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山
到过中央党校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一句:党校好美!哪里最美?当然是掠燕湖。
环湖一游,当从北侧开始,因为掠燕湖的命名石刻就在那里。说实话,这个名字有些名不符实——因为在党校是难得看到燕子的。我在离此不远的北大读书四年,那里的春夏秋三季,每到傍晚,群燕翔集,“燕园”所以名副其实。每年都要来党校培训学习的我,印象中却没见过燕子。党校里,最多的鸟是喜鹊、野鸭和天鹅。喜鹊素不亲水,都在远离湖边的树林草地上生活,命名“喜鹊湖”不可能。命名为“野鸭湖”?那也太俗气。那“天鹅湖”不好吗?好是好,但重名太多,所以,还是叫“掠燕湖”吧——万一哪天有几只燕子掠湖飞过呢?
前行数十步,一片修竹之后,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桥,那名字却不普通——亮眼桥。
桥名亮眼是什么意思?是过了此桥,风景优美的会让你眼前一亮?还是提醒你要擦亮眼睛欣赏美景?不得而知,也许是两者皆有吧。无论何种解释,都预示着一段美好风景的开启。
接下来是一座掩映在绿树之中的仿古四合院,题名“正蒙斋”。正蒙取意于《易·蒙》,意为蒙以养正,即自蒙童起就加以培养,“养其蒙使正者,圣人之功也”。党校为学员们开启思想之蒙、政治之蒙、领导力之蒙,此斋号倒是贴切。
斋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楹联。其上联“君子温其如玉”出自《诗经·秦风·小戎》,这是妻子思念出征丈夫,赞美夫君人品好、温和如玉的情诗,格局未免太小了。升华一下,再加上《易·谦》之“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不放松自我修养,这样的君子形象更完美了,也与党校相匹配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嘛!下联“大雅卓尔不群”出自《汉书》。这又上了一个层次,达到了又一境界:品德高尚、才学优异、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上下联相呼应,一个优秀领导应具备的素养就在那里。
正蒙斋门前的湖边小广场上,立着一座古香古韵、气度恢宏的牌楼,莲花石座,庑殿金顶,四柱七楼,雕梁画栋上,奇花异草,五爪金龙,无不宣示着它的高贵、奢华——它以前可是立在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观大高玄殿门前的呀!
牌楼一面题有“太极仙林”,另一面是它的正名“弘佑天民”,道家味道十足。党校是最讲政治的地方。立“弘佑天民”坊于此,是取其“弘扬正道,佑护百姓”之古意,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古今相通,是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一个生动例证。而“太极仙林”则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幸福家园目标一致。
北岸最值得推介的,要算这组名为“问道”的雕塑了。这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取意“孔子问道老子”的意境,精心创作的精品力作——两位老者相向而立:孔子宽袍大袖,拱手虚心求教,礼敬端严,儒雅中诚意十足;老子端庄慈祥,点指耐心布道,飘逸悠游,质朴中慈念满满。
“问道”古拙质朴,意蕴深远啊!
中央党校,党的最高学府,党员干部的心中“圣殿”。在这里树立“问道”的雕塑,自然有其深意。
现在,该折向湖西了。连接湖北湖西的,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名为“蟠龙桥”,一听这名字就够霸气。也许是为了烘托它的地位,桥后的林荫里,垒起了假山、造出了瀑布呢。与普普通通的“亮眼桥”不同,这是一座网红桥,有很多学员在此打卡拍照。
湖西的建筑不多,湖边石板路上,你要走上百数十步了,那也不会乏味的,岸上竹树环合,绿意盎然,湖中鸳鸯戏水,锦鳞游泳,如登泰山的快活三里,可以尽情欣赏下。
该水榭楼台出场了。木桥连接下,一阁两亭的小建筑群玉立水中。那亭不知名字,但都有匾额的,一个题“有恒”,就聊以为名吧。另一个北向题有“春和景明”,南面题为“平湖秋月”,就叫它“春秋亭”好了。那阁分两层,遂取名“二味书屋”。
熟悉鲁迅的人都会知道三味书屋,鲁迅学业的起步之地。哪三味呢?“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如醯醢”。中央党校却在掠燕湖中开了一间二味书屋,比三味书屋生生少了一味。究竟少了哪一味?没问出,也没查到。“两个结合”解了我二味之惑——“我们党思想理论上有两个‘老祖宗’,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茅塞顿开!不过此纯属学习感悟,一家之言。
离开书屋上岸,湖南侧只有一座建筑,那是一座牌坊。与对岸的“弘佑天民”牌楼比,它的层级明显太低了。给我的感觉是把哪个府邸的大门搬迁过来了。但门楣上的匾额却饱含深意——“群贤毕至”。何为贤?守其节,劳其民者方为贤。党校,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提高履职能力之地。来的,都是党的精英,走时,为人民服务的能手。到得此处,何论高低?出得门去,再比贡献。如此,才称上一个“贤”字。
西行百十步,折向湖东。是一座亭子,启功老先生题名“静观”,并配楹联“无力东风花半露,有情春水燕双飞”。我给它另一种解说:东风无力,春寒料峭,枝头的花朵难以尽情绽放,这是在抱怨。春水有情,湖波荡漾,成双成对的燕子翩翩起舞,这是在欢庆。
这样,我们沿着掠燕湖石刻——亮眼桥——正蒙斋——弘佑天民牌楼——问道雕塑——蟠龙桥——二味书屋——群贤毕至牌坊——静观亭,把掠燕湖从北到南走了一遍,是不是很美呢?
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没去呢——湖心岛!在蜿蜒曲折的木桥连接下,该叫半岛了吧。
这里立有一组一大代表的雕像。坚守初心、革命到底的毛泽东、董必武在列,坚贞不屈、英勇牺牲的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在列,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王尽美在列,退党、脱党的李达、李汉俊、刘仁静、包惠僧在列,叛变投敌的张国焘在列,沦为可耻汉奸的周佛海、陈公博也在列。这是历史,无可回避,更无法更改。这组雕像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
另一侧的码头上,泊着嘉兴市委、市政府捐赠的,按1:1比例仿制的一大红船。记得读中青班时,第一课就是登上红船接受党性教育,参观红船展览室了解艰苦创业史。我对展室门前的那副对联记忆犹新:南湖泛舟辟地开天谋大业,掠燕求是承前启后展宏图——致敬先辈,激励后人!参观过后,很有感慨,当时就想写些文字以为纪念,但初入党校,忙于功课,就一直留白了。
党的二十大召开时,因公去嘉兴,又一次亲近红船,心潮激荡,填《水龙吟·南湖红船》一首:
漫凭烟雨楼头,遥临画舫纷纭忆。冲云破雾,桨划天影,船行无止。盈尺之舱,俊杰齐聚,万千身系。引惊雷震响,赤旗漫展,陨星落,狂飙起。
自是开天辟地,启鸿蒙,汗青题记。三山影动,五湖波涌,乾坤将易。领袖工农,开复兴路,秉凌云志。感征尘未洗,初心不改,向光明去。
算是了了一桩心愿。
写到这里,突发奇想——杭州有西湖,武汉有东湖,嘉兴有南湖,皆名动天下。党校的掠燕湖虽不及它们声名远播,但其景致之秀、意蕴之深,在我辈心中别有千钧之重。若论方位,她恰在京北,称之为我们心中的“北湖”,亦未尝不可。
环湖一周,所见不止于湖光山色,更是中华文脉、革命精神与时代使命的交融与回响。掠燕湖之美,在景,更在意。
(作者单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