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帅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初春的盐都,盐井上的薄霜尚未消融,自贡法院“红梅”法治文化品牌却如凌寒之梅,在江姐故里的土壤中傲然绽放。在这里,我感佩古人“法者,治之端也”的智慧,亦品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悟寒冬腊月间红梅独绽与法治共通的孤勇。
作为青年干警,我曾疑惑:在宏大的文化叙事中,个体的价值何在?直到读到尹红梅法官那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方知答案。正如他人送给尹红梅法官的锦旗上所书写的“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她以二十年坚守诠释了其中的红梅精神品格,这激励着我们应当胸怀“凌寒独自开”的淡泊,亦有“散作乾坤万里春”的担当。
撰写驻村普法宣传文案时,我曾执着于辞藻工整华丽,却总觉隔靴搔痒、不接地气。幸得一位有过驻村经历的第一书记提醒:“普法宣传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如春风化雨。”于是我将硬生生的法条转化为“土地流转”“耕地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生活场景,并学着用乡音演绎。黑格尔说,“法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当村民群众能懂得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时,当不会写名字的老奶奶在协议上按下自己的手印时,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成为一个人”的哲学命题书写在了稻田的阡陌之间。
我渐渐懂得了,法治的真谛就是在于让每个人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到尊严与秩序。而我要坚持如苏东坡的“寓法于常”般,在邻里纠纷调解中践行“以和为贵”,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法理情”交融的暖意。“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站在“红梅朵朵遍地开”的新起点,我常问自己:当如何续写这份法治文化的长卷?答案或许藏在日常工作的一件一件小事中。一天,一位审判庭的同事指着“小红梅”IP形象笑道:“这个小红梅好乖好可爱啊,小女孩看着就亲!”那一刻,我感受到,所谓文化的亲和力,正在于将抽象精神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存在。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作为青年干警,我深知个体力量的渺小,但也坚信,每一朵红梅的绽放,终将汇成法治春天的满园芬芳。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文化建设要从“一枝独秀”到“错落有致”,而我们的使命,便是以寸心寄法治,将岁月赠山河,以此身化作盐都梅,一片丹心向阳开。(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