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ccaw@sina.com
主办: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四川法治报社
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
风华独领《风流去》(二)
www.sichuanpeace.gov.cn 】 【 2025-03-28 10:23:22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野山

  

  编者按 本报今日继续连载野山先生关于《风流去》一书的读后感,敬请继续品读一位政法人独特的人生感悟。

  

  墨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大数学家华罗庚酷爱武侠小说,认为它是“成年人的童话”,在日本突发心脏病去世时,行囊中还装着金庸的小说。

  

  我也是侠客迷,梦想着身为“黄河万里独行侠”行侠仗义,“一剑霜寒十四州”武艺超群。

  

  在《风流去》中,鲍鹏山把墨子定义为“向帝国挑战的剑侠”,但他没说墨子的剑,也没讲墨子的侠,大谈特谈的是墨子的叛逆思想。初读不以为然,细思则不寒而栗——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武力,视死如归的群体,再有系统的叛逆思想加持,不就是要造反的政党吗?所以孙皓晖先生把他们命名为“政侠”,是十分准确的。

  

  对墨子,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这也许是少时“孩子王”,大时“侠客梦”使然。我曾在大咖们“儒家拿得起”“道家想得开”“释家放得下”的断语下,斗胆又加了两家——“法家扛得住”“墨家豁得出”。并在《儒墨道法浅议》一文中,对墨家作过评述,现记之于下: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解决社会上强凌弱、富侮贫、贵傲贱等罪恶,是和平主义者。战国时有“非儒即墨”之说,可见其确曾显赫一时。说他们豁得出在于为理想信念“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牺牲精神。对墨家之“墨”字,无人解析。有人称墨家是最大的黑社会组织,如此,“墨”字上黑下土,是否可以解为“中华大地上最大的黑社会”呢?不过此黑社会可不是为非作歹、欺压良善的黑道犯罪组织,墨子的“平民圣人”可不是虚的。他们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无视强权,敢与“主流社会(白社会)”对抗的强大力量,是充满“爱与正义”的组织。“侠以武犯禁”,他们是扶危济困、扶弱抑强的“政侠”,犯的是强者之禁。“止楚攻宋”就是墨家的壮举,其后又有劝说齐国、鲁国停止攻伐等业迹。在先秦列国纷争之世,他们可以纵横捭阖,甚至如鱼得水。但在秦汉大一统后,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了,哪怕曾助力秦国一统天下。乱世中他们被称为“和平使者”,治世里却必被视为潜在的危险者。床榻之侧卧猛虎,如何安寝?试问,哪个强大的政权会允许身边存在着一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爱打抱不平且视死如归的准军事力量存在呢?时与势都迫使墨家转入隐世流传,据称秘密传承两千余年,历经矩子七十二代,却是世所不闻,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墨家还是科学家的团体,其成员中不乏科学人才。我国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为“墨子号”就是纪念墨子的科学贡献。

  

  豁得出的后果是严重的——祖师与封圣、封王无缘,团队遭主流社会极力排斥,弟子们也自然入不得庙堂。平民的良心又使得他们不屑于被神化而远离大众,那就只好相忘于庙堂之力所不及的江湖了。

  

  武侠小说我最爱的是金庸系列,可惜那里没有出现过墨家人物,但墨家的思想却大放异彩。我最为心仪的大侠是萧峰(乔峰)。倪匡评价乔峰时曾说:“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极多,但若论意气之豪迈,行为之光明,胸襟之开阔,唯有乔峰。乔峰堪称是人中之龙。”确实如此。乔峰的大义凛然,提起来让人无不为之动容,其人格具有极大魅力。

  

  细细品来,乔峰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是墨家精神的重要体现。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和“非命”牺牲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墨子如果活在金庸时代,一定是有思想的大侠乔峰。

  

  曾为萧峰填过一首《沁园春》,现录之于下,聊以致敬侠客前辈墨子——

  

  沁园春·萧峰

  

  叱咤风云,领袖群伦,谁与共雄?念江湖路远,丹心侠骨,干云豪气,笑傲苍穹。身在草莽,心怀黎庶,为射天狼挽角弓。英风烈,正长拳伏虎,铁掌降龙。

  

  惜乎胡汉相倾,恨骤雪严霜欺劲松。叹风多露重,高洁谁信?恩绝义断,零雁孤鸿。烽火难熄,家仇可灭,敢付残躯易大同。吾何愿,结金兰共醉,吸海垂虹。

  

  孟子

  

  知道孟子比知道孔子晚得多,源于“批林批孔”,才知道孔子还有个跟班叫孟子。批《三字经》时,从“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知道了他不是个好学生,心想,难怪他挨批。

  

  鲍鹏山对孟子的评价是很高的,题目就是“王者师与大丈夫”。作为孔子嫡派传人,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被奉为“亚圣”,地位显赫。鲍先生认为他的“亚圣”地位,不是靠嫡统,不是靠自封,而是靠他对儒家门的大贡献。概括而言,大贡献有三:

  

  第一,他把孔子的“仁”发展到了“义”。孔子重“仁”,孟子重“义”。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义”。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孟子说:“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这就使得不可企及的孔子人格理想走向大众。“孔子的‘圣贤’理想只能是一小撮精神贵族的追求,而孟子的‘义’则有可能成为普遍的伦理道德规范。”这对于儒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他把孔子的伦理思想演绎为一整套的政治构想,发展为“仁政”(即王道),完成了其由学术向政治的过渡,使得学统、道统与政统融合无间,合二为一。这为儒术“独尊”甚至后世的“科举取士”奠定了基础。

  

  第三,贡献了“性善论”。这也是他饱受争议的贡献,如荀子的“性恶论”一样。理论层面,逻辑推演、实证分析都不足以证明性善与性恶,这是一个极有可能不能证明的问题。黑格尔说过: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这句话时,他们就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性本恶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加伟大的思想。鲍鹏山则认为——“精通逻辑思虑冷静的老黑格尔显然比冲动激情的孟夫子老成而深刻,中西文化在这里显然分出了一些优劣:说人性善,只能祈求人们向善,它相信人的自我道德约束,最终导致的是政治的专权;说人性恶,便能积极地去防恶,它导致的是对权力的制衡。”“孟夫子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老黑格尔却说出了更伟大得多的思想。”那荀子呢?他的“人性本恶”论是不是更伟大的思想?

  

  既然都证明不了,那我们不如分而治之:在价值层面,我认可人性本善,倡导核心价值,提倡道德修养;在政治层面,我主张人性本恶,增强防范意识,加强权力制衡;而在法律层面,我却倾向于人性善恶相兼——法律就是去恶扬善,人性本善,要法律何用?人性本恶,法律则太疲惫了吧?

  

  我赞赏鲍先生对孟子的如下评价——“孟子有英气,那是丈夫初长成时的阳刚之气、浩然之气。孟子有圭角,凛然难犯,那是男儿的铮铮傲骨,无一丝邪媚之态。这正是孟子最了不起的地方。”孟子要做的是“王者师”而不是“臣妾”,更不是“奴才”!

  

  孔子述而不作,留下来的是弟子们的记录,而孟子是著述的,读他的文章,畅快淋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显露无疑。“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大哉斯言。

  

  “民贵君轻”惹得专制暴君朱重八大光其火,把孟子从孔庙中赶了出来,实在是对孟子的褒扬呢。(作者单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编辑:刘慧心
初审: 刘慧心
二审: 潘红
终审: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