明稞依旧是节庆特有的习俗。但成都,并没有特意为某个时令、节日、节点而“发明”出一款糕点。成都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任何糕点,或者说,想吃什么,随时便吃。

  

  这并非时令感或者仪式感的缺乏,更多则是成都人对生活闲适、随意的态度。糕点可以是下午的茶间佐食,也能成为早上饱腹的早餐。香醇热牛奶配上酥脆的桃酥,吃下肚,一整天都是暖洋洋的。成都人不会在意吃得多贵多有形式感,更在乎吃得是否开心,这一餐糕点能否给自己带来快乐。

  

  蜀人自古“好辛香,尚滋味”,历史上三次大移民,也改不了成都平原上人们的脾性。成型于近现代的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鱼香、麻辣、酸辣、咸鲜、椒盐、糖醋等不同的味型,让川菜适应不同人的喜好口感,走向世界。

  

  成都的糕点,也拥有川菜复合味型的特点。以甜为主打,但不止于甜。咸桃酥、椒盐酥也是文殊院传统糕点铺备受欢迎的糕点。麻饼有椒盐和冰桔两种口味,红豆饼的馅料里也带了少许的陈皮,葱油酥更是以浓郁的葱香闻名,让爱葱人士爱不释手、爱不释口。成都还有类似云腿月饼这样的肉馅糕点,耀华糖果铺的杜甫饼的内馅是椒麻火腿,实在切中复合味爱好者的喜好。可以说,在成都,没有味觉的“异端”,酸甜咸麻辣,荤素皆宜,总有一款适合老饕们挑剔的胃。

  

  这就是专属于成都的包容。包容不仅在口味,还在于与时俱进。文殊院宫廷糕点铺已经推出木糖醇核桃糖、花生酥糖,正中减肥健身人士的刚需。耀华糖果铺的特色产品“成都四景”,芙蓉花、大碗茶、九眼桥、合江亭,黄绿粉棕四色好看,馅料满口香,成为食客们新的心头之好。

  

  近年来,成都街头多了许多新中式糕点铺,既有本土的新品牌,也有来自他乡的新客,泸溪河桃酥、爱达乐、好利来。这些糕点店既售卖传统糕点,也有西式糕点。不同香气融在温暖的灯光里,仿佛生活也多了不少甜味。

  

  糕点无所谓新旧,在于一代代顾客不变的喜爱。成都的糕点,就在慢悠悠的时光中,生长着,变化着。 (作者单位: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潘红
终审: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