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寻常的工作日,阿坝监狱民警老杨下班回家,刚踏出单位大门,就听见快递站管理员的喊声:“杨警官,有你的快递。”老杨走进快递站,管理员拿出一个沉甸甸的纸箱,里面是一箱梨子,寄件地址是山东。本以为是哪位好友寄来的,可看清寄件人姓名后,老杨愣住了……
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
寄梨子的人,是老杨曾经管教过的刑满释放人员刘某,于今年年初回到山东老家。
刘某曾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入狱时,妻子对他彻底失望选择离婚,刚满3岁的孩子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这使刘某服刑初期心理状态消极,时常流露出轻生的想法,心理健康评估也显示刘某患有轻度抑郁症。
老杨干了20年的教育转化工作,对于改造罪犯有丰富的经验。大到罪犯的异常行为、激烈情绪,小到一个表情、一句话,他都能察觉到背后的细微心理变化。老杨认为,对于刘某的抑郁问题,需要时刻关注和正面引导。按照老杨的建议,监区研究后为刘某制定了针对性教转方案。
首先,监区安排了两名改造表现积极、心思较为细腻的罪犯与刘某结成“心理健康互助小组”,叮嘱他们通过相互关心、相互倾诉、相互疏导的方式,帮助刘某调整不良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老杨通过刘某的亲情电话、信件分析掌握其家庭状况,为帮助刘某打开心结奠定了基础。随后,老杨还认真研究了刘某的档案,结合其性格特点,在开展个别教育谈话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再加上持续科学心理疏导,鼓励刘某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家承担起做父亲和儿子的责任。
“警官,我想出狱以后回老家做梨子生意,诚信经营、与人为善,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服刑期间,刘某曾说,只要一听到杨警官为了挽救自己所说的话,心中就有了希望,也因此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倍加悔恨,同时,把悔恨和亏欠转化为改造的动力。老杨对刘某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出狱那天还叮嘱他:“好好做人,别再回来。”
“新生”的土壤结出硕果
秋天来了,曾经承诺“回老家卖梨,好好做人”的刘某,给老杨寄来了一箱梨子。这箱梨子的意义不在于味道或价值,而在于刑满释放人员走上正途自食其力的同时,也时刻不忘感恩和回馈。
看到寄件单上的名字,老杨笑了笑,请快递站管理员以拒收的方式,让这箱梨子“原路返回”。一个梨子都没有吃,老杨的心情却比吃了山珍海味更满足。老杨说:“看到刘某送的这箱梨子,我对他能够适应社会、做一个合格守法的公民有了更大的信心,说明对他的改造是有效果的,这就是好事,也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退回梨子后,老杨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这个秋天里的“小故事”,在同事们的口口相传中传递着温暖,也进一步增强了民警的职业荣誉感。
“让高墙内的人改造好,让高墙外的人生活好”是四川监狱民警一贯的追求。这个秋天,他们一如既往耕耘“新生”的土壤结出了法治的硕果。(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 熊隽菡)