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芽”团队开展赡养纠纷法治宣讲

“春芽妇儿权益保护驿站”开展“反家暴”法治宣讲
品牌涵义
春芽
“春芽”取草木新生、向阳生长之意,其品牌标识以“春芽”的拼音首字母“C+Y”为创意核心,融合“妇女怀抱”“幼儿携手”的视觉意象,用充满生机的春绿色为主色调,既象征妇儿权益保护工作如春日新芽般充满希望,也寓意通过多部门协作,为妇女儿童撑起一片安全、温暖的成长天空,目前,已成为蓬溪县域内妇女儿童权益的“法治守护者”。
近年来,蓬溪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专业化法庭——鸣凤法庭联合妇联、公安、民政等八部门打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属品牌“春芽”,依托“春芽妇儿权益保护驿站”为核心阵地,以“护苗、浇水、除草”三大行动为工作抓手,构建起“预防—干预—救助—修复”全链条保护体系。在这里,“护苗”是为未成年人筑牢法治防护网,通过法治宣讲、心理疏导守护成长;“浇水”是为妇女群体注入维权力量,以诉讼服务、权益保障化解困境;“除草”则是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违法犯罪,及时清除成长路上的障碍。
“春芽”始终秉持“最有利于妇女儿童”原则,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守护的角落,目前,已成为具有蓬溪特色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金字招牌”。
萌芽 立足县域需求 播撒法治种子
蓬溪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数量较多,家事纠纷、妇女儿童权益受侵害等问题一度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同时,传统家事案件处理中,存在重判决、轻修复、部门协作碎片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妇女儿童群体多元化的权益保障需求。
2022年,蓬溪县人民法院联合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妇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鸣凤法庭设立“妇儿权益保护驿站”,“春芽”品牌的雏形由此诞生。
2023年,随着“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深入推进,鸣凤法庭进一步整合资源,“春芽妇儿权益保护驿站”阵地建成并开始运行,“春芽”品牌定位正式确立——以家事纠纷多元化解为核心,以跨部门协作机制为支撑,打造“专业+温情”的妇儿权益保护新模式。
为让“春芽”扎根基层,鸣凤法庭从“队伍建设”和“阵地打造”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组建由“员额法官+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家事心理专家”的专业家事团队,2024年以来,团队家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为22.41天;另一方面,在鸣凤法庭设置家事审判庭、家事调解室、心灵之窗辅导室等功能区域,墙面张贴反家暴宣传画、家风家教内容,营造出“既讲法理、又有温度”的服务氛围。大力推广《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等“四令三书”工作,“春芽”品牌创建以来,发出“四令三书”3813份。从此,“春芽”在蓬溪县的土地上播下法治种子,开启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新征程。
生长 织密协作网络 筑牢保护屏障
“春芽”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多部门协作的“阳光雨露”。为打破部门壁垒,“春芽”建立起“1+ N”联动机制——以蓬溪县人民法院鸣凤法庭为“1”个核心,联动妇联、公安、民政、教体等“N”个部门,实现“线索共享、案件联办、救助联动”,让每一次维权都能“多部门搭台、妇女儿童唱戏”。
2024年8月,妇女朱某向蓬溪县妇联求助,称长期遭受丈夫家暴,多次调解无果后,已面临人身危险。蓬溪县妇联第一时间将线索移送给“春芽妇儿权益保护驿站”,驿站工作人员迅速启动联动机制:法官初步评估案件风险等级,认定为“高危案件”;公安部门调取此前朱某的报警记录,固定家暴证据;医院提供朱某的就诊病历,佐证伤害事实;司法行政部门启动法律援助,发挥专业力量。在各部门紧密协作下,鸣凤法庭仅用8小时即出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送达朱某丈夫所在社区和辖区派出所。“如果不是‘春芽’帮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拿到离婚证明书的那一刻,朱某眼眶湿润,紧紧握住法官的手不肯放下。这起反家暴案件的圆满办结,正是“春芽”跨部门协作机制顺畅、高效运转结出的的硕果。
相比“事后救助”,“春芽”更注重“前端预防”。针对留守儿童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春芽”联合“N”个部门开展关爱服务活动,每年春、秋开学季开展“法治第一讲”,寒暑假组织“法治夏令营”“法治冬令营”活动,通过模拟庭审、法律知识抢答等形式,让未成年人“沉浸式”学法用法。同时,依托“一庭两所”(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联调机制,对涉赡养、抚养等家事纠纷开展常态化排查。今年5月,蓬溪县司法局鸣凤司法所排查到一起子女推诿赡养住院父亲的纠纷后,立即通报“春芽妇儿权益保护驿站”,鸣凤法庭家事调解员联合司法所、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共同开展调解,最终促成子女达成赡养协议,让病榻上的老人安享晚年。
茁壮 创新服务模式 传递法治温情
“春芽”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让法治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针对蓬溪县外出务工人员多、当事人到庭难的问题,“春芽”依托互联网法庭,推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当事人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申请线上立案、调解、开庭,完成起诉全流程。2024年以来,鸣凤法庭通过互联网审理案件854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597件,为外出务工人员参与纠纷化解最大限度提供“指尖上的便利”。
在案件处理中,“春芽”始终坚持“调解优先、修复为主”,创新“五心四步”调解工作法:“五心”即热心接待当事人、细心调查案件情况、耐心倾听诉求、匠心梳理症结、公心公正化解矛盾;“四步”即“望——观察当事人神色、闻——听取当事人心声、问——引导当事人回忆曾经美好、切——了解当事人真实诉求”,将家事纠纷化解从“案结事了”推向“事了人和”转变。2024年以来,“春芽”家事案件调撤率达76.06%,开展关爱服务活动2617次,大量濒临破裂的家庭在“春芽”的调解下重归于好。
2024年,一对夫妻因抚养权纠纷诉至法庭,孩子因长期目睹父母争吵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沟通交流。“春芽”团队不仅组织双方调解抚养权归属,还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孩子进行3个月的心理疏导,向其父母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定期回访跟踪家庭教育情况。最终,夫妻双方达成和解,孩子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春芽”用一次次耐心的调解、一回回温暖的回访,让法治的阳光渗透到家庭的每一个角落。
向阳 赋能乡村振兴 守护万家幸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春芽”的成长,始终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作为鸣凤法庭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芽”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与乡村治理、民生保障相结合,在化解涉“三农”纠纷、助力乡村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10月,蓬溪县某村村民张某起诉弟弟要求分割征地补偿款,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春芽”团队接手案件后,没有简单以案办案,而是深入村里走访,了解到兄弟二人曾因赡养父母问题产生隔阂,此次补偿款纠纷只是矛盾的爆发点。“春芽”团队成员一方面从“法理”角度讲解征地补偿款分配的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从“亲情”角度唤起兄弟二人的回忆。最终,兄弟二人握手言和,达成补偿款分配协议,不仅妥善化解了纠纷,更圆满修复了亲情。
如今,“春芽”的影响力早已超出鸣凤法庭辖区,成为蓬溪县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代名词”。在鸣凤法庭三楼的“爱莲”廉政基地,“春芽”品牌理念与廉政文化交融,时刻提醒团队成员“坚守初心、守护权益”;在“尚法”法治露台,“春芽”的故事被纳入法治宣传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体参与到妇儿权益保护中来。
刘小杰 黄倩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