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狱那天,他向儿子撒谎去打工了
14年后,他决定告诉儿子真相
“儿子,对不起,爸爸让你失望了,爸爸没有去打工,而是在监狱里服刑。”在阿坝监狱亲情帮教现场,一名穿着囚服的父亲深深低下头,不敢直视儿子小邹(化名)的眼睛……
这对父子的故事,还要从14年前说起。
入狱那天,他向孩子撒谎了
“儿子,不能不读书,爸爸就是……算了,爸爸先去工作了。”罪犯陈某挂断亲情电话后,民警又一次对他开展了谈心谈话:“你要明白,隐瞒不是办法,你要面对真相、面对儿子,更要面对自己。”陈某沉默了,久久说不出话。
14年前,陈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捕入狱,彼时儿子尚不满5岁。被捕那天,陈某看向懵懂的孩子,谎称自己要外出打工。服刑期间,陈某不让家人带儿子来狱会见。从4岁到18岁,在儿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父亲每月只会出现在几分钟的电话里,陈某也在亲情电话中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在外打工”的人设。
但谎言终究是谎言,小邹渐渐长大,他对“父亲究竟去哪儿了”有了自己的猜测。
今年6月,小邹在电话中向陈某提问:“爸,你究竟在哪里?”对儿子多年的隐瞒、对家庭的无数亏欠、对过往的深切懊悔在这一刻全部向陈某袭来,他不敢正面作答,颤抖的双手慌忙挂断电话,瘫坐在椅子上。
14年后,他决定向儿子坦白
阿坝监狱心理咨询师和监区民警对陈某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认为,他隐瞒真相的行为,不仅源于对儿子及家庭的愧疚,更是由于无法面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自我认知和改造。针对陈某的情况,监区多次对其进行个别谈话,制定教育方案,引导他正确面对自己、悔悟过去。
同时,民警了解到刚满18岁的小邹由于“父亲到底在哪”的疑惑一直得不到正面答复,常与家人争吵,产生了叛逆心理。
为助力陈某安心改造,也为帮助小邹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走对路、走正路,民警对陈某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再评估,并迅速制定了一套新的教转方案,经过半个月的努力,陈某终于卸下了思想包袱,他更加认识到,一次犯罪的伤害从不止于一时,更不止于一个家庭,悔悟中,陈某决定向儿子坦白14年来的“真相”。
亲情帮教,实现父子“重逢”
鉴于陈某改造表现一贯良好,经监狱相关部门研究,同意他参与最近的一次亲情帮教,让陈某当面向儿子说出真相。
今年6月,小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监狱与父亲见面。父子相见的那一刻,陈某深深低下头……14年隐瞒服刑事实的压力、缺席孩子成长的愧疚,对自己过往的悔悟,化成一句痛彻心扉的“对不起”。
面对身穿囚服的父亲,小邹有些紧张,从4岁到18岁,他对于“父亲到底在哪里”“父亲究竟怎么了”有过无数猜测,那些伴随整个童年的疑问,在此刻终于有了答案。陈某主动拉起儿子的手,父子俩敞开心扉聊了许久,小邹也鼓励父亲踏实改造,重新做人。
分别时,陈某和儿子相拥而泣,父亲悔恨的泪水、儿子释然的泪水给这一场长达14年的“欺骗”画上了句号。
亲情帮教结束后,陈某的改造更加积极。他在周记中写道:“感谢监区民警为我们的付出。我将加倍努力改造,用实际表现回报监狱的关心、社会的包容。”
陈某在亲情力量的牵引下、在民警的帮助下,学会了面对自己、面对家人、面对社会,激励他认罪悔罪、知错改错。看到陈某和小邹的转变,为感谢民警们的付出,陈某家人为监区送来了锦旗。
服刑的事实或许可以隐瞒,却无法掩盖犯罪给家人和社会带来的伤害,一场心连心的帮教,让亲情的力量穿透高墙,为罪犯及其亲属带去“新生”的希望。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俞阳 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