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我要走了。”即将刑满释放的荞窝监狱罪犯沙某特地来到主管警官面前,郑重地说,“这几年,你们教会了我很多,出狱之前我想跟你们说句谢谢,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与教导。”
“出去以后,可要好好过日子啊,别再犯糊涂了!”
“嗯!警官再见!”
“错咯,是再也不见!”
“一颗顽石”教育改造难上加难
2022年,沙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5个月。经翻阅档案和谈心谈话,监狱民警了解到,年仅27岁的沙某,经历丰富曲折,令人唏嘘不已。由于亲情的缺失,沙某小学毕业后就辍学,跟着社会闲散人员在县城“混社会”,从小偷小摸到抢夺盗窃、从逞强斗狠到打架斗殴,他一次次在人生岔路口作出错误的选择,一步步沦为阶下囚。
入监起初,沙某认为反正自己是孤家寡人一个,改造态度“吊儿郎当”,对监狱民警的谈话教育消极敷衍,总将“我的人生就这样了”挂在嘴边。
“虚拟家长”教转契机拨云见日
“不仅要把人管好还要把人教好!”监区民警为沙某量身制定了以情感关怀为重点的教转方案。
在沙某生日这天,主管民警作为“虚拟家长”为沙某送上生日祝福,沙某惊喜之中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沙某表示,无论是至亲,还是社会上所谓的“铁哥们”,都从未在意过他的生日,反倒是在荞窝监狱第一次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趁着沙某表达谢意的机会,主管民警趁热打铁,以“家长”的身份与他细聊,一点点打开了沙某封闭已久的心。
“真亲情”终解心结重塑新生
沙某有一个弟弟,感情还不错。自从他入狱服刑,兄弟俩便断了联系。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向监狱汇报,在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让兄弟两人在监狱会见中心见面了。
得知弟弟一直牵挂自己,沙某忍不住流下悔恨的眼泪,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高墙外总有亲情在等待。
自那天起,沙某看见了改造希望,慢慢变得积极起来,从“我的人生就这样了”转变成“我要好好规划人生了”,主动为自己制定了改造计划,踏上了一步步迈向新生的路。在民警用心用情的引导与帮助下,如今的沙某也以全新的面貌回归社会。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